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之父是谁(两弹之父是谁)

钱学森(1911-2009),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在中国享有“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美誉。代表作有《工程控制论》、《科学的艺术》、《艺术的科学》等。

钱学森:火箭之王,教育巨匠

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航天领域的杰出人物。他是当时众多学科中的巨星之一,是为新中国做出不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是归国留学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国防建设者。但是,很少有人关注。钱学森也是一位教育家。

钱学森,无数次拿着粉笔站在三尺讲台上,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也是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们知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体现了钱学森作为伟大教育家的超人智慧和博大胸怀。

钱学森早年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用英语教学生。回国后,他的主要工作是研制火箭和导弹,但也经常上讲台给学生上课。此时,他使用他的母语汉语。据听课的学生说,钱学森上课只靠两支粉笔和四块黑板。总的来说,他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慷慨大方。上课井井有条,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板书有规律;特别注意观众的感受。如果是在大讲堂,钱学森专门安排人检查后排的学生是否听得见、看得清。对于航空空航天、导弹这样的前沿话题,钱学森总是讲得清清楚楚,深入浅出,富有逻辑和哲理。

钱学森高瞻远瞩,非常重视人才培养。1958年,中科院力学所“三巨头”(钱学森、郭永怀、杨刚毅)在北京万寿山开会,确定科研发展方向。会上,钱学森提出,必须创办一所学校,培养“上天、下海、下地”的人才。钱学森会后立即写了一份报告,上报中科院。时任会长郭沫若主持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这个报告。当时很多人达成共识:中国不仅在火箭、航天方面缺人才,各方面都缺人才,干脆办一所综合性、前沿性、前沿性特色的新型大学。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所大学终于成立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钱学森是筹备委员会的10名成员之一,自始至终参与筹建,并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

据中科大力学系学生张羽回忆:“我还记得钱学森先生在全系大会上宣布拟聘任教师名单时那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我还记得钱学森先生说过“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转让给你了”。

钱学森带进了哪些“大炮”?

原来,钱学森邀请了中科院技术部主任、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做“普通物理”的讲座;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应邀作《高等数学》讲座;刚从美国回来的蒋丽金博士应邀做了一次化学讲座。钱学森、郭永怀,还有钱、卞、林同济等。,都是自己给学生上课。中科大聚集了那么多一流的科学家,而且是在力学系。钱学森在中科大力学系讲授“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他在美国大学教过这两门课,所以对它们很熟悉。

由于当时的发展需要,钱学森后来又开设了三门新课程:他主持了导弹专业培训班,讲授了《导弹概论》;在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力学研究所,他作了“流体力学”的讲座;后来,他给现代力学系58级和59级的学生作了一次“火箭技术导论”(后命名为“星际航行导论”)的讲座。众所周知,开设一门新课程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不亚于写一部新的学术专著。这些讲义和讲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版的。钱学森讲课的学术水平非常高,尤其是“工程控制论”、“导弹概论”、“星际航行概论”,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学科。更何况,钱学森并不是为了讲课而讲课。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科学的态度,讲学术研究的方法。

作为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学森以要求严格著称。他一直很友好,发过两次脾气,都是因为学生在试卷上写错了一个关于宇宙速度的问题。他板着脸教训道,“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那就不仅仅是流汗的问题,还有流血的问题!”据当年的学生米博恩回忆:“有一次上课,钱老师说,5道题你答对了4道,按常理应该得80分,但如果错了小数点,我就扣你20分。他告诉我们在科学上不可能有任何错误。小数点错了,出去的导弹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飞回来砸自己。”

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畏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不仅是知识的宝库,科学的旗帜,更是民族的脊梁,中国人的楷模。

作者赵,安徽无为县翔安中学人。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20日第13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同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