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说起微信被监控,相信你首先想到的是微信的广告推荐,加上各种app的“科学教学”。一时间,大家都被忽悠了。比如某短视频网站某段时间的热门视频:“微信被监控,一分钟就教你关了”。当你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看视频时,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是关于关闭微信的个性化广告展示的……这种变化往往会让一些脾气暴躁的用户转而向博主发送“爱的问候”并把这个问题列入黑名单:还在监控微信,就这样?就在这里?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你想想,如果微信官方真的在监控用户的聊天记录,那些福利群还能存在吗?但实际上,微信真的可以被“监控”。注意,这里黑马说的监控是指你安装或扫描了未知软件、二维码等。不管是自愿还是不知情,而不是微信官方去监控用户。

先说说“微信监控”到底是怎么回事。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首先,最熟悉的就是安装一些第三方软件来监控微信的聊天记录。但不管这些软件的来源和用途如何,总之肯定会诱导你手动安装,否则无法对你进行监控。

另外,苹果用户也不要太高兴。这种事情也可能发生在你身上。通过一个间谍软件网站可以发现,现在的间谍软件可以在安卓、苹果、黑莓甚至塞班上运行。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间谍软件除了监控各种聊天软件的聊天内容,还可以获取你的手机通话信息、位置信息、手机短信、手机媒体文件、远程照片和电话等。,甚至在后台偷偷记录你的键盘输入信息。

所以你们都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软件在某些地方一定要调用它难用的安全键盘。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间谍软件的肮脏操作,没有什么做不到。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如果我们的手机不小心安装了这类软件,我们可以通过每天激增的流量和手机闲置时突然上传的大量流量来发现。

一般对付这类软件,我们一般都能在手机的【设置】里找到【应用列表】里的所有应用,一个一个找。但是,如果你的手机获得了root权限,越狱了,那么间谍软件完全可以在无形中被监控。如果真的到了这种地步,只能通过重置手机系统来解决。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说起来,二维码监控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监控模式。相比前者需要骗你安装软件,后者二维码监控就显得格外简单。只需要一张好看的二维码海报,用户就会上钩。一开始黑马还不太相信别人可以通过扫描一个二维码来监控你的聊天记录,但是黑马在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回答,瞬间什么都明白了。答:主说他吃饭的时候可以通过扫描一个二维码自动发朋友圈,显示的是登录iPad。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为什么要登录iPad?因为在微信眼里,iPad就是一台电脑。我们在登录iPad的时候,不会把手机里的微信挤出来。当我们登录iPad时,手机上的消息可以与iPad同步。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如果你在不明情况下登录了一个神秘的iPad,那么你登录后和别人的所有微信聊天都会被别人监控。

写到这里,黑马唯一不明白的是,那些无意中登录iPad微信的人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微信聊天页面多了一条“iPad微信已登录”的提示。(当然也有可能是别人通过修饰符隐藏了顶部的登录提示。)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只有下面的解释可以解释为什么别人可以通过一个二维码实时监控你的微信聊天记录。

不过这种监控方式会比之前的更容易被发现。当我们发现有些消息明显未读,但是没有小红点,或者【登录设备管理】出现陌生设备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你的微信设备很可能被监控了。

解决办法很简单。在帐户和安全中找到登录设备管理,然后在登录设备管理中删除不熟悉的设备。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另外,删除不熟悉的设备后记得再次查看自己的【授权管理】,看看有没有未知的应用授权。如果有未知授权,请记得一起删除。最后,我们可以点击退出帐户来更改密码。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套程序?

很简单。无论对方的iPad如何越狱或修改,只要同步了我们的账号,就会有【设备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删除设备记录来强制iPad离线。

如果对方通过插件屏蔽了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再次点击【退出账号】,让对方一起注销。因为iPad的登录机制是同一台电脑,所以手机下线后,PC和iPad上的微信会被强制注销。

上述受访者所说的扫码登录iPad朋友圈,其实就是使用的iPad登录同步消息机制,然后商家使用插件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发送到朋友圈。

最后,黑马在这里小心提醒大家,不熟悉的软件不要安装,不熟悉的二维码不要随便扫。

否则,你没钱的事实会被别人不小心发现,甚至会被嘲笑。

微信会被监控吗(微信封号上传手持身份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书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