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面膜(最火十大面膜微商代理)
晚报齐鲁一点记者宗昭阳
“我本想多做些兼职来贴补家用,结果却是这样。现在我一个口罩都没卖出去。”宁夏马女士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反映,她前期通过产品经理代理购买了一款1400元的“鸡蛋面膜”,产品经理推荐的“导师”再次让她购买一款9000元的面膜。
马一盒面膜都没卖出去,但“导师”还在让她买两万元的眼霜产品出售。“家里的钱都是我借的,现在天天在家为了这个钱吵架。”马女士认为自己被“坑”了。
“层层加码”
2020年11月,宁夏马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人推广“鸡蛋面膜”微信业务。留下手机号和姓名后,她接到了投资经理杨洋的电话,加了她的微信。
通过电话沟通,马女士对杨经理的赚钱计划感到兴奋。
“这个人说在销售这方面,不用担心,会有导师手把手教的。”马女士回忆,当时杨经理称这份工作简单轻松,还承诺公司会负责划分人脉、客户、区域,会有很多人来自己取货,不用担心销售。
在马女士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上,她提出“卖不出去怎么办?”杨经理说,“过去招募你是为了消费和销售商品。如果你卖不出去,我们公司招你干嘛?”
杨经理也说,“既然我选择了和阳阳一起做这件事,请跟我走。我在这里安排了细心的老师,好好带你。”
一心想打零工贴补家用的马女士相信了对方的话,以每盒70元的价格买了20盒“鸡蛋面膜”。她借了1400元,按照对方提供的付款码分两次转给对方。
后来,马女士按照销售经理的要求,联系了销售指导老师宸妃。“宸妃说销售赚钱慢,让我多拿点货,做批发,这样我就能快赚钱了。”
马女士又向亲戚朋友借了9000元,以每盒60元的价格买了150盒“鸡蛋面膜”。
宸妃还向马女士推荐了一位名叫韩婷的导师。“宸妃告诉我,韩婷是‘网络名人’,韩婷会来上课。马女士说,上课的主要目的是教授销售的“说话技巧”。
课后,马女士说收到了导师推荐的几个微信号。加了之后她才知道,都是来免费领取面膜的,有的微信加不了。她没能卖出面具。
“后来这个宸妃让我买两万块的眼霜,我实在是借不到钱了。”马女士说。
“不退款”
2020年12月11日下午14:45,根据微信聊天记录,马女士与再次就购买眼霜产品进行了如下对话。
宸妃说,“我们必须想办法让这一次变得困难,明白吗?”
马女士说:“老师,我可以不吃眼霜吗?老师,我真的没办法了。”
宸妃也说过,“你要拿的东西,没有办法。”
最后马女士未能补足眼霜货款。
马女士还告诉记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给她发各种资料,教她如何建立朋友圈,还提供了很多学习微信业务的视频。
马是个全职宝妈,现在有两个孩子,全靠老公打零工维持生计。我选择了微信生意来帮助家里,我向家里借了一万多。她不仅没有挣到钱,而且还负债累累。她和她丈夫最近一直在为此争吵。
2月4日,记者联系了产品品牌济南寻妙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说明来意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签约后不退款,后续会帮马女士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该负责人提到的合同第十一条写着,“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仲裁法》,但产品无质量问题的,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和《网络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
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发现,很多网友都有和马女士类似的经历。从2014年开始,大量网友通过各种方式在网上举报维权,称被各种微信商家品牌以各种方式要求“囤货”,最后卖不出去,只能等产品过期再扔掉。
2月18日,记者以产品名称“唯美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主流网购平台上均找不到马女士所代表的面膜。但是很多人在二手货交易平台上卖这种面膜,很多网友在二手货交易平台上把价格定为40元钱一盒。在其简要描述下,“无代理,全新鸡蛋面膜低价出售。”
律师:做微信生意需要谨慎,但是进了办公室就容易维权。
一位曾经的从业者白白透露,微信业务的一些成员,比如所谓的金牌导师、执行董事,有一套完整的“包装”方法,导致很多人信以为真,梦想在这些名师的“指导”下,从微信业务“小白”爬到微信业务的巅峰。
微信业务会有统一的话术与加盟商沟通,比如“马宝”,这个群体抓住了没有收入在家带孩子,经济独立,有时工作辛苦得不到家人认可等心理痛点,总结出一套话术来抚慰马宝的心理创伤:家人不认可,我的招商代理和执行总监完全认同你,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我会为你搭建微信业务致富的平台。
同时,加盟商通过伪造截图等方式,误以为口罩等产品畅销,诱导其成为微信业务中的代理商。一旦受害人成为代理,“经理”立即以学习微信业务知识为由,向受害人推送“导师”微信名片。
“这些所谓的家教有的是加盟商,靠零售卖不了多少。他们都是发展代理人。你明白吗?”大白说,有些微信业务会通过享受优惠和活动来诱导代理商囤货。
山东千顺律师事务所邱红旗律师认为,合同中的第十一项是格式合同,属于无效条款。他建议马女士可以根据微信对话、聊天等收款凭证起诉对方。
邱红旗律师提醒想做微信生意的网友,在进行支付前,要保留对方虚假承诺的内容证据,搞清楚合作方是谁,对方的资信如何。最后,他们必须签订书面合同,不要相信口头承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龙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