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洪湖市(湖北省洪湖市邮政编码)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东临武汉,南接岳阳。是武汉城市圈观察员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员单位,仙洪新农村实验区建设主战场,在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省第二批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此外,洪湖是第二批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全省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全市面积2519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合作开发区和1个AAA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洪湖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百强造林县市、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安县、湖北水产县、湖北优势农产品建设先进县(市)、湖北双拥模范城、湖北楹联文化城、湖北省。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6.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2.62亿元,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0.55亿元。
湖北省东部地图湖北省东部地图
五句话,二十个字,基本可以概括洪湖市的主要特征,即著名的老区、百湖之城、水上之都、旅游胜地、新兴工业城市。
-著名的老区。洪湖瞿家湾镇是湘鄂西根据地的首府。195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省政府划出汉阳、绵阳、监利、嘉鱼设立洪湖县。1987年7月撤县设市。
荆州市地图荆州市地图
-百湖之城。因洪湖市最大的湖洪湖而得名。全市大小湖泊102个,水面百万亩以上,其中洪湖水面53万亩。是世界上水质优良的大型淡水湖之一,中国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湖北之肾”。2006年,洪湖在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大会上获得世界生命湖最佳保护实践奖。
——水产之都。全市淡水养殖面积80多万亩,年淡水产品约50万吨,居全国各县市之首。水产养殖产值占大农业比重,水产养殖为农民提供的纯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5%以上,居全省首位。全市已形成4个水产专业镇和10个水产养殖镇。以洪湖清水大闸蟹、德宴小龙虾、华贵泡藕、野藕汁为代表的一批洪湖水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洪湖渔家”生态鱼品牌作为省内三大水产品牌,正在国内外推广。洪湖水产品加工园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洪湖还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和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它被誉为“天府之国”和“人间天堂”。
旅游胜地。洪湖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红色旅游、三国文化、地热温泉、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蓝田景区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经省政府批准,原曲家湾农业产业化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湖北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洪湖旅游区(瞿家湾古街、蓝田生态园、岳西半岛温泉)荣获“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称号。境内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著名的三国武林古战场和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出生地黄鹏山,需要深度开发。
荆州市地图荆州市地图
——工业新城。全市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三区”和六大产业的雏形。“三区”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湖市新滩经济合作区、湖北洪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福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食品及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健康医药产业、新技术新材料产业、电子电器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其中,以富昌镇、草市镇为中心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企业超过100家,是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之一。
随着政策机遇的全面叠加,洪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和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工业兴市”战略的强力推进,水产和旅游产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快速扩张和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我市正步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目前,洪湖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一主翼”为核心(“一主翼”指工业,“两翼”指旅游、水产),大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不断做大工业,做活交通,做强水产,做优旅游,做美城市,做实民生。
【概述】洪湖市现辖新堤、滨湖两个街道办事处,包括罗山、武林、龙口、鸟巢、新滩、风口、草市、福昌、戴家场、曲家湾、沙口、万全、岔河、黄家口,老湾、大通湖、大沙湖、小港一个回族乡。72个居民小组和2742个村民小组。全市土地面积25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2千公顷。
洪湖市地图洪湖市地图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15亿元(现价),比上年278.26亿元(四普修订)增加27.89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2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7.8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25.01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速超过第三产业,是我市发展最快的产业。此外,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8.2:31.3:40.5(四普修订)调整为27.2:32.0:40.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7和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34383元(经四普修订)提高到37946元。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消费品价格上涨3.3%,涨幅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1%,比上年上涨7.0个百分点;医疗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房价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不错。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548人,登记失业率2.50%。
扶贫效果明显。全年10个贫困村脱贫,3070户9468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48%。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4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39.33亿元,林业产值2.44亿元,畜牧业产值11.45亿元,渔业产值86.6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98亿元。
这个地区的粮食总产量下降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2.99万亩,比上年减少7.18万亩,下降4.8%。全年粮食总产量65.29万吨,比上年减少3.42万吨,下降5.0%。
棉花总产量下降了。棉花总产量2456吨,比上年下降15.0%。
总产油量基本稳定。石油总产量为7.94万吨,比上年下降0.6%。
畜牧业和渔业总体稳定。全年生猪出栏31.81万头,下降9.4%;出栏家禽430.72万只,增长11.3%;全年水产品产量39.23万吨,增长0.1%,养殖面积86.25万亩,下降0.3%。
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市13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3.59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其中,4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7.79亿元,增长12.8%。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6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7%。
企业工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利税15.34亿元,增长17.6%。全部工业企业入库税金4.36亿元,增长2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收3.31亿元,增长34.7%。
建筑业发展迅速。上述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实现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142.62亿元,增长16.4%。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8.56亿元,增长13.9%。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亿元,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面积74.05万平方米,增长13.5%。
消费品市场比较繁荣,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1亿元,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9.47亿元,增长18.1%。据海关统计,全市外贸出口总额980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4万美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稳步发展。全市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507公里,比上年增加16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488公里。全长94.79公里的吴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洪湖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邮电业务总收入5.1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51.57万部,固定电话3.62万部,互联网用户16.22万人。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旅游人数6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旅游总收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财政收入和支出大幅增加。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7.68亿元,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72.83%,比上年提高5.82个百分点。八项财政支出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7.5%。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9.38亿元和158.9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4.94亿元和20.4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3.98亿元,比年初增加27.07亿元。全市金融存贷比为49.76%,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教育和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学校90所,其中小学48所,普通中学40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全市学生77900人。其中,小学4.44万所,普通中学3.04万所,中等专业学校0.28万所。有76所幼儿园,幼儿园有22,200名儿童。
全市有影剧院4个,图书馆藏书8.81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9所,技术人员2941人,比上年增加105人,各类床位3316张,比上年增加274张。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66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统计。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65%,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新增科技创新创业企业10家,孵化器44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亿元,授权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项。
人口在稳步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1.3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6.92万人,农业人口5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123人,出生率9.9‰,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5.7‰。年末常住人口8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74万人,城镇化率49.26%,比上年提高0.5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4元,增长10.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3元,增长9.28%。
全市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镇从业人员18.39万人,居民42.5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74.07万人,失业保险3.2万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王书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