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真实收入(网红一个月真实收入)

来源:山东商报

直播之下,主播的收入显露无遗。

直播成了近年来最火的风口。从拥有数千万粉丝的主播李佳琪、维雅,到后来的企业家罗永浩、董明珠,人人都能直播成为全民热潮。

然而,记者了解到,要成为下一个李佳琪和维娅并不容易。直播的收入还得分层次。有些小主播只能以此为生,有些甚至因为拿不到底薪而转行。

山东商报超级豹新闻记者徐晓阳

在直播风口下

有人进来,有人离开。

截至目前,知名货主播李佳琪和维娅的某短视频平台粉丝分别达到4359万和1200万。打开各类短视频平台,搜索直播等关键词。在无数的直播间里,很多主播都在拼命喊着要成为下一个李佳琪和维娅。

然而最近一个叫周晓楠的知名博主突然宣布辞职,和他签约的经纪公司解约的消息占据了直播新闻的热搜。周晓楠是一位吃广播博主,在某短视频平台拥有60万粉丝。之所以说“辞职”,是因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博主,月薪只有3000元,有时候连底薪都拿不到,还要去贴吧。

记者注意到,相比李佳琪、维娅等上千万的主播,粉丝只有几万、几千甚至上百的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占比更大。

小峰(化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直播博主,在直播开始前就成为了一名直播博主。“我是2017年开始做声音主播的,直播的时候和大家唱歌聊天。当时很多平台都有账号,有七八万粉丝。”小峰说。

小峰毕业于某艺术院校。因为在声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小峰毕业后一直做语音主播。“入行后,我和工会、公司签了合同,开始做直播主播。我做了两年。最后因为挣钱连自己的社保都交不起,只好转行了。”

2018年底,小峰选择去一家企业上班,结束了自己的直播主播生涯。

收入分层

平台、工会、公司都需要分一杯羹。

“在直播行业,网络名人和主播入行之前,都是先和工会签约,工会类似于经纪人。工会有各种平台和公司资源,可以帮助介绍好的直播平台和可以提供培训的公司。”小峰介绍。

另外,据小峰介绍,主播签约时,公司会定一个底薪。只有工作量达到一定程度或者直播效果达到一定标准,才会拿到这部分底薪。

“基本工资3000-5000元不等。有的公司规定直播间粉丝数达到一定标准,有的规定收到的礼物或奖励达到一定标准才拿到底薪。业内有很多主播拿不到底薪。”小峰透露。

“主播拿到的工资,除了可以拿到的基本工资,打赏或者收礼的钱需要跟平台、工会、公司层层分成。”李航(化名)是济南一家网络名人经纪公司的负责人。目前公司有80多名主播。

“一般平台会分成直播收入的50%,剩下的50%由公司和主播协商。有的主播可以分成30%,有的分成20%。”李航说。

对于直播博主的真实收入,李航也认为不是所有的主播都能赚到钱。“我们公司一般规定直播6小时或者直播时声波达到10万才能拿到这个月的底薪,这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其实很难。所以公司会对其进行培训,包括提供设备和直播技巧以及后期的视频剪辑。”李航说。

不过,李航也表示,在他公司的80名主播中,有些人很受欢迎,他们的月收入也比较高。此外,济南一家拥有数万名主播的文化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旗下很多主播月收入都在十万以上。“月入十几万,这样的主播往往人气很高。另外,账号运营时间长,有固定粉丝。”该负责人表示。

至少。

一个月只有一千美元。

谈及自己转行的原因,小峰觉得原因很多,但没挣到钱是主要原因。

工会报名当主播的那几天,小峰在多个平台都有账号,有七八万粉丝,很少有记不清多少的。

“每天直播6个小时很正常。一般一个月工作22天,直播时间很多时候能达到10个小时。”小峰告诉记者,直播过程中,他不仅考验主播的业务能力,还不断与粉丝互动。他经常在六个小时后筋疲力尽。

另外,据小峰总结,直播时人气是关键。有时候人气上来,“金主”奖励几千块。有时候直播间没人,赚不到钱就气氛尴尬。

“我认为这是一项取决于天气的工作。有时候一天能赚一两千,有时候一天一二十也会发生。在每个工会内部,主播也是分等级的,人气高的主播挣钱多,人气低的主播只能混口饭吃。”小峰坦言,自己挣得最少的时候,一个月也就1000块钱。

同时,在李航看来,在人人都是主播的时代,吸引粉丝成为大V并不容易。一方面考验主播的个人能力,包括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也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同时视频剪辑和拍摄一定要有创意。越来越多的主播或者短视频创作者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运营,运营整个账号。

直播热潮背后

刷、加粉等。

记者注意到,直播热潮的背后,是主播开始在直播间下功夫提高知名度,出现了直播刷粉、加粉等现象。

在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直播计费等关键词时,会出现很多相关店铺。在与客服沟通的过程中,商家表示可以加微信聊天。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商家可以提供短视频平台的点赞、播放、分享、直播评论等多项服务。其中,短视频只要20元就增加108个赞,2万次播放;加粉方面,25元100个,190元1000个;在直播业务中,加100个人只要30元,发100条直播周边评论只要20元。

“‘刷单’只是‘虚假繁荣’。主播刷单增粉是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商家和品牌的欺骗,也是对在直播间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的一种不负责任。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有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记者从黑猫投诉和各种短视频平台看到,不少消费者表示在一些主播的直播间购买商品存在质量低劣等问题,但退货却面临投诉无门。

“立法先行,创新才有保障。只有消费者权益至上,商品直播才算真正的风口。"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表示,未来应尽快建立以市场监管部、业务管理部、网信管理部为核心的跨部门监管模式,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很多消费者也呼吁建立黑名单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利,这样才能给整个行业带来规范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高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