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是正品吗(海淘网站哪个最靠谱)

随着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的海外购买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微信圈“人肉”代购的出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货比三家”。

与此同时,随着“海淘热”的持续升温,商品真伪难辨、退换货处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海淘“淘”到一个疑似“假”宝贝

新手妈妈赵女士最近在某海外网站购买了10罐高培冰纯羊奶粉。后来赵女士发现,不仅调配好的奶粉底部有黑色沉淀物,而且全英文罐上的二维码显示的是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宝宝喝第二罐的时候甚至满脸湿疹。她向商家索要通关证明的请求被拒,商家将购买时间、条形码等进行了马赛克处理。以商业秘密为由提供给赵女士的奶粉购买清单上。赵女士认为对方卖给她的奶粉是假冒伪劣产品,但商家要求她出具假的鉴定证明。最后,经深圳市消委会调解,商家退回了其未开封的8罐奶粉。

2015年8月26日,河南平顶山市消费者张先生在淘宝一品全球海外购花9180元购买了一块欧米茄男士手表。2018年3月27日,他发现手表走得有点快,就去郑州欧米茄维修。欧米茄售后负责人告诉张先生,手表是假冒产品,不予保修。虽经当地消协调解,但卖家以张先生无法取得产品真伪证明为由拒绝退货,张先生维权无果。

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管部主任皮晓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海淘的兴起,跨境电商平台的投诉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中消协每天接到的跨境电商问题的投诉和咨询,主要集中在跨境电商平台涉嫌售假、售后维权难、进货渠道判断难等方面。”

“支持专柜验货”进入空对话

疑似假货,却不确定,找商家维权又没有证据,这让很多“海淘”消费者很纠结。对于这些人的经历,国内代理商并不支持为他们提供“专柜验货”。

“消费者‘海淘’放假后,商家一般会要求消费者出具正规检验机构或品牌的假检验报告。但由于检验费用、检验机构渠道、检验标准等因素,消费者通常无法从正规渠道出具检验证明,只能通过手感、触感、使用情况来判断是否涉嫌假货。”皮晓林说。

“由于进货渠道、专利产品商业秘密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淘来的商品很难得到国内代理商的正品鉴定。所以‘支持专柜验货’就成了空说说而已。”皮晓林说

2018年2月7日,中消协发布2017年“双11”网购调查结果。在“海淘”商品的鉴定中,体验者实际购买了93件“海淘”商品,涉及37个品牌,但只有19个品牌的商标所有人或授权人愿意鉴定样品的真伪,结果显示16个样品涉嫌假冒。

那么,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能做出正品判断吗?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乐芬鹏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检测标准,第三方机构只能检测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只能通过产品的购买渠道和部分产品的防伪标识来辨别真伪。

真假难辨,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保障。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跨境电商平台并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这也直接剥夺了消费者的“后悔权”。这意味着,消费者一旦怀疑入手了假货,将面临难以鉴别真伪、难以退货的尴尬局面。

急需建立权威机构。

如何填补“海淘”商品鉴定空的空白,保护海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第三方鉴定机构和品牌方可以共建海淘产品鉴定中心,一方面可以鉴定质量,一方面可以鉴定真伪。同时,应督促品牌方履行责任,重视消费者对真假鉴别的诉求。”皮晓林说。

中消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剑桥建议,一是要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商标所有人的鉴定权利、鉴定义务和责任;其次,要明确销售者有义务保证和披露产品的真实来源和合法授权等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的海淘商品鉴定标准。在现实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品牌商标的所有人或授权人来鉴定真伪。因此,在海淘消费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监管机制和鉴定标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可以开展认证业务,鼓励建立海淘产品的第三方公共认证机构。

刘俊海认为,品牌企业也应该做善意的风险提示,告诉消费者如何识别真假。对于不诚信的海淘平台,监管部门要及时纳入失信黑名单。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金夕,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