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出的5g手机)
本报记者郭济川
8月10日,以“构建5G生态,促进共创共赢”为主题的2022世界5G大会在哈尔滨开幕,旨在汇聚世界5G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观点,全面呈现5G蓬勃生态。会上公布了2022年5G十大应用案例。
大会以“线下+线上”的形式举办,包括开幕式、主论坛、14个分论坛和研讨会、线上展览,其中结合“云展馆+实景还原+平面展馆+动态展品”进行立体呈现。
行业共建共享加速5G商用延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表示,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87万个5G共享基站,实现了重点乡镇的基本连续覆盖。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共建共享,开通87万个4G共享基站,积极推进700兆5G共享。共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方每年节省投资2400亿元,运营成本200多亿元,节电100亿千瓦时,以中国运营商的解决方案为全球通信行业做出贡献。
柯文瑞表示:“通过建设5G能力,中国电信已建成3000多个5G定制网络项目和近9000个5G行业应用项目,形成了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典型应用。在信息消费领域,5G超高清、5G云、VR/AR5G云游戏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推出5G量子加密,商用用户超过40万,推出5G消息、5G新通话等新业务。”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烈宏介绍,三年来,5G商用不仅为稳投资、强产业、促消费、惠民生、助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5G给消费者带来了品质升级的新体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5G时代看视频和视频通话更流畅。除了推动流量的快速增长,5G还催生了高清视频、5G消息、5G新通话等新应用的发展。
刘烈宏说,“3G改变了通信方式,4G改变了日常生活,5G推动了新信息消费升级,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更广泛领域拓展,加速了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新世界,形成了一业带众的新局面。”
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刘烈宏认为,5G应用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在进行从1到n的跨越,5G时代,中国的运营商更加注重优质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工信部的推动下,他们积极探索偏远地区5G低频网络的共建共享,共同建设5G精品网络,以5G高质量实现协同发展,提升行业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洁表示,大力发展5G是中国移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三年来,中国移动深化与中国广电的共建共享,开通5G基站超过100万个。
在技术创新方面,杨洁介绍了中国移动加快5G向网络智能、天地一体、通感的演进。在应用拓展方面,中国移动5G套餐客户突破5亿,推出5G消息、5G新通话、云游戏等多项特色业务。,依托5G专网产业平台,推进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勇介绍,中国铁塔是5G新基础设施的主力军,通过资源统筹、统一建设、深化共享,全力支持5G的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约185万个5G基站,150多列高铁覆盖2.7万公里,240多列地铁覆盖8500多公里。97%的5G基站是通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的,不仅加快了网络部署,还降低了建网成本,助力中国5G领跑全球。
张志勇表示,“随着5G建设的推广应用,5G网络建设也开始从广覆盖向深度覆盖延伸。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政府主导、铁塔协调、行业协同、社会支持、共建共享的5G建设新模式。”
“5G+工业互联网”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撑。
这是一个5G通信和各行业融合的时代。近年来,日益成熟的5G技术在工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工业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也分享了5G在各自行业的应用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表示,“5G+工业互联网”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需要强大的工业人工智能赋能、强大的工业大数据赋能和强大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
周济说:“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三个基本范式:第一代智能制造是数字制造;第二代智能制造是‘互联网+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将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没有强大的5G和工业互联网,就没有真正的大数据,就没有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当然,也就不会有新一代的智能制造。”
周济举例说,“5G+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工厂空有着广阔的发展,叠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的赋能将给设备、生产线、车间、工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如汽车、家电、炼钢、采矿、油田、电力等领域,5G技术已被应用于提高运行和通信的效率。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杰成说,目前,大庆油田每天有近50台数据采集仪器在线运行,每秒在线实时数据流超过100亿组。线上存储运营的各类专业数据将达到11PB,未来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迫切需要提高海量数据的管理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帮助油田提质增效。
程杰说:“为此,我们制定了树芝油田的发展战略。整个战略按照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战略进行规划和部署。2025年,全面建设数字油田,实现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业务链的整合与协调。2035年建成智能油田,实现业务应用智能化,预测油田变化趋势,科学辅助油田决策。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智能油田,实现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全系统共享,实现勘探开发智能研究、生产经营智能指挥、经营管理智能决策。其中,战略框架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葛表示,根据规划,到2035年,中国煤矿开采将进入智能化阶段。第一步,从有人采矿向无人采矿转变。二是从使用固体燃烧转向使用低碳气体和液体;第三是煤电的清洁工艺,要重塑成低碳;最后,矿区的生态环境。这四个环节和智能化都离不开5G。
Ge荣石表示:“在煤矿的智能架构中,‘5G+工业物联网’系统将生产系统与矿井连接起来,从原来的中心化变成了分布式决策、边缘计算、独立响应的横向组织。此外,5G还可以感知煤矿的灾害,感知生产的煤流系统和感知生产设备,实现设备、人机和整个生产系统的互联互通。”
(编辑上官梦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书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