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的种类(宣纸的种类及其用途)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宣纸因安徽宣城出产书画纸而得名,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纸的代名词。现在宣纸除了安徽,还有四川夹江宣、浙江阜阳宣、温州郫县宣等地生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宣纸的种类

市面上各种宣纸的名称很多,有时候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新手。其实总结起来并不复杂,一目了然。

按加工方式分类,一般可分为生食宣传、熟制宣传、半熟宣传三种。

玄圣的品类有甲宫、玉版、纯皮、单玄圣、连冕等。玄未经加工,吸水保水力强,容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运用泼墨、积墨的方法,达到水清、墨淡、浓墨重彩的艺术效果。用在写意和草书上。虽然有许多有趣的水墨画,但很难掌握它们,因为水墨渗透很快。特别是用浅色墨水书写时,墨水容易渗透融化。用浓墨写相对容易。所以,在创作字画的时候,需要掌握水墨浓淡的程度和笔触的快慢,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烹饪时,涂上胶水和明矾等。(我们经常把它们组合起来说“胶矾”)。用明矾,墨水和水墨画会留在纸上,失去吸水性和保水性。胶水是用来把明矾固定在宣纸上的。由于胶明矾的作用,纸张比原料硬,吸水能力弱,所以墨水和颜色不会散开。所以适合画工笔画或者写小字,而不是水墨写意。其缺点是长期存放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的宣传可以再加工。珊瑚、云母纸、冷金、酒金、蜡生金花肋等。彩纸都是熟宣传再加工的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用健康宣传不适合楷书。高档粉彩、粉彩、蜡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现在市场上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公告:

蝉翅——纸很薄,撒着薄薄的云母;

云母熟宣传用干净的皮加工,撒上云母;

冰雪熟的宣传撒上比云母还厚的云母;

清水——云母没有煮熟的公告。

半熟玄也是生玄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煮椎轩和玉版轩就属于这一类。除此之外,以养生为目的的洒金洒银也不多见。因为金银颗粒需要粘在宣纸上,这层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圣轩的吸水性,使其呈半熟状。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宣纸按材质比例不同可分为棉料、皮料、洁料三大类。其中有单宣、夹宣、二楼、三楼等。规格有4尺、6尺、8尺、2尺、4尺、8尺等。一般来说,棉是指原料檀香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更薄更轻;净皮是指檀香皮含量达到60%以上;特种皮革原料檀香皮的含量在80%以上。皮革成分越重,纸张能承受的拉力越大,质量越好。对应的效果是:檀香皮比例越高,能体现出越丰富的墨层和越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住笔力的反复摩擦而不破坏纸面。如果是写书法,一般可以用棉料,但不是不能用洁肤超净。只是书法不需要丰富的水墨效果和强大的拉力,棉料就够了。了解了宣纸的类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造纸的主要原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木为主。木材的纤维有弹性,造纸和吸墨性强。竹纤维又脆又硬,用它做的纸吸墨性弱,所以可以分为两类:

弱吸墨纸:多为竹纤维制成,纸面光滑,墨水浮于表面,不易变缓,所以色彩鲜艳。它主要由纸制成,如程心唐纸、陶金纸和今天的外国纸。

诚信堂纸:南唐时期李后主使用的著名纸张,与丁贵墨齐名。光滑紧凑,素有“滑如春冰,密如海豹”之称。是弱吸墨纸的上品,差不多叫玉水纸,二品叫冷金蒸笼。“脆”是它的特点。

蜀鱼子:相传蔡伦的古造纸法传入西蜀,其所产蜀鱼子自唐代以来颇有名气,如雪桃鱼子、谢公鱼子等。据说它的水质很纯净,所以它的纸很棒。“谢公獐”因老师的厚而有创意的獐而得名,因其有十种颜色,又称十色獐。“薛涛獐”因陶而得名,但这种彩色獐纸,虽按古法制作,但易染,不能长久流传,仅作娱乐。

佛经纸:佛经纸是佛教寺庙用来书写或印刷佛经的,也称为金苏文。经纸分黄纸和白纸两种。

明清人常用的泥金鱼子、蜡鱼子,如今已不多见,寒光鱼子虽然是最低级的一种,但也很少见。现在普遍使用日本产的鸟纸,但是价格贵,不耐用,不实用。

强力吸墨纸:多以木纤维制成,吸墨性强,表面粗糙,墨水从纸上脱落时容易散开,书写时经常糊上或打蜡。纸张光亮细腻,尤其是宣纸。虽然出现较晚,但现在已经取代蒸笼纸成为最贵的书写纸。

宣纸和仿宣:今天最贵的书写纸是玉板宣。板轩、河桑、短木、稻草、檀香皮用石灰,吸墨性最强,质感最好。宣纸因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并不产纸,而是周边的地产纸,都是宣散的。

下面继续说珍贵玉盘公告。这种纸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因为它吸墨性很强,所以对于运笔太慢的人来说很辛苦:只要停一会儿笔,墨水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墨球!但也有人利用其特点写出独特的字,如包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写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由于宣纸吸水性太强,无法书写,一些人对其进行了改进:要么经过压光,要么涂上明矾,要么制成纸浆。改进后,宣纸的吸墨量略有降低,更易书写。

缘纸、元书纸、棉纸:宣纸价格较贵,学习汉字时常用。这种纸本来是用来印书的,但因为质量好,有人买书剪下来练习写字,所以叫“毛边纸”。这种纸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竹子,齿黄,质感极佳,与我们今天中小学生用的机制边纸相差甚远。元纸类似草稿纸,今不详。本省制造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种,质地较好,韧性较好,价格较低,可以用来学习汉字。

在使用宣纸之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性能。如果纸张较好且较厚,使用前应将墨水与清水混合;如果纸很薄,墨水可以用很少的水或不用水。也可以先用毛笔蘸点墨水,点击用过的宣纸的一角,看看墨水的速度和大小范围。如果墨水的速度和范围大,说明纸张薄,墨水更厚,书写速度更快。如果墨点速度慢,范围小,说明纸张密厚,可以适当稀释墨水,书写速度较慢。有的宣纸纸质差,墨水会发灰。要用浓墨写,不然人物就缺乏精神。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二、使用宣纸的注意事项

平:写的时候好写;如果纸皱了,就很难写了。只是人们写古玺的时候,为了使纸张斑驳而古旧,故意把纸张弄皱。

清洁:脏纸会影响笔的外观和墨水颜色,灰尘也会影响笔。如果和墨水混在一起,墨水既不牢固,也没有光泽。虽然这只是小事,但也很重要!

分部:书法,书法,最重要的书写方式,所以“书”和“法”合称,特别强调框框和规矩。布局有纵横之规,立架有九宫、田字、糜子之式。线条也有明暗之分,所有的篆书、草书、楷书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据说唐人非常重视“法”,一丝不苟。再看其余名法,其法之严,空史无前例,所以说九宫创制于唐人。

划分也要看书的风格。规矩最严的楷书、篆书,纵横两个方向要工整,行列可分。但草书只能直行,不宜加横线,以免束缚手脚,更不允许竖放。明线要细,以免惊扰胆,暗线用书轻,以免涂抹,以免损伤纸张。如果折纸容易起皱、折叠,妨碍钢笔运输,也要避免。

固定:书写时纸张需要固定。如果纸随笔动,字就不能随便答了。方法除了用左手压纸,还可以用镇纸压到位来固定纸张。

吸水布:用装满浓墨的笔写字时,不仅会弄脏桌面,而且反复按压受挫时还会弄脏笔画,破坏画面。所以要用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面,可以吸收渗出的墨水,保持画面整洁。

等待干纸收:墨水未干大家都知道收纸的结局!一句好话里无缘无故有个“镜像”,有时会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地把作品“晾干”或者试图用卫生纸擦干,这样不仅会使墨水容易脱落,还会破坏墨水颜色。包装时,不要随意折叠,以免损坏纸张,妨碍视力。

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纸张受潮容易腐烂,过度干燥会断裂。因此,如果你想让你的杰作保存很长时间,就把它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其他昆虫也要注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常用宣纸的尺寸

买宣纸时,一般以纸的长短来命名。如果店员会问你“你是买健康促销还是买熟悉的促销?你想买四只脚?六英尺?还是3英尺?”目前用的最多的宣纸是四尺轩(养生轩)。一张四尺宣纸也叫四尺整张纸。它的长度为:136厘米(约4英尺),宽度为:68厘米(约2英尺),计算面积约为:4英尺× 2英尺=8平方英尺。业内有时会用“四尺全纸”这个词,直接说“八尺全纸”,所以听到的人都很激动,硬说自己的画等东西都是八尺纸。其实八尺整张纸相当于四张四尺整张纸,价格要翻好几倍。

中国书画作品的价格往往是以面积(即平方英尺)来计算的,比如:这位画家的作品多少钱一尺?是问每平方英尺的工作成本是多少。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宣纸尺寸:

单位:厘米(厘米)

常用三尺宣纸的裁切方法和尺寸:

三英尺全开口:100 x 55

三英尺见方:55 x 50(有时也叫三尺分割,三尺分割)

常用四尺宣纸的裁切方法和尺寸:

四足全开:138 x 69四足对联:138 x 34(又称四足对开、四足开二)

四英尺见方:69 x 68(也叫四英尺见方、四英尺见方、两英尺见方,因为它的长和宽都是两英尺)

四英尺三英寸:69 x 46英寸(也称为四英尺三英寸)

四英尺乘四英尺:69 x 34(也称为四英尺乘四英尺)

四尺六开:46 x 34(也叫四尺六开)

四乘八:35 x 34(也称四乘八、四乘四)(一张四乘四的纸分成若干张同样大小的纸,两张称为四乘四张,一个正方形称为四乘四张,等等。)

常用六尺宣纸的裁切方法和尺寸:

六英尺全开口:180 x 97(也称为六英尺整体)

六英尺和三个开口:60 x 97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英尺见方:97 x 90(也称为六英尺见方)

六英尺乘四英尺:97 x 45

六英尺开六:60 x 49

六英尺乘八英尺:45 x 49

八英尺宽:248 x 129

八英尺屏幕:234 x 53

一英尺和两英尺:367 x 144(也叫两英尺)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四。宣纸的特殊尺寸和规格:

手卷:书法和国画中的一种横幅,因展开后阅读的顺序可以拿在手中而得名。又称长卷,最长100多米,如“千山万水”。也叫横滚。手卷短的一般有8、9米长,唱歌的可达20多米。手卷的高度一般在30-50 cm之间。手卷尺寸:0.35×6米0.35×20米0.35×50米0.53×20米0.53×40米手卷也可分为活宣传和熟宣传。

Ps:厘米与平方英尺的换算公式:(长厘米×宽厘米)X 0.0009 =

宣纸常识 | 你真的会用宣纸吗?值得收藏

因为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宣纸的大小,以及宣纸大小与厘米的换算关系,所以今天祁鸣就重点讲解一下书画大小的比较和换算的知识。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照书画的大小来谈价格,即估价的单位通常是“平方英尺”。比如“某书法家的作品多少钱一平方英尺”。但由于中国书画的形形色色,所以“形”和“平方英尺”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的转换,对于热爱书法或者想投资购买名家字画的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1.宣纸的常见规格

注:以下单位为厘米(cm)

三脚全开:100 x 55三脚单杆: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三尺对联:100 x 27

三英尺见方:55 x 50

四脚全开:136 x 68四脚单杆: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四尺对联:138 x 34

四英尺见方:69 x 68四英尺三开口:69 x 46

四英尺乘四英尺:69 x 34四英尺乘六英尺:46 x 34

四英尺八开口:35 x 34

五英尺全开:148 x 84五英尺单杆: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五尺对联:153 x 42

五英尺见方:84 x 77

六英尺宽开口:180 x 95六英尺三开口: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六尺见方:97 x 90?

七英尺全开口:238 x 129

八英尺宽,240 x 120

八英尺屏幕:234 x 53

一英尺和两英尺:367 x 144

一英尺和六英尺:503 x 193

十英尺八英尺:600 x 248

2.书画尺寸对照表:

宣纸规格八尺宣纸六尺宣纸五尺宣纸四尺宣纸三尺宣纸

相应面积(平方英尺)26 16 11 8 5

规格(cm)120 x240 95x 180 84x 148 68x 136 55x 100

3.厘米和平方英尺之间的换算公式:

附:平尺与具体长宽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手机拍下来,随时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4.不同规格宣纸的折叠方法

估计很多爱书人都不知道怎么叠大小不一的宣纸。祁鸣(QQ: 282295839)经常会遇到一些书友问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这里列出了不同大小宣纸的折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四尺宣纸(66厘米×33厘米)

①以10字诗句为例。

垂直折成三等份,但左右留侧线(即留适当空白色);横向折成五等份(上下边缘也要留,即“天地”之宜空白)。第一行和第二行各5个字,第三行签名。

②以一首十四行诗为例。

垂直折成三等份,但左右留侧线(即留适当空白色);横向对折为六等份(先对折,反复对折,上下留边,即留适当空白为“天地”)。第一行和第二行各6个字,第三行2个字,下一个空框有符号。

③以20字“五要”为例

先垂直折四行,但第四行是半行,左右留边(即留适当空白);横向对折,分成七等份(上下边缘也要留,即“天地”要留适当空白)。第一、二行各7个字,第三行6个字,第四行签名。

(2)四英尺乘三英尺(66厘米×45厘米)

①以20字“五必须”为例。

先垂直折五行,但第五行是半行,左右留白(即留适当空白);横向折成六等份(上下边缘也要留,即“天地”适当的空白)。第一至第三行各6个字,第四行2个字,第五行署名。

②以28字“七绝”为例。

先垂直折五行,但第五行是半行,左右留白(即留适当空白);横向对折,分成七等份(上下边缘也要留,即“天地”要留适当空白)。第一至第四行各7个字,第五行署名。

(3)以33个单词的“长短句”为例。

垂直折成五等份,但左右留侧线(即留适当空白色);横向折成八等份(上下边缘也要留,即“天地”之宜空白)。第一行到第四行各8个字,第五行1个字,下一个空框有符号。

以上是关于宣纸的大小以及不同规格宣纸的折叠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如果觉得有用,欢迎转发分享。那时候你可能还需要用宣纸来写书法作品。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叠宣纸,这篇文章就派上用场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原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