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第一中学(霍邱一中教师名单)

安网新闻打开了霍邱一中的校史。这所诞生在抗战烽火中、成长在淮河岸边的学校,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艰苦前进的历程,正在大步迈向新的更高的征程。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建设新学校为目标,谱写了一曲“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的赞歌。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六年实现跨越式突破,创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奇迹。

霍邱县第一中学(霍邱一中教师名单)强校之道之一:党委政府首先要“尊师重教”。

走进霍邱县,说起教育的发展,郭杜人民会对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教育发展作用的做法深表赞许。尤其是“穷县变大教育”的系列举措,不仅使全县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也使霍邱一中步入了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学校新校区建设从2014年开始,“年年有变化,两到三年改变在全市的地位和形象”成为县委、政府的决策目标。县里为什么下大力气启动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和振兴?这不仅源于“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体现在“发展优先教育、建设优先学校、经费分配优先、决策研究优先、队伍供给优先、待遇落实优先”的具体行动中。项目启动后,县委、政府多次深入校址从土地协调到部门联动,从图纸设计到项目立项,从资金运作到工程招投标,解决建设的各种实际需求,千方百计挤出有限的财力,在资金、物资、人力上给予新校区建设大力倾斜。

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建设,2017年8月,学校成功搬迁至新校区。占地540亩、投资近8亿元的新校区气势恢宏,设施一流。学校软硬件设施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贫困县办大教育”、“教育优先”的集中体现和响亮名片,也成为知名的参观学习新地标。2017年底,投资近亿元、占地125亩的城南分院破土动工,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霍邱一中已成为集学校本部、教学点、城南分校为一体的教育集团品牌。

今天,霍邱一中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现代化、智能化的高等学府。环顾整个校园,建筑熠熠生辉,树木迎风招展,蔚为壮观。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体系,布局合理。秋亭、何林桥古朴典雅;校园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湖泊、亭台、喷泉、假山相映成趣。教学楼、综合图书馆楼、风雨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齐全;咨询室、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千兆接入校园网,无线WIFI全覆盖,智慧校园系统逐步投入运行。

可以说,学校的变化还在继续。这种一步一步的改变,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投入,这种外逃,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每一步发展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和对学校发展的关心。特别是近年来,以县委书记、县长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多次调研,科学决策,举全县之力,坚持“坚决办好霍邱一中”的理念,帮助学校向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第二条强校之路:好校长就是好学校。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陶行知的名言表明,一个校长的优秀决定了一个学校发展的高度,好校长就是好学校。

作为一名长期熟悉和关注霍邱教育和这所学校发展的记者,我有着更深的理解和体会。2014年,以校长杨明生为首的集体挑动学校发展,提出了“办好霍邱一中,振兴霍邱教育”的响亮口号。六年来,这所学校着力于“抓高一,抓高二;我赶上高二的时候,赶上了高考;抓住高三,抓住“生活”新理念,狠抓学校纪律,严格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完善运行机制,团结师生,兑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庄严承诺,实现学校管理和成绩突破“齐飞两翼”的新局面。

在杨明生看来,县委、县政府为学校建设这么好的校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没有理由不去管好、用好、发展好。他结合学校实际,及时提出“办学、育人、做人”的管理要求,从领导班子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支“作风硬、精神强”的教师队伍。各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每日签到、每周例会、每月记录、每年述职的管理要求,严格落实“自觉、主动、专注、尽力、创新、高效”的工作作风要求。对班子成员提出了“八讲”(讲政治、讲廉洁、讲学习、讲规范、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讲诚信)和“八高”(高作风、高姿态、高情商、高知识、高水平、高热情、高威信)的基本素质要求。

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方面,选好用好班主任,保证入口,对班主任的聘任采取末位淘汰制、目标淘汰制、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重视加强班主任培训,继续开展初年级班主任岗前和在职培训,以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为主要内容。通过召开班主任座谈会,总结提炼校本管理经验,促进学习;邀请优秀校外班主任分享成功方法。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十查十比”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对班主任工作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增强班主任工作压力,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

通过“立师德、强师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师德、强师风,要求全体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落实“八不准”(禁止校园吸烟、旷课、平日打牌、平日中午饮酒、上课打电话、私自接受任何形式的入校学生、接受家长邀请或馈赠等)。通过每年的模范师德、优秀教师等表彰评选活动,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最美”系列评选,不断增强教师的荣誉需求,通过双线评价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进取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可以说,从老校区的半封闭式管理到新校区的全封闭管理,老师们比以前来得早去得晚,也更焦虑,压力更大。一些老教师已经工作了30多年,仍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为学校的发展默默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杨明生的指导下,经过研究、实践和反思,逐步形成了“一案三式”教学法。“一案”指教案;“三类”是指教案、课件和由教案衍生的小备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会组织各年级老师集中备课。各学科老师会先分解备课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收集资料,然后设计教案、辅导计划和相关PPT。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各学科备课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估,最后在此基础上规范“一案两型”(小备课除外),由教学部收集,经核实后送年级部发放给学生,年级部指定专人指导学生使用。学校会委派专家对班级预约进行指导和监督。

“一案三表”改革之痛是显而易见的,其利是长远的。这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如生物组的张瑶、化学组的王文玉、语文组的蒯越、数学组的于杰等。让政治组的郑、英语组的安、化学组的罗云福等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老教师,像青年教师一样,从零开始学习、打磨、进步,成为他们的榜样。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的知识点,了解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针对性听课,学习效率更高。

第三条强校之路:育人德优,考试强。

“走过美丽的校园,可以看到操场上的矫健身姿,挥汗如雨;走过明亮的走廊,可以看到教室里一双坚毅的眼睛;走过安静的图书馆大楼,可以看到伏案工作的人们的背影。这是艰苦的时代在每个学生身上铸造的痕迹。”记者摘自该校一位教师的日记。

随着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飙升,很多学生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中就相当于进了大学大门。高一至高三的学生普遍认为“进入高一是他们的梦想”。很多同学这样评价自己的母校: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

学校提出“德育是德育”、“德育是升学率”、“养成教育是最基本的德育”、“是非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七一主题’德育实践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模式,取得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效果,确保了德育环境、内容、全覆盖。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德育建模,不断增强德育活动的仪式感,在“欢迎你到霍邱一中来”、新高三开学典礼、高三毕业班成人礼等活动中强化和超越。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教室,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做好学生“六种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规范建立主题教育月,确保每月有主题、有计划、有活动、有评比、有实效;开展“三爱”、“三节”、学雷锋、“感动一中人”、校园之星、“最美教室”、“最美宿舍”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落实“6+1”深度睡眠的要求,要求到位就学习,进屋就安静,上床就睡觉,铃响就安静,灯灭就停止;落实“五有”(课堂纪律严明、课间秩序井然、心中有他人、言行礼貌、天天向上)的管理要求;落实“三好”学生的成长要求,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在学校做好学生。标准是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落实“十不”环保要求(不乱扔垃圾、地面无污渍、楼道无堆积、不损坏公物、不乱停放车辆、不践踏草坪、不挂墙壁、门窗无灰尘、厕所无异味、保洁无死角)。

“我们的行为必须从无法无天走向他律,最终走向自律,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中学生”。在杨明生眼里,没有良好的学风、班风、班风,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一个学生在成年之前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贡献。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赢在当下。

为此,既要培优育强,又要“因人制宜”。我们做的是精准教育,我们想让每个人都成为人才。学生“鱼龙混杂”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学校一方面要求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既要润物细无声,又要加强学困生的培养,实现精准教育的百花齐放。对于尖子生:随时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冲刺名校,实行教师合同制;希望生:弱科辅导,从而补上态度、方法、知识、精力、梦想;对于学困生:信心教育、跟踪教育、动态训练;对于技术生:分年级安排专任老师,加强专业指导和课后培训,让大量技术生进入理想的大学。

春华秋实从2015年高考达到千人大关,到2016年打破多年无人考上清华北大的困局,连续6年实现突破,创造了霍邱教育发展的佳话。获得全国先进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走出了一条“党重教育在先,学校强教育为基础,教师德育为魂”的路子。

聚焦强校之路,远不止以上内容。无论从清华北大的突破,名校录取的井喷,学科竞赛的全面开花,还是现在各种数据的不断刷新。学校的辉煌成绩扭转了生源流失的局面,获得了霍邱人的信任,让孩子们不用远离家乡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靠父母实现家庭梦想。或许,这就是霍邱一中最好的总结。

□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同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