无锡一号线(无锡地铁时刻表最新版)
(戳链接查看详情↑↑↑)
10月30日,江苏环保公众网发布了西成至井陉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西城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这本宣传小册子首先公布了西城至京承城际轨道交通西城段(即S1线一期)的诸多细节。
该项目从江阴的外滩开始,沿着江阴的卢纯路、虹桥路和徐霞客大道。进入无锡惠山区后,沿惠山大道前行,与无锡地铁1号线堰桥站相连,全长30.4公里。根据环评提供的线路图,S1线未来将向北延伸至靖江。
细心的市民发现,与第一次环评规划站点不同的是,此次环评公示站点从7个增加到8个,响应了很多网友要求增加S1站点的呼吁。
“S1线一期与地铁1号线贯通”是本次公告的亮点。消息一出,不少市民纷纷点赞:“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从江阴坐S1线,可以直接开进地铁一号线,直接去无锡市中心,不用在堰桥下车了?”答案是肯定的!信息还透露,S1线一期工程“共享现有无锡地铁网络控制中心”,这也证明了S1线将与地铁1号线共享“大脑”,避免重复建设。
根据公开资料,S1线一期工程将采用四轴B1型车辆,以6辆车“4动2拖”的形式运行。列车的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同时,为了兼顾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S1线还计划采用“快慢车”的运营模式。根据环评提供的数据,“走走停停列车”走完全程需要27.7分钟,“大站快车”需要24.8分钟。另外,从堰桥开车到三阳广场站大概需要20分钟。今后,市民可以乘坐S1线45分钟从江阴外滩直接到达三阳广场。
“城市快线贯穿地铁线,在国外很常见,但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如果叠加‘快慢车’混跑的模式,可以说无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如果最终能够实现,先行先试意义重大,这与无锡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和引领者的定位不谋而合”,业内人士表示。
S1站的设置一直备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环评公示的站点中“南闸站”比第一次环评规划中多。对于增设南闸站,一位江阴市民直言,“南闸在我们心中一直是江阴的‘南大门’,地位不言而喻。增加站数是合理的。”
二次环评公示后,呼吁追加站点的网友不在少数。如网友“古老师”建议“增加江阴地下站南门站,保留惠山区高架站北汇路站”。江阴南门有两个商业综合体,南门有历史文化街区。可惜没有车站。"
网友“simdro小糖”问:“为什么江阴南部这么空站点不多?未来西城协同发展区肯定会有大产业、大流量的居民,他们的出行要考虑进去。”记者还了解到,2012年S1线有13个车站上报国家发改委,包括网友提到的“南门站”。
网友的提问也集中在站间距的“不均衡”上。有网友做过计算。江阴城区段有4个站,7.9公里,平均间距2.6公里,江阴郊区段有4个站,平均间距6.1公里,惠山段3.7公里,但没有站。该网友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城市(市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城市(市郊)铁路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km,一期以30km以上线路S1为基础设置10-11个车站应该是可以的。目前8站太少。特别是S1线贯穿无锡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锡城协同发展区”。“南郊6.1km的平均站距如何支撑未来的发展?”
但也有网友指出,站点设置过多会影响流量速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要辩证看待。如果车站太稀疏,就无法覆盖游客。乘客到达车站需要很多时间,S1线的服务能力可能会降低。由于S1线采用“快慢车”模式,理论上增加停靠站不会影响快车速度,慢车增加一个停靠站大约需要2分钟。所以只要是可以接受的,都要整体考虑。
据悉,S1线简化环评的主要内容和初步结论是本次环评的成果。在第二次环评公示期间,公众可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相关环保建议。最终内容以政府部门审批为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高龙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