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短信要钱吗(手机卡接收短信要钱吗)
距离“双十一”不到一个月,你是否已经开始收到各种广告短信的“轰炸”了?
某用户收到广告短信后回复退订,却以0.1元支付短信费,于是将短信平台告上法庭。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认定用户退订短信产生的费用由平台承担。
情况
感觉
速度
及格
原告刘是被告A公司平台的注册用户,并在上述平台上购物。
原告知其收到被告发来的带有“退订回T”字样的商业推广短信。原告按照短信指引回复退订后,会产生0.1元短信费用。原告认为,被告为自身商业利益向用户推送商业广告,有义务向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的条件,并承担相应的退订费用,故要求被告支付0.1元短信费。
被告辩称,原告没有直接证据证明0.1元费用是退订短信造成的,被告不应承担相关费用。
诉讼过程中,被告向原告支付了0.1元短信费,称是对涉案短信退订费的补偿,但其坚持认为依法不应由被告承担该费用。
切口
法官
要求
要点
原告自愿成为被告平台的会员,双方已就相关服务协议、隐私政策等规则达成共识。根据相关服务协议,被告有权根据个人需求,使用原告个人信息,通过短信发送商业广告。原告收到商业广告后,有权通过短信退订,符合互联网平台商业运营模式的信息推送特征。但双方并未约定用户行使退订权所产生的费用。
在格式条款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从保护弱势方权益的角度出发,用户退订短信的费用应由提供订阅退订服务的平台承担。鉴于被告已实际支付了0.1元的费用,原告的诉讼请求已得到满足,但被告的说法没有根据,不予支持。
法律
警官
说
法律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月1日实施。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平台有必要在新法实施前,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服务协议和平台规则进行全面审查,以促进平台及相关当事人网上业务经营方式的合法合规,切实保护普通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用户权益和业务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满足用户的合理需求,会促进商业资源的积累和利用。司法机关应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引导网络平台,兼顾用户体验和商业便利,平衡用户权利和商业资源利用的关系。
来源:杭州互联网法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