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简称皖的读音(安徽简称鄂的读音)

来源:安徽网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湾讯连日来,安徽省六安市因为当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舆论关注。同时,六安的发音也再次引起争议。最近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播出的很多新闻节目中,很多主播都把六安读成了“Liān”。在安徽电视台、六安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主播依然把六安读成“L49ā n”。5月20日上午,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湾网记者,他们也会将市民的建议纳入讨论。

本报曾多次关注地名读音。

关于六安的发音,新安晚报已经关注很多年了。今年5月17日,《新安晚报》官方微博称,“最近安徽六安的疫情备受关注,人们对六安的六如何发音有疑问。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几个安徽的主播都念“刘(李)安”,因为在最新的第12版《新华字典》中发现,“刘”只有李一个人念。但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六安得以保留‘鲁’的旧读音。著名语言学家、词典编纂家王光汉教授曾说,‘地方名要跟地方音,不能乱取消。' "。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回应“六安”读音: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从2006年2月《新安晚报》的报道可以看出,六安认为六安的地名是汉武帝确定的,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六安”的“六”既反映了当地的地理地貌特征,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特殊含义。《康熙字典》和现代词典都承认“六安”的“六”读“lù”。这个城市要求保持原来的发音。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回应“六安”读音: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当时安徽省民政厅和语委办公室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们认为,地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名读音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同意两市仍保留旧读音。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王晓兰认为,这也说明地名与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这两个地方改变发音的条件还不成熟。

对此,国家地名研究所相关专家对安徽省的这一做法表示认可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六安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地址仍为www.luan.gov.cn。

争议的核心在于语音在词典中的呈现方式。

六安读音之争由来已久,尤其在2016年再次得到极大关注,也引发了权威词典对该读音的呈现和评判。

2016年4月27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的一篇报道中,主持人郭志坚把六安读成了“Liān”。随后不久,又有网友指出郭志坚发音有误,六安应读作“L49ā n”。

对此,郭志坚于2016年4月28日中午12点55分发布微博回应称,“感谢大家对‘六安’发音的关注。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发音写作的唯一依据就是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四张照片附郭志坚微博。字典上的内容显示,“six”只有一个读音:“(liù)”。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回应“六安”读音: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不包括鲁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

事实上,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修订版中,将“刘”字作为地名时,已经取消了“吕”的读音。

记者了解到,《现代汉语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修订后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也于201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至于“六安”的读音,该所刘研究员曾在2016年撰文,解答了“六安”这个已经消失的字的读音lù不再纳入“二码”的原因。这也被业界视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官方观点。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回应“六安”读音: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在本文的结论部分说:从历史和方言的角度来看,“六”字一直是入声的读音,普通话中两读的存在也是入声读音在普通语音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六”字在历史上、现代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没有单一的读音来源,如去声“路”。普通话入声字"六"有文白异读,即lù的文白异读,这是古普通话全浊入声语音类型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古音或方言。虽然普通话中地名的发音可能要服从主人姓名的原则,但也是转换成符合普通话语音规律的发音,不会照搬方言的音值。普通话的读音是lù,根据注音字的演变规律,白读音是liù。

文章称,随着普通话本身的发展演变,“路”字在常用词中仍有读音,而曾经存在的“刘”读音正在逐渐消失,这种读音在常用词中已不复存在。所以不能根据方言同音字入声“路”的读音来类比普通话“六”的读音。反映半个多世纪前普通话地名读音检查结果的部分词典、字典地名读音lφ,并不能反映普通话读音的变化趋势;《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最新一两版不再收录已经消失的“六”字读音陆,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

在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删除了“六”字的旧读音lù,也删除了六安、六合两个地名的注音。删除这两个地名的注音,一方面表明常用字的读音Lu已经消失,另一方面也表明以后审核新地名时,将对地名的读音作出最终决定。现在不建议仍然用早已消失的字的读音Lu作为标准读音。今后地名读音考试也将充分考虑普通话本身的语音发展规律和趋势,适时对地名读音进行考查和修订。普通话的发展变化并不影响方言区的人们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方言使用入声发音。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回应“六安”读音: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多部门对“六安”地名作出回应

5月19日,新华社就近日再次引发争议的安徽省六安市语音问题撰写评论文章称:“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普通话语音的变化趋势,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但是字典里不存在,不代表现实中不存在。汉语词典是语言的规范,它要表现文化的积淀。”“面对当前地名读音争议,民政部、国家语委、词典编纂机构等有关方面应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研究,回应关切,让每个地名都承载历史和现实内涵,读得清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屯网记者了解到,5月19日,民政部地名司也给出了权威说法。

5月15日,有网友在民政部门户网站发帖,询问安徽省六安市“六”的读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15》中六安市的拼音标注,根据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中安徽省六安市“六”的读音是否有变化?你还读六(鲁)安?”

对此,5月19日,民政部地名司回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20》中六安市的拼音为“六安市”。

5月20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新安晚报、Anhui.com、大湾新闻记者,他们主管的是地名发音标准,和地名发音标准不太一样。后者主要分管民政部,他们之前也接到过关于‘六安’地名读音的相关询问。”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媒体对包括我们在内的相关机构提出了要求。我觉得也有利于推动这项工作,也有利于纳入公民的建议进行讨论。"

此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词典学界权威人士当天也对记者表示,词典修订的下一步工作还没有部署,很多情况不清楚。但当初修改“六安”读音时,确实是基于语言事实和发音规则的变化。

"当地人想保留他们的发音,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该人士表示,现在这么多人关注,如何审批地名,如何加强与地名部门的沟通,还不好说。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一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湾记者慕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原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