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签收单(收货单范本)
由“神秘人”隋挂靠的专网通信业务“亿雷爆炸案”,如今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15家上市公司涉案,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100亿元不翼而飞。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这起历史上罕见的“连环案”并非意外的突然崩盘,更像是一场运行多年的集体骗术。
好几年了,爆发过一次。广受关注的“亿雷爆炸案”背后,其实是一场荒谬离奇的原油骗局。
目前,以“神秘人”隋为纽带的“百亿矿爆案”(以下简称“隋案”)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15家上市公司涉案,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100亿元不翼而飞。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这起历史上罕见的“连环案”并非意外的突然崩盘,更像是一场运行多年的集体骗术。令人咋舌的是,它的“欺诈骗术”远非高明和完美,而是漏洞百出,粗制滥造。
首先,在所谓的专网通信业务中,隋和他的团队搭建了一个多层的交易架构,控制了最终供需两端,中间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实践中,被视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浙江王新,实际上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甚至不办理货物、物流、仓储。
其次,在大部分涉案公司的公告中,专网通信业务被描述为科技含量很高的业务,却连基本的专网通信标准都没有提及,毛利率也远低于国内外龙头企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这个雷霆万钧的消息,我甚至不知道专网通信市场有这么多参与者。”
最后,隋和他的团队为参与者制定了一个“重资本轻技术”的奇怪条款,占用了参与者的巨额资金。但在众多公司纷纷“入套”的背后,我不知道他们是在乎来自代工的“蝇头小利”,还是选择性地相信穗神秘的办公地址和无法解释的“田童关系”。
遗憾的是,在过去几年中,穗田丽及其“专网通信网”迅速扩张,甚至成为个别上市公司的“业绩肥胖者”。他看到朱楼,他的宴会客人,他的建筑倒塌了。不存在真正的商业泡沫,但最后只是一个空,留下了几百亿资金的黑洞。
现在,隋失踪了,而隋案的受害者名单还在不断增加。惊艳之余,似乎更有必要反思:骗局为什么会产生,如何才能不再发生?
不碰商品的“高科技企业”
交易双方都没有直接经手货物,甚至不知道发货物流和仓储情况。正是通过这种不经手货物,只完成合同和单据的两层交易,隋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将自己隐藏在专网通信业务交易的背后。
“你说的那栋楼正在装修,领导以前住过。”在上海市武康路117弄2号,实业的注册地,与隋案涉及的多家公司关系密切,附近的保安这样回应记者。
从外观上看,同在一个院子里的武康路117弄1号和2号,是两栋风格相近的花园洋房。院门一侧挂着两块“历史优秀建筑”的牌子,另一侧安装了两个传呼机。院内,一栋距离较远的洋房,搭起了脚手架和安全网,看似正在施工,但院内大门紧闭,无人进出。
神秘是隋案涉案公司的一大特点。记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这个谜团只是表象。只要接触多了就会发现,与穗相关的专网通信服务其实很简单,甚至有悖常理。
简单来说,穗田丽及其团队通过控制上海星地通、航天神河等多家公司,连接上市公司的上下游,从而实现专网通信业务的流通。如上海电气此前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电气通信(上海电气持股40%,穗子公司上海星地通持股28.5%)存在巨额逾期应收账款,将资本交易和沈复实业告上法庭。
作为被告,资本交易公司还与下游公司浙江王新发生了纠纷。7月23日开庭审理的他们之间的合同纠纷案,暴露了隋案的细节。
资本贸易提交的证据显示,其上游是上海电气,资本贸易向前者采购货物,后者由上海电气直接发货和交付。第一笔交易的下游是浙江新网,浙江新网的下游是新一代专网,是与穗关系密切的公司。
但事实上,资本交易和浙江王新并没有直接处理货物,他们甚至不知道交货物流和仓储情况,即货物是从上海发出,直接运到新一代专网的注册地宁波。
第一贸易称,“穗介绍我们加入贸易链,整个贸易链的运营和控制也是由穗和他的团队进行的。上海电气和浙江王新同时签收的货物收到后会加盖公章确认发货。”
浙江人王新说:“这是一种交易习惯,不太注意货物的实际交付。公司只是充当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中介,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后续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可以看出,隋和他的团队在不处理货物、只完成合同和文件的情况下,通过两层交易成功地将自己隐藏在交易背后。
有意思的是,在法庭上自称“一般贸易公司”的浙江王新,一直以高科技企业自居。官网,杭州拱墅区政府曾在2017年6月21日发布消息,其中提到了浙江王新,并强调其主要客户包括中国普天、上海电气、中国天力航空、重庆天宇陈星、中国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
这则新闻进一步显示了隋的“朋友圈”。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浙江王新是上海电气的间接下游,但在官方介绍中,上海电气反而成了浙江王新的下游。重庆天宇间接持有隋40%的股份,同时也是另一家涉案公司日康达的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郭蕊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南京长电在向法院提交的民事诉讼表中,并未收到郭蕊科技交付的任何货物,至今也未收到货物。在此之前,郭蕊科技已向南京长电提起诉讼,要求后者立即对生产的设备进行验收并支付货款。这背后是什么问题?
这将是“第一贸易与浙江王新”的又一次离奇交易吗?
上中下游一人“拿个大包”
深入调查“穗案”的细节,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家公司频繁出现在多笔交易中,有的公司共用一个“签名”,有的公司共用一个物流企业。由此可见,隋田丽阵营对这一业务的整个链条有着很深的控制力。
深入调查“穗案”的细节,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家公司频繁出现在多笔交易中,有的公司会共用一个“签名”,有的公司还会共用一个物流企业。总的来说,战术并不高明。
浙江网“朋友圈”里的中国田丽航空空就是这种情况。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国田丽航空空于1992年经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成立,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是以航空空设备进出口为主,集贸、技、工于一体的国有综合性经贸企业。
根据*ST华讯2015年披露的重组公告,2012年3月,中国天利行空与公司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公告称,中国天利行空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不属于“军队内部的采购部门或装备机构”。
在今年8月初对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中,*ST表示,2015年以来,除与上海星地通的业务往来外,公司未发现与穗及其关联公司存在其他业务往来或关联关系。
但事实上,中国航空公司空与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ST华讯在回复交易所关于2019年年报的问询函时透露,2017年至2019年,沈复实业和上海星地通分别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和供应商。该公司所谓的生产实际上是委托给上海明星童弟代工。采购完成后,沈复实业会直接去上海之星童弟的工厂验收,货物不会进入*ST华讯工厂。除了文档,所有的过程都将在体外运行。
到2020年,上述模式将导致另一家公司,即上文提到的中国田丽航空空。此次,沈复实业收入确认回单的回单结果中“已受理,符合合同要求”的字迹与中国天利行空收入确认回单中的字迹完全一致。对此,*ST华讯解释称,字迹是一样的,因为是上海星地通的员工写的。
由此可见,上海星地通实际上是交易的核心,不仅为沈复实业和中国田丽航空空提供货物,还帮助他们填写签发给*ST华讯的到货验收单。虽然*ST华讯声称上述签名均为前员工所写,但只有对比上述对其商业模式的描述,才能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
在共享“签名”的同时,隋案中两家不相关的公司共享一家物流公司。
在上述庭审中,浙江王新称无锡余省负责货物运输并出具物流单据,物流公司也是乐凯科技专网通信业务的合作物流运输企业。
乐凯科技曾表示,公司管网业务和专网通信业务的四大主要载体中,有三家是荆州本地企业,剩下的唯一一家非荆州企业是无锡余省。由于专网通信产品的特殊性,对商品的要求比较高。产品由客户指定的运输公司运输,价格也由客户具体负责。可以推断,无锡余省是承接乐凯科技“专网通信业务”的物流企业。
共享同一个物流公司,说明隋田丽阵营对这一业务的全链条控制很深。
“专网交流”真假难辨
9家“爆仓”的上市公司对“专网通信服务”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沟通”是基本词,但在此基础上,各家公司又对其进行了“润色”。专网通信往往被认为是高端而神秘的业务,但实际上专网通信的理论模型并不复杂。
“如果这些公司没有爆炸,我们甚至不会知道有这么多公司在做专网通信业务。”一位从事专网通信业务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专网通信往往被认为是高端而神秘的业务,但实际上,专网通信的理论模型并不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用于某一领域建设光纤、基站等专用网络,从而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公网的完全隔离,如政府内网、军网等。第二个专用网络与公共网络共享一些设备,但有一个单独的通道。比如像“高速公路上设置的公交专用道”;最底层的专网在设备和信道上与公网共享,只占用部分带宽分别传输数据和网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专网通信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标准体系。例如,欧洲有TETRA和DMR标准,美国有P25标准,中国有PDT标准。这些标准是专用网络市场的基础。
而这些基本常识,在隋案相关公司的公告中并没有明确披露。
据上述资深人士介绍,业内有三类企业:一类是摩托罗拉系统等老牌专网企业;一种是公网业务横向进入专网领域,比如华为;也有在专网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并在R&D持续大量投资,高增长的公司,如海能达、上海韩勋、712等。
“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是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一般是直接从上游采购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等原材料,自己生产硬件、开发软件,最后直接向大客户交付整体组装测试。”这位资深人士说,“所以行业门槛很高,R&D投入很大,毛利率比较高。”
海能达、上海韩勋和712的数据比较接近。2018年至2020年,海能达和712的专网通信业务平均毛利率分别约为55%和48%,上海韩勋2019年和2020年的宽带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2.9%和63.88%。此外,上述公司都拥有庞大的R&D团队,其中R&D人员占总人数的40%以上。
另一方面,“爆款”的9家上市公司对“专网通信业务”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通信”是基本词,但在此基础上,各家公司又对其进行了“润色”。
如郭蕊科技称之为“移动无线数据通信综合系统代理业务”,而汇鸿集团、康龙达则称之为“电子通信设备采购及销售业务”。“代理”、“购销”等字眼的出现,或多或少地表明了商业模式的本质。但更多的公司将这项业务称为“专网通信”或“通讯”。比如HTC新材料、乐凯科技、日康达等公司称之为“专网通信业务”,中天科技称之为“高端通信业务”。
然而,这些公司的毛利率和R&D投资远不及海能达等知名公司。
2017年至2019年,乐凯科技专网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11.2亿元、147.33亿元、136.96亿元。其中,后端加工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61%、5.57%和8.04%;多环节生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34%、22.09%、21.47%。同期,公司R&D费用分别为4.71亿元、5.58亿元和5.29亿元。支撑100亿元营收的,是乐凯在专网通信产品中获得的8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9项软件著作权。
据中天科技介绍,高端通讯产品为电子产品,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验料、打码、制版、组装、初检、复检等环节。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满足高通(即高端通信)产品的生产和交付需求。
中天科技高端通信业务收入从年初的24.12亿元,到年末账面总值为372.88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净额最高的为“天加多在线空非净化区98台”。共有50名员工与业务相关,人均产值接近5000万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原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