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群昵称(适合一家人的群聊名称)
很多小区都有业主群。除了物业通知小区相关事宜,还会有邻居遇到困难求助。只要他们在群里问,总会有邻居热心发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不久前,王女士因为帮“邻居”出谋划策,差点被踢出小区,因为她要帮助的对象,其实是一个潜入业主群的骗子。“假邻居”出没,却没有任何善意。
石狮警方发布的警情。
假聊天真的很骗人。
家住高新区的刘女士说,他们的主人每天都很活跃。除了物业的通知,还会有团购、闲置商品交换等信息。有些人遇到困难会在群里提问,看看邻居有什么说的。但由于工作忙,她很少在群里发言,但有空的时候也会翻翻大家的聊天记录。前几天睡觉前,她像往常一样用手机翻看群里的信息。刚好有人被胃痛困扰,问有没有疗效好的药。一个热心的邻居问她是怎么引起胃痛的,然后热心的推荐一个医生有特效药,还发了一个二维码,推荐加二维码群诊。王女士告诉记者,就在那天,她在工作中和几个同事聊到肚子痛,忍不住出言提醒年轻人一定要注意饮食规律,千万不要为了减肥而节食,然后暴饮暴食。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群管理员特意@了她和另外两个人聊天,说套路挺深的,就一起踢出了群。
瞬间,刘女士惊呆了。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她加了一个群管理员的好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这种聊天在好几个群里都出现过,就是为了吸引人,然后骗人财物。为了不让邻居上当受骗,群管理员宁愿误踢也毫不留情。
无独有偶,王先生也被莫名其妙的拉进了一个微信群,按套路购买了某款产品。但因为警惕性强,王先生也出于正义感说了一句:这都什么年代了?他还是用这种老套路骗钱。提出问题的王先生立刻被踢出了这个微信群,连提醒大家的机会都没有。
有人冒充业主,进入业主群。
捐款很难。
“邻居,麻烦大家,请大家跪下,请大家救救孩子。”在李先生所在小区的业主群里,一位“业主”在群里发了一个“轻松筹”的链接,说她老公得了尿毒症,全家陷入危机。实在没办法了,她就找邻居帮忙。之前,李先生曾在群里看到过“水滴筹”的链接,也是为癌症患者募捐,链接还显示李先生的微信好友都捐过款。李先生说,事实上,他也想向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伸出援手。但是之前有朋友提醒过,这些募捐链接真假难辨,有的确实遇到了困难,有的利用大家的同情心骗钱,所以他很容易就不捐了。“其实不认识的人不会多捐。我个人损失三五十块钱无所谓,但是善良不能给真正需要的人,反而助长了不劳而获的骗子,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在李先生的业主中,也出现过“伪业主”的情况。虽然一般的业主群都要求成员以楼号、房号的形式来命名自己的群昵称,但是由于业主群的管理比较松散,很多人把群设置为不打扰的状态,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关注群内的消息,这就给了那些“伪业主”可乘之机。他发现隔壁单元的邻居质疑有人冒用了他的房间号。当他出面为真邻居作证并向群管理员举报后,“伪群主”迅速退群。
据了解,一些职业推广人员,加入多个微信群,帮别人发推广链接,从中抽取一定的提成。有了“帮商”推广的软件和网站,他们只要交钱就可以帮用户推广,但也有可能连这个求助信息都是伪造的,就是利用人们的爱心来行骗。此前,对于“轻松筹”等筹款平台的诈骗行为,警方也曾发布过相关提醒。通过微信平台的传播,打破地域限制,易于传播和拓展。个人捐献者涉及金额较小,即使被发现被骗,也大多不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所以遇到这样的链接,一定要核实身份,最好是确认邻居的身份,然后伸出援手。
睁大眼睛,小心加入人群。
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刑警大队在8月1日的预警中发布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小轩是一名高中生,通过同学介绍,在微信中添加了一个叫小王的人。小王把自己的演讲技巧发给小轩后,拉她进了一个QQ群,让她下载刘茹App。小轩的任务是根据指定的名单(潜在受害者)拨打电话,并将潜在受害者拉入QQ群。
亲爱的演讲:我是XX网络科技的人事,在58同城后台看到了你的求职简历。我们公司现在招聘网上家庭办公人员,职位是文员,主要负责统计数据文档。方便的话请加QQ群了解详细工作内容,加群后会诱导群成员刷单。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近日发布紧急预警,防范扫码引流诈骗团伙。不少公安机关发现,犯罪分子会选择人流较多的区域,如集贸市场、居民小区、超市商圈等。他们以奖励电锅、水壶等小礼品为诱饵,引诱群众扫二维码加微信,拉朋友进微信群。之后还有诈骗团伙,通过发送股票、理财、账单、贷款等信息或链接,在微信群里骗人。
警方也提醒,拉人进群的方式多种多样。冒充邻居进入业主群,欺骗性很强。如果只买高价商品或者低价服务,很多人会选择不报案,觉得不吉利。更多的电信诈骗是通过股票、票据和贷款。所以,切记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群,更不要扫二维码占小便宜,不要给骗子可乘之机。
“伪业主”已经渗透到业主群体中。群管理员作为管理者,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河北北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徐世杰表示,一般的业主团体都是公益性质的,成立的目的是传递信息,方便沟通。所以被骗等财产损失发生在群里,一般业主不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徐世杰也建议,各个群的群主和管理员作为群管理者,一定要严格审查群成员的身份,当有新人要求加入时,一定要仔细甄别。特别是业主群,要保证群成员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比如要求群友把群里的昵称改成统一格式的门牌号和名字,这样有利于业主互相识别和监督。当然,群管理员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一旦察觉到某些成员有不纯的入群动机,或者其言论是诱导性的,就要尽快对其进行警告,并提醒其他群成员。如果确认某个群成员不是社群的拥有者,以其他目的加入群,要及时清出群。
文/图赵岩晚报记者方小北
来源:赵岩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熙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