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折扣店(品牌折扣店连锁加盟)
最近半年,线下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X售,X购,X仓等等。换个角度来说,病毒似乎正在以一种普遍的速度传播,它已经开始占领许多非一线城市的街道和郊区。这些折扣店通常以大牌正品折扣、全球精选的口号吸引顾客。当你进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看起来都是正品,都是大牌,但你似乎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大牌能卖这么便宜。
这些折扣店的低价从何而来?他们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们能指望从这些折扣店得到好处吗?
一、折扣分为软折扣和硬折扣。
硬折扣就是减少从生产到终端的环节,从而达到低价。比如中间的经销商砍掉,直接从工厂发货,这种折扣是硬的。这种低价是因为中间商的减少,和商品本身质量无关。软折扣的含义主要是指因为商品质量不完美而采取的类似于去库存的销售商品的方法。比如商品包装破了,商品保质期快到了,商品缺胳膊少腿。如果有人愿意买,那么商家也愿意打折。
第二,国内最近兴起的折扣店,大部分是软折扣,大部分是临时折扣。
在中国这一轮折扣店的兴起中,核心折扣不是靠供应链优化的硬折扣,而是靠临时商品的软折扣。永远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正常的品牌商品如果以超低价格销售,实际上是对这些大品牌价格体系的巨大冲击和混乱。首先,品牌方不会允许。比如最近欧莱雅和李佳琪维雅的争吵,就是因为主播渠道低价不如官方低价,价格体系混乱。所以品牌愿意让折扣店低价销售,核心在于商品的差异。我走访了很多目前比较火热的折扣店,发现折扣店的商品大部分都属于期货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保质期即将到期的商品。这些商品大多属于商家的库存,比如一款健怡汽水。正常商品的价格可能是6元,但作为保质期即将到期的商品,可能是3元买的。
更有趣的是,你会发现这些折扣店并不是真正的大牌产品,因为这些大牌产品更大的意义在于吸引顾客的眼球,承担店铺的引流功能。走进去,你会发现折扣店里还有大量属于非大牌产品的商品。这些品牌可能是你没听说过的四五线品牌。本身就是低价产品,没有所谓的打折。这些低价商品的标签价格,很可能是它们本该卖出的价格,但当它们与大牌低价放在一起时,你就产生了它们也是低价的错觉。
折扣店的鼻祖其实是唯品会。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疲软导致唯品会这样的折扣商城出现。大品牌限量出售部分尾货,唯品会代理线上软折扣。最近半年出现的这些折扣店,可以算是唯品会的线下版本,但是唯品会可能专注的商品是服装,而你所在小区附近最近开的这些折扣店专注的商品是零食或者杂货。
但是,这些临时性的商品是否值得购买,完全取决于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折扣店将一些有价值的临时商品精准地连接到了有需求的人群,也算是提高了商品的匹配效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阳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