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当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于1630年7月6日在波美拉尼亚的乌瑟多姆登陆时,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他会将这场已经漫长的战争再延续十八年,将这场因在布拉格“扔出窗外”而引发的战争燃烧三十年,最终扑灭在瑞典军队久攻不下的布拉格城下。

首先,乌瑟·多姆登陆的军事和政治基础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1887年画的油画)

在当时的瑞典女王眼中,她的国家“除了岩石、山脉和寒冷空的空气,什么都没有”。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古斯塔夫也有足够的军事技术和人力资源来支撑苦心经营后入侵德国。但总的来说,仍然贫瘠的瑞典并不具备长期维持战争的能力。

古斯塔夫实际上是在拿瑞典的国家财富赌博。他希望成功突破桥头堡,完成丹麦国王失败的事业。古斯塔夫早期扩张时期,人口不足200万的瑞典从1621年开始招募了8万当地士兵(包括芬兰士兵)。虽然在波罗的海南岸收获了一系列征服果实,但人员损失相当惨重。

从1625年到1629年,在波兰作战的5万名瑞典士兵中,至少有3.5万人不是在异乡阵亡,就是失踪。军队已经是瑞典人民的沉重负担,国内巨大的财政和政治压力也可能是古斯塔夫扩军的内在动力之一。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玛丽娅·埃莉诺拉,瑞典王后,1619年创作

古斯塔夫入侵德国是对哈布斯堡精心布局的蓄意攻击,还是各种巧合形成的随机步伐?后世学者对此一直争论不休,瑞典国王一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倾向于前者。但事实上,古斯塔夫在乌瑟尔多姆登陆时只携带了一张延伸至萨克森边境的地图。直到国王进入萨克森,他才命令制图师绘制一张新地图,可以覆盖德国南部。

瑞典的战争目的也在不断变化。古斯塔夫一直是个好战分子,他几乎从不错过任何参战的机会。早在1627年12月,国王就曾认真考虑过介入德国战争,但首相奥克森斯蒂尔纳成功说服他先解决波兰问题。

自1628年2月以来,瑞典和波兰这两个同样隶属于瓦萨王室的国家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和平谈判,最终以次年缔结《阿尔特马克和约》而告终。瑞典没有得到它梦寐以求的但泽港,每年只得到约50万两的经济补偿。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瑞典首相奥克森斯蒂尔纳

古斯塔夫也曾派代表试图参加吕贝克和会,但因瑞典没有参加丹麦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而被拒之门外。尽管如此,丹麦还是尽力调解瑞典和帝国之间的关系,并最终使神圣罗马帝国的斐迪南二世皇帝于1630年4月派遣使节到但泽会见国王。

事实上,早在瑞典出兵前6个月,奥克森斯蒂尔纳首相就公开告诉英国大使托马斯·罗爵士“下一场战斗就要来了”。古斯塔夫在吕贝克大肆渲染羞辱瑞典使节后,瑞典议会终于在当年4月勉强通过了战争决议。在最终出兵前,他充分利用丹麦和帝国使节到但泽释放烟幕弹的机会,以各种借口将谈判拖延到6月,直到出兵前夕才让和谈适时结束。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瑞典国王希望皇帝将帝国军撤出德国北部,而瑞典军队不必撤出帝都施特拉尔松德。他的“无理”要求掩盖了真正的目的。事实上,他从未向皇帝费迪南展示过具有实际意义的具体条款。1630年6月,他还命令萨尔维乌斯用德语和拉丁语撰写宣传手册,声称瑞典的干预是正义的,而不是贪得无厌的扩张主义造成的。

这本书在半年内被翻译成五种语言,有23个不同的版本。有趣的是,根据他们要面对的对象,古斯塔夫和奥克森切尔纳采用了不同种类的修辞,细节略有不同。例如,在法文版中,瑞典人公开宣称他们希望路易十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黎塞留成为教皇。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在普法尔茨选举腓特烈五世和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军事冒险相继失败后,德国激进的新教徒自然把希望寄托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身上。军队在美拉尼西亚阿波罗登陆后不久,就出现了国王身穿全副盔甲,从细剑手中接受上帝之手,消灭天主教暴君的海报。

很多天主教徒自然认为是圣旨回归中失去土地的新教王公们引狼入室,但古斯塔夫不这么认为。后来,他甚至自嘲。如果新教王子是国王的前身,他应该向教皇而不是皇帝宣战!事实上,瑞典参战的动机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漂洋过海而来的古斯塔夫,手持橄榄枝,武力解救新教徒。

瑞典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地缘政治安全。“雇佣军之王”瓦伦斯坦的神圣罗马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野心勃勃的计划,曾经让古斯塔夫寝食难安。虽然费迪南德皇帝已经让步,但他罢黜了瓦伦斯坦,废除了军队,并同意与瑞典接触。

但是瑞典国王需要的是帝国永远不能对他的国家构成威胁。所以他渴望的不是皇帝个人的善意,而是从根本上削弱帝国的实力,遏制德国北部的哈布斯堡势力。起初,瑞典官方只是将攻击范围限制在费迪南本人,并没有向帝国宣战。甚至还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进行军事干预。

然而,尽管瑞典外交官尽了最大努力,只有大大小小的施特拉尔松德在威逼利诱下接受了“援助”。虽然国王后来在国会宣称安尼姆攻打施特拉尔松德会导致双方进入战争状态,但他刻意隐瞒了瑞典使节诱导市议会要求外部势力先介入的事实。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瓦伦斯坦

为了反驳费迪南德对瑞典悍然入侵的指控,古斯塔夫宣称他是为德国的自由而战。瑞典官方认为欧洲的和平取决于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权利平衡。因此,为了让帝国恢复到“正确”的状态,为了全欧洲的整体利益,瑞典有必要站出来。双方的宣传战迅速升级,很多攻击对方的小册子成为主要武器。费迪南德无情地使用了天主教禁止和公开焚烧书籍的常见策略。

参战的次要原因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领土奖励。然而,尽管瑞典官员对波罗的海南岸的港口垂涎已久,但在这一点上的语气要低得多。帝国军攻占施特拉尔松德失败后,奥克森斯蒂尔纳重新与该城谈判,希望使其成为瑞典的保护地。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到达瑞典首都斯特廷后,古斯塔夫立即以公爵没有继承人为由,宣称整个公国的领土,最后迫使其承认将军死后正式移交给瑞典。虽然地方等级制度仍希望重获自治权,但瑞士军队铁蹄下的公国实际上已被完全吞并。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第三个原因在于满足军队的需要。毕竟,瑞典显然无法以有限的财力支撑其过于庞大的武装力量。正如一位国会议员所说,“把山羊拴在邻居家的门上,不如拴在自己家的门上”——派瑞典军队去德国打仗,显然是明智的。

根据古斯塔夫和首相奥克斯蒂尔纳的估计,征服德国北部海岸至少需要75000人,同时还需要37000人守卫瑞典和现有的征服成果。然而,入侵前夕瑞典海军和陆军的总规模只有43000名瑞典和芬兰士兵以及30000名雇佣兵。即便如此,消耗了7万多钱的杀人机器已经让瑞典的财政难以为继。就在国王登陆波美拉尼亚的时候,仍在普鲁士的四千骑兵公开要求古斯塔夫还清十六个月的欠款,否则拒绝参与军事行动。

古斯塔夫二世(卡尔十世)

▲1630年6月瑞典军队的分布

由于船只数量有限,前两批只有2万瑞士军队登陆。他们随后在Stralsund与5000名瑞士军队会合,加上不断招募的德国雇佣军,到1630年11月,在德国的瑞士军队总数上升到29000人,但其中三分之一是病人。

尽管如此,这支军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古斯塔夫之前指挥的任何一支军队。但是,他此刻面对的对手,已经不再是缺少将的波兰人,而是整个北德的5万帝国军和天主教盟友,而在德国的西部和南部,还有3万随时可能前来增援的敌军。即使没有了瓦伦斯坦这位伟大的指挥官,生活状况也不理想,帝国军和天主教盟军依然是不可战胜的敌人。事实上,尽管聚集在雷根斯堡的王子们听说了瑞典的入侵,但他们的日程从未被打乱过。

本文由文志霍峰工作室授权发布。原简介,吴当编辑。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或微信官方账号不得转载。

更多冷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lbqyj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王原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