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面单是什么(快递丢了是不是三倍赔偿)
随着“双十一”的持续,快递、派送日益增多,快递信息安全再次成为焦点。你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网购后,明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快递单号、消费记录,对方以快递丢失为由,一步步诱骗你将钱转到指定账户...这很可能是倒卖快递员信息的结果。
谁在买卖?
“卸货人-材料供应商-诈骗者”产业链
近日,快递单被批量出售的消息引起热议。快递单是在快递包裹上记录寄件人、收件人、货物种类等相关信息的单据。“卸货人-供应商-诈骗者”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以倒卖“快递材料”为核心,通过隐蔽渠道进行交易。
为了逃避打击,这些快递信息通常用“料”“菜”等码字代替。图片:央视新闻
快递单包含私人信息,如您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你甚至可以找到你的微信和支付宝账户,揭示你的消费习惯和财务能力。
有很多环节都有可能泄露快递单,比如门店什么时候发货,中转仓库什么时候取货,快递员什么时候发货,不法分子利用快递公司前员工的身份通过内部系统窃取信息。另外,我们扔在手边的快递单也有可能被“再次回购”。
据悉,Bat app用于交流“快递材料”,可以双向撤回聊天记录。图片:北京青年报
据介绍,这条“黑产链”环环相扣,“材料商”在社交平台发布采购订单需求。有些人会在加密的通讯工具上交流信息,借助虚拟货币进行交易,最终这些信息会落入诈骗分子手中。
诈骗分子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会冒充客服或快递员“钓鱼”。常见的说法有“发退款链接,骗取银行账号”、“快递丢失,联系退款”等等。还有少量信息用于定向营销,发送空包等。
危害有多大?
3.5元一个,母婴榜“最受欢迎”
历史面对面购买价格。图片:央视新闻
据调查,快递单价格不一,实时单价格较高,1000单以上每单3.5元,优质单每单4元。历史记录列表购买汽车类型、童装和童鞋、化妆品等。,每个1.5元。母婴面最“抢手”,据说其“转化率”最高。
为了避免快递信息在运输途中泄露,从2017年开始,各大快递公司都推出了隐私单,可以屏蔽电话号码、地址等部分信息。然而,四年来,隐私面单的使用率不升反降。
在很多快递平台上,隐藏个人信息并不是默认选项。图片:ZTO快报微信小程序
在大多数快递平台上,隐私面单并不是默认选项,而是一项增值服务。主要原因是影响配送效率,增加设备成本。一位快递员说,“如果全部用隐私面单,每个包裹都要拿出来扫描,估计每天会少寄50件左右。”而如果有快递代收点等第三方的话,隐私单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如何管理?
不要让快递成为隐私黑洞。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800亿件,快递信息的保护越来越关键。快速码笔、热敏纸修正液等产品的热销。都足以体现消费者对快递信息安全的重视。
除了加强隐私保护,应对快递单倒卖,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商家、快递公司、代收点等主体也需要共同努力,惩防堵。
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的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相关人员等措施。有网友表示,有“牙齿”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让监管有理有据,迫使企业守法。
隐私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要切断信息泄露的“水源”。互联网平台和商家应加大保护快递信息的投入,加大对隐私泄露的惩罚力度,提高商家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意识。快递公司能否将“隐私清单”由“增值服务”改为“基础服务”,加强人员管理,降低快递信息泄露风险?对于快递代收点等第三方平台,能否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和日常监管,堵住快递单的“最后一公里”泄露?
防止快递信息泄露事关公众利益。不要让快递单成为隐私黑洞!
规划:刘娟
制片人:唐心怡·唐慧
作者:杰王欣荣
设计:赵薇
编辑:黄洁欣
校对:宋敏荣
联合制作:新华网思科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