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收购小天鹅()
“全心小天鹅”是洗衣机领域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文/中国经营战略张晋京
然而,2018年10月24日,随着美的集团和小天鹅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这则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告将改变用户的身份。公告显示,美的支付143.8亿增发股份,换取小天鹅的彻底私有化。
在这则看似轰动中国家电业的新闻背后,是中国前两大家电业之间的一场龙争虎斗。
【买买买充美女】
美的收购小天鹅,严格来说应该是“私有化”。十年前的2008年,美的以16.8亿元收购小天鹅24.0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此后,经过一系列动作,美的逐步将在小天鹅的持股比例提高至52.67%,并取得了绝对控股地位。事实上,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完成最终的收购,只是从资产置换的角度来看的“私有化”。
真正让业界担忧的,并不是已经挂在嘴边的小天鹅被美的吞并,而更多的是结合美的近年来近乎疯狂的外资收购,美的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的目的。
2011年,美的收购开利,转让拉美业务空。2016年6月30日,美的以约5亿美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板块80.1%的股权。获得东芝品牌授权和5000项白电专利。再加上美的打造的家电高端品牌“贝弗利”,以及美的和小天鹅,美的整合后,家电行业覆盖面前所未有。
同时,美的也进入了家电制造的相关行业。2017年1月,美的以292亿元收购库卡集团94.55%股权,进军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领域。该产品占当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14%。
一个横跨白色家电、高端制造装备和家电零售、金融、供应链等领域的“大美人”凌空诞生了。
【专业品牌VS平台化】
中国家电市场,海尔丹第一,美的、格力紧随其后。在洗衣机领域,海尔以近3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小天鹅以18.8%排名第二,西门子排名第三,美的排名第五。整合后,美的洗衣机份额上升至近25%,缩小了与海尔的差距。
与格力单一的品类发展战略不同,海尔和美的在很多方面都是家电发展的代表,但发展战略各有侧重。
自2005年海尔提出智能家电和物联网概念以来,就开始用这一概念来指导家电的制造、生产和销售,并提出了全平台的发展战略。通过物联网和智能家居,建立了基于海尔自有体系的平台型白色家电。
美则不同。他在每个领域都收购了成功的品牌,引进技术和消化,在这个领域深化和细分市场,成为专业品牌。就像收购小天鹅,品牌和产品都会保留,美的依然会用小天鹅来引领美的洗衣机行业,与海尔竞争。
事实上,美的收购后,将在冰箱市场形成以美的第二品牌与第一海尔竞争;洗衣机市场以第二的小天鹅品牌与第一的海尔竞争;空调市场用排名第二的美的品牌与排名第三的海尔竞争;其他家电市场用东芝品牌和前三的海尔竞争。
业内专家认为,家电行业专业品牌和平台竞争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不仅标志着谁将主宰中国家电市场,也决定着中国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谁会是赢家]
现在判断谁胜谁负还为时过早。毕竟美丽说对小天鹅的消化吸收和形成发展实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海尔对格力的回应还没有体现出来。
[变数依然存在]
但至少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受益于换股收购小天鹅这只“摇钱树”,美的突然多了近15亿元现金储备。同时,如果将过去关联交易的控股公司改为直属事业部或子公司,之前需要支付的关联交易费用就变成了内部成本核算,节省了大量的税收和交易成本。
再加上对整个家电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可以增加美的在经销商的话语权,增加供应链和消费金融的比重,增强美的整体品牌的应收能力。
毕竟,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在10月19日刚刚结束的美的集团50周年战略发布会上提出,未来营收和市值都要达到5000亿元的宏伟目标。
美的集团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19亿元,2018年上半年实现1437亿元。美的集团停牌前市值为2671亿元。为了实现这个双5000亿的目标,为了迎接海尔,美的吞下小天鹅是必然的选择。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令人惊讶的消息。
面对市场竞争,一切皆有可能。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认识风云人物,阅读韬略传奇。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