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u是什么意思(产品的sku指的是什么)
编者按:SPU和SKU是电子商务和ERP背景下的重要单位。SPU是标准化产品单位,SKU是最小库存单位。但是,电子商务后台系统的设计不同于ERP系统的设计。单纯依靠电子商务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会导致ERP设计的错误。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ERP系统设计中SPU和SKU的设置。让我们看一看。
一、SPU与SKU的关系。为了了解SPU和SKU的基本概念,我建议你阅读一些关于电子商务的书籍。这里不做过多的整理,直接从《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的孙子兵法:基于SaaS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践》这本书里搬来一些基本概念。
1.SPU是什么?SPU,即标准化产品单元,是一组可重用且易于检索的标准化信息。这个集合描述了“产品”的特征。
一般来说,具有相同属性值和特性的商品可以称为一个SPU。换句话说,SPU是一个抽象模板。
一般来说,关键属性(品牌、货号等。)在类别系统中可以确定一个SPU。比如iPhone 6是SPU,诺基亚N97也是SPU,与商家、颜色、款式、包装无关。
SPU的属性是分类属性的子集。只要用户在SPU中定义了属性,用户就不需要再次输入产品,或者在输入时进行更改。
摘自《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的孙子兵法》:基于SaaS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践
2. 什么是SKU?
即SKU/最小库存单位。目前,SKU广泛应用于各种零售产品中。比如某件衣服是商品,这件衣服不同的颜色和尺码对应不同的SKU。SKU相对简单,就是组合存储销售值,加上库存和价格。比如这件衣服黑色大码5件,每件20元;红色小号3件,每件21元。
摘自《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的孙子兵法》:基于SaaS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践
3. 电商后台与ERP的商品管理差别
电子商务通常不在SKU级别直接管理,而是在“商品管理”中处理,即在SPU级别管理。涉及的主要操作有商品发布、编辑/修改、商品装卸、商品送审等。
在ERP中,它通常在SKU级别进行管理,如发起采购、创建订单、检查库存、收发单据等。,它们都是相关联的spu。
所以在设计ERP的商品管理功能时,如果单纯参考电商的后端管理,很容易踩坑,也不太能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怎么管理的。
前段时间,我碰巧在调查这块业务。我不仅调查了电商后端商品管理的一些逻辑,还尝试了几个ERP商品管理。一些疑惑解开了,同时也有一些我踩过的坑让我记忆犹新。
所以这篇文章就来说说我前段时间是怎么被SPU和SKU折磨的,踩了哪些坑。
二、SPU删除规格之后怎么处理?
基于电子商务的后台规则,由SPU的多个规格生成SKU。比如在创建SPU的时候,选择不同的规格,然后不同的规格会被笛卡尔相乘,生成不同的SKU。
在梳理这一块的逻辑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SPU的规格属性有两种颜色和两种尺寸,那么颜色中有红蓝,尺寸中有s和m,就意味着总共会生成四个SKU。
但是,如果规范的内容(规范属性或规范值)允许以后修改,SKU将重新生成,旧的SKU将不会在此处得到反映(因为规范或属性不存在)。
例如,在下图中,如果将“蓝色”改为“绿色”,SKU应该会重新生成,但原来的“蓝色”SKU会“消失”。如果还有一些产品在创建的时候没有选择规格,然后只生成了一个SKU,而如果后面要添加规格,那么原来的产品就不能和后续的多个规格派生的SKU形成相同的结构(不同的规格结构)。
如果SKU码BS和BM有货,直接删除这两个SKU显然是不合理的。但由于电商的管理大多应该是基于SPU层面,如果修改了规范属性(电商也叫销售属性),那么修改后的应该不会再出现,类似于这种停产或者不再销售的。
下图是淘宝的背景。发布商品时,会先选择对应的品类,给出对应的销售属性,并且都是必填项,所以中间不存在添加修改销售规格的情况。
但是ERP系统不会有这么严谨的逻辑,也没有对应的品类信息。
所以如果限制死了,不允许客户添加规格,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多规格商品的信息维护;如果解除限制,用户可以随意调整相应的规范信息,生成的SKU可能会与原SPU断开连接。
牛倩后台截图
基于以上情况,我查了很多资料,问了一些朋友,发现如果单纯参照电商平台的后台处理逻辑,很难兼容各路商家的产品。
于是我开始寻找另一类竞品:电商ERP,主要是跨界的,比如店小二、大篷车、通途等。
原来它们处理的很巧妙,你可以在创造商品的时候选择类型:
单规格产品,也可以称为无规格产品;多规格产品,可以自由添加规格进行变换。
单规格产品不能转换成多规格。如果需要添加规范,需要重新创建SPU,然后生成SPU。多规格产品不能转换为单规格产品,多规格产品必须至少选择一个规格属性。有了这个分类,很多复杂的场景就被隔离了,只需要专注于多规格产品的管理。
三、无规格的产品怎么创建SKU?
在没有仔细调查跨境ERP实践的情况下,我们在内部讨论了两个关于如何为没有规格的产品创建SKU的方案。
直接创建SPU的时候,不填写规格信息,当没有规格信息的时候,默认SPU对应一个SKU,即一对一的关系;创建SPU的时候,填写一个规格,例如衣服就只有一个型号「白色的中码」,那么就是创建一个规格「White*M」。
后来调查了跨界ERP的做法,发现这两种做法都不好,具体原因同上。如果目前只有一个规格,后期还有更多规格要扩展,在这个产品SPU的基础上扩展SKU还是会踩坑的。比如删除了“白色”的规格,然后使用其他颜色,同时也删除了“M”的尺寸,那么之前的“白色*M”就不能挂在SPU下了。
所以我决定采用跨界ERP。在创建SKU时,我首先要选择类型,是单规格产品还是多规格产品。如果是单规格产品,那么直接生成SKU,所谓的规格属性无法扩展;如果是多规格产品,Mr成为父SPU,然后通过多规格属性扩展生成特定的SKU。
此外,您不能添加和删除原始规范属性,而只能追加相应的属性值。
例如,初始规格属性是颜色和大小。后期编辑时,只能继续添加颜色或大小的属性值,不能删除颜色或添加新的其他规格属性。同时还需要限制生成的SKU(比如上面提到的BM和BS)不允许随意删除。第一,要判断SKU是否被使用过。
后台有截图
所以最终我选择的方案是:没有规范的产品可以直接创建单个SKU,不需要关联SPU对于有规范的产品,首先创建SPU,然后通过规范创建SKU。
当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ERP中没有SPU的概念。所有SKU都是直接创建的,电商平台SPU下的SKU通过映射映射到系统。这个逻辑最简单也最残酷,利弊显而易见。这只是一个我们必须支持的业务场景,这是不允许的...
四、供应商与SPU&SKU的关系
供应商是与SPU关联还是与SKU关联,也是我之前一直纠结的问题。按理说,供应商提供特定的产品,所以它自然应该与SKU联系在一起。
但有些SKU是通过SPU的多规格属性进化而来的。如果供应商与SKU直接关联,则意味着创建SKU后,需要为SPU相同但SKU不同的产品分别设置供应商关系和供应商报价。
从操作层面来说,用户要做很多次重复的工作;从设计层面来看,有许多可重用的属性没有被重用到...
在创建多规格产品(SKU)时,将供应商信息链接到SPU维度,然后SKU继承这些信息,避免了逐个维护供应商的繁琐操作。
如果需要创建单一规格产品(SKU ),并且供应商信息直接链接到SKU维度,则SKU将被维护一次。
通途ERP截图
通途ERP也是这样,越来越清晰。
五、SKU如何编辑?可以编辑哪些信息?
如上所述,我们在创建SKU的时候,有两个入口,一个是创建单规格产品,一个是创建多规格产品。所以我们编辑SKU有两个入口,一个是从SPU层面,一个是从SKU层面。
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从SKU创建以来,其实在ERP中,SPU基本上没有什么功能,所以编辑只需要SKU级别就可以了。
然而,随着对业务的分析和对SPU和SKU关系的进一步熟悉,我发现如果只是在SKU层面进行编辑,会出现一些奇怪的问题。
比如“iPhone 12国行”可以算作一个SPU,那么“iPhone 12国行红64G”(简称:红64G)和“iPhone 12国行白128G”(简称:白128G)就是其对应的SKU。
如果我把所有的编辑放在SKU级别,那么我自然可以编辑一些“基本信息”、“非关键属性”、“销售信息”等等。
如果只是编辑“销售信息”,那么就没有问题,因为不同的SKU是因为销售属性不同而做出的区分。但是,如果允许您编辑一些基本信息,如名称、描述、类别等。,可以把“iPhone 12国红64G”改成“苹果12中国红64G”或者“苹果11白64G”之类的,会比较混乱。
因此,《SKU》的编辑应该遵循与创作相同的逻辑,也符合对《SKU》与《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关系的界定。要创建两个门户,所以要编辑两个门户。同时,不同的门户可以编辑不同的信息。
SPU维度编辑的“基本信息”要在所有SKU层级重用,即SPU的信息改变,SKU的信息也要改变;SKU只能编辑自己独立的属性,如售价、库存信息、进价。
牛倩后台截图
六、一些参考资料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果你对电子商务背景或者ERP背景感兴趣,可以根据以下关键词进行搜索。有一些后台账号需要申请试用。还不如找个小号来申请,可以避免很多后续的骚扰。
电商后台的竞品:千牛(淘宝商家后台)、刘志远——电商后台产品设计课程、相关图书(京东)、有赞。ERP的竞品:店小秘、马帮、金蝶星辰、聚水潭。#专栏作家#
维生素,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苦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家。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小白,初中一个B端产品(一年开发经验+三年产品经验)。领先的在线教育产品,目前是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仓储物流产品。欢迎勾搭,一起学习。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题目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熙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