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专柜价格(雅诗兰黛dw国内专柜价)
“涨涨跌跌”“上下”
“价格正在陆续调整”
“涨价不是说说而已,7月开始执行新价格”
近日,雅诗兰黛等国际美妆集团将于7月1日起涨价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青岩调查,各大美妆品牌确实已经开始执行新价格,涨幅普遍在10%以内。这是国际大牌今年第二次调价。
又一波涨价
早在6月份,各社交平台就充斥着国际大牌要涨价的传言。昨日,青岩走访武汉多家百货专柜了解到,雅诗兰黛和蓝海的神秘面纱确实从7月份开始调整了部分商品的价格。
青岩在武汉大洋百货的GUCCI香水专柜逛的时候,柜员也在换商品的价签。青岩随即向他求证涨价一事,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今天,清颜对比了天猫旗舰店几个品牌的商品价格,发现雅诗兰黛、蓝海之谜、海伦娜·鲁宾斯坦、古驰美妆、博柏利美妆的价格都有所上涨。
以雅诗兰黛为例。其明星产品小棕瓶精华的标准并未在30ml内提高,50ml和75ml的价格分别从原来的900元和1150元提高到935元和1180元。蓝海100ml精华水的奥秘从900元涨到930元,15ml精华露从1720元涨到1750元。
据了解,这是雅诗兰黛和海蓝之谜今年第二次涨价。早在今年1月,雅诗兰黛集团的这两个高端品牌就已经进行了价格调整。
▍摘自天猫(左图6月30日截图,右图7月1日截图)
除了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海伦娜·鲁宾斯坦、LVMH旗下的高端品牌娇兰以及黄凤英的香水品牌也在7月调整了价格。值得一提的是,娇兰在今年4月宣布涨价,由于上海疫情,推迟至7月。
根据一家美容店老板提供的来自黄凤英的调价函,涉及的品牌包括GUCCI、Calvin Klein、Chloé、Hugo Boss、博柏利等。今天青燕在GUCCI美妆天猫旗舰店发现,香水系列产品确实涨价了。博柏利天猫旗舰店客服也告诉青岩,确实有涨价的情况。
▍截自天猫(左为6月30日截图,右为7月1日截图)▍摘自天猫(左图6月30日截图,右图7月1日截图)
一般来说,国际大牌的价格涨幅都保持在个位数,护肤品涨幅在5%以内,香水产品涨幅在10%以内。
新的营销方式?
今年以来,疫情、裁员等负面消息不断,经济下行使得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趋于保守,而今年的年中促销被业界称为“最难的618”。然而,尽管如此艰难,国际品牌仍然牢牢占据着中国美妆市场的领先地位。
天猫发布的618战报显示,2022年618家美妆店铺销售额前20名中,有17家是国际品牌,其中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位列top3。欧莱雅集团在今年618表现强劲,再次获得天猫美妆团第一名。旗下多个品牌在美容护肤等多个品类获得第一。
国际品牌之所以常年排名第一,除了大牌的光环,折扣和优惠也很吸引人。比如今年很多品牌很少买正装送正装。
只有涨了才能跌,这样品牌才能在每次降价中保持利润空。
对于品牌来说,涨价的时机也很重要。选择年中和年中,既能体现品牌对市场定期复盘的掌控,又能巧妙避开“618”、“双11的大促”,避免扰乱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
虽然每次大牌涨价,消费者难免会吐槽,但很快就会接受新的价格体系,所以涨价在某个时候会被当成营销话题。
618之前,大牌涨价的消息在各种社交平台传播,随之而来的是促销信息。青岩在小红书上看到,很多自称雅诗兰黛柜姐的博主在618前几天发布了笔记,发布了7月1日即将调价的消息,并立即呼吁“趁着618”囤货。
▍摘自《小红书》
更多的起伏。
然而,在涨价的同时,免税渠道和淘宝C店的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跳水”。比如淘宝C店,目前很多大美妆品牌的明星产品价格都在5折以下,最低2.1折。在CDF海南免税上,部分美妆产品5折到7折。(详见清颜号外“低至2.1折”,雅诗兰黛的降维打击了谁?》)
▍摘自淘宝(7月1日16: 00截图)
在小红书上,很多博主发布了“大牌价格跳水”等新闻,甚至有博主把大牌“清仓跳水”拍成了系列视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价?青岩观察到,淘C店的低价产品基本都是保税仓发货,保税仓的货源享受免税店一样的政策红利,所以大牌的价格会更便宜。
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免税品是旅游市场的渠道,免税品价格不能和正常的市场价格相比。”
至于国际品牌涨价,他甚至说这是常态,国际品牌一直在涨价。同时,相信这些品牌的提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品牌增加利润,提升业绩。
从各美妆集团发布的财报来看也是如此。今年年初,宝洁宣布,由于疫情期间运输、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以及全球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旗下十大类产品全部提价。随后,在其4月份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解宝的销量同比增长7%,这与涨价措施有直接关系。
联合利华在2021年实现了9年来最快的基本销售增长,这也得益于价格的上涨。联合利华集团首席执行官艾伦·乔普(Alan Jope)在财报中表示,2021年,联合利华选择提高定价,以应对不断上升的成本。全年基本价格上涨2.9%,第四季度加速上涨至4.9%。
可以说,面对原材料上涨、物流、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提高产品定价来维持营收是国际品牌常用的手段之一,终端也早已习以为常。
武汉一家美妆集合店总经理告诉青岩:“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品牌调价很正常。这些国际大牌本身就有定价权。”对于涨价,国际品牌似乎已经“心安理得”了。
1999元/年 成为青眼情报个人会员,行业情报抢鲜知。点击此处 青眼情报会员1999元/年,成为青岩信息个人会员,行业信息不多见。点击这里成为绿眼智能的一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王夕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