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属于哪个市()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原创稿
五年来,金沙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稳步开局。全县经济持续好转,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始终坚持发展,使县域经济稳中有进。
“十三五”期间,金沙县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先,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次产业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开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有关部门统计,金沙县预计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58亿元,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9.19%;人均GDP预计达到47346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2.7亿元,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13.47%;农业总产值80.79亿元,年均增长7.65%;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年均增长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6亿元,年均增长9.9%;税收收入38.9亿元,年均增长7.2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4.06亿元,年均增长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0.84亿元,年均增长13.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46元,年均增长8.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9元,年均增长9.89%。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6年的3.1下降到2.86。市场主体5.32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0%。
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梦想。
刘大海是2019年脱贫的注册卡持有者,住在玉墨镇马畅村。因为冰雹灾害,家里土木结构土墙的房子成了有安全隐患的危房。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及时将他家的情况纳入台账管理,积极帮助他家完善建房手续,监督落实危房拆除重建工作。目前,住房安全的发展目标也已经实现。
刘大海住房问题的解决是金沙县巩固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以巩固扶贫成效。2020年以来,金沙县成立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专班,严格落实“四不摘”机制,明确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职能和责任,87个村全部明确了县级领导的联系和保障,组织全县138个单位的6660名干部按照“42”原则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所有驻村结对帮扶单位和所有结对帮扶干部建档立卡全覆盖
金沙县坚决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87个贫困村全部挂牌,22844户81058人建档立卡脱贫。累计投入34.67亿元打赢“四场攻坚战”,补齐“3+1”保障短板。
2017年以来,全县实施农村“组对组”硬化公路建设项目933个,长度1471.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2个,危房改造9806户,同步配套“三改”7587户。
金沙县民兴街道今敏社区、红星社区,规划完善,绿化美化,学校、医院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吸纳了1.5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就业、工作,实现了从边缘人向新市民的转变。
“十三五”期间,金沙县在民兴街、平坝镇、清池镇、罗安乡、石场乡、沙土镇、后山镇建设了12个集中安置点,完成搬迁5946户25037人。易地扶贫搬迁5941户25037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不落下一个人、不落下一个人”,保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档立卡,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利益全覆盖。开发就业扶贫“十大”公益性岗位7701个,创新实施就业建设体系,提供动态就业援助。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初冬时节,金沙经开区白酒、电子、包装材料、新型建材、食品等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卡车又一卡车的产品被从工厂拉出来,运往四面八方...
五年来,金沙县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行动,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把经济发展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产业升级行动,推动优势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确立“三个百亿”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以煤电、白酒产业为支柱,包装材料、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多元发展的产业经济体系。新增煤炭产能300万吨,煤电链条更加完善。“醇香柔和的酱香型白酒”标准获得省级认可,“神奇酱香金沙味”公用品牌开始产生影响。
“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不断提升煤炭生产供给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快煤矿企业智能化、机械化升级,以全产业链发展和绿色转型为方向,加快金沙能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和基础支撑。推进黔北电厂、茶园电厂能源综合改革升级示范,煤炭年产量、发电量持续稳定,煤电及配套产业年产值稳步提升。
金沙县按照“立足煤,造足煤,不唯煤”的思路,大力支持煤电企业走综合开发利用新路,积极延伸产业链,打造以煤电热一体化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百亿煤电产业集群。
抓住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依托赤水河流域上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土壤、水质等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白酒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白酒产业园,打造以大水白酒产业园为重点的白酒产业群。引进优秀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建设高端“金沙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全面提升金沙回沙酒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魔酱金沙味”大众酒品牌。
涉及白酒、食品包装品牌策划及纸箱、酒瓶、纸盒生产的龙头企业。积极优化配套产业,构建以粮食仓储、基酒收储、包装印刷、白酒销售、文化体验、现代物流为主要产业的白酒配套产业业态。
加大对酱醋产业的扶持力度,依托玉墨炮泥湾醋业、玉墨供销社酱醋厂、玉墨温馨醋园、安迪供销社醋厂等优质酱醋骨干企业,并完善配套产业,使金沙酱醋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以冠香坊、老叶、万紫辣椒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延伸辣椒、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进茶叶加工厂、养猪场、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提高农特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农特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2021年,金沙县煤、电、酒产量分别达到1700万吨、118亿千瓦时、1.8万千升。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2.7亿元,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13.4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18%。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农业富民取得实效。
如今,金沙县恒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发的沙土镇唐恬村柑桔园示范基地已陆续进入成熟季节。果农们正在采摘、搬运、筛选、分拣、验箱、装车柑橘,整个基地一片丰收的忙碌。
合作社负责人朱说:“合作社种植的爱媛果冻橙现在已经进入了繁盛期,很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果农采摘的柑橘通过快递发往全国。今年预计产值在100万元左右,净利润可达3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天堂村果农增收。”
五年来,金沙县农业发展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取代家庭承包经营,促进规模农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2016户,其中农业企业5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58户,家庭农场58户,种养大户656户;国家标准化农场5个,省级三星家庭农场1个。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农民承包土地76.2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8.5%。建成有机茶、无公害商品蔬菜、有机高粱、精品果业、特色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基地76.29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84个,解决了2.8万多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其中,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了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共投资42.25亿元建设了11个省级、4个市级、9个县级、25个乡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推动金沙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金沙黑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称号,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贡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产茶百强县、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
五年来,金沙县不断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减少传统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从特色农业产业入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43328”产业布局,全县建成茶叶基地34.5万亩、果林基地30万亩,种植有机高粱20万亩、蔬菜20万亩、优质水稻8万亩。茶叶和有机高粱成为两大优质产业。建设高标准农田31.5万亩,建设500亩以上坝区示范点20个。培育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企业21家、市级企业46家。“金沙贡茶”、“万紫胡椒”、“玉墨酱醋”、“金沙黑山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金沙被列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茶叶百强县”。
强弱、强弱、短板、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最近,许多金沙市民来到观城河,记录老城区的河道整治工程,这已成为Tik Tok的“热门名单”。
“通过全面改善金沙县主城区河流生态环境,改善城区河流水质,增强其调水、蓄水、泄洪功能,改善和恢复主城区河流功能,真正还河于民”。金沙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三五”期间,金沙县着力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城乡面貌持续改善。高速公路里程64公里,改扩建国省道112公里,实施县乡公路改善工程143公里。完成基础尤沙河水库和颜佳水利枢纽黔西北供水工程(金沙段)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安全饮水保障能力。实施城乡供电工程486项,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99.72%,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77%。建成433个5G通信基站。智慧金沙项目投入运营,搭建了普惠金融、智慧农业、应急指挥等数字化运营平台。县城建成区扩大到2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39%。县城核心区初具规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管网等市政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特色镇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金沙被授予“国家卫生县”称号,先后被列为“全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等试点示范。
坚定生态保护责任,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完成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恢复520公顷,促进废弃矿山成为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89%。县城空燃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左右,地表水监测断面和县城河流饮用水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以上。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壮大,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加强试点示范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先后承担了“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优化行政许可事项220项,取消申请材料495项,实施容差事项917项;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一省通办、一省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创新实施30种政务服务“一体化一揽子”,零距离惠及企业和群众。围绕经开区管理体制机制、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出台了31项改革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国有集团公司转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投资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引进金沙贡茶12万亩茶叶种植加工、金沙酒业1万吨酱香型白酒扩建、玉山九鼎包装材料生产、盈利玩具制造、云路温泉旅游地产落户金沙。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3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73%,公办幼儿园随迁子女比例达到60.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88%,高中阶段毛入园率达到92%。成功创建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第四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示范县”。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建立为三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为二级医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被列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将其建设成为“中国诗词之乡”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沙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获得85项桂冠,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命名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11个,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图/文李超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俊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