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盈利模式(京东的主要消费群体)
ChinaEconomicWeekly微信: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伟|北京报道
编辑:周琦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6期)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萧艺一摄)
京东金融承载着JD.COM集团寻找新增长点的巨大期望。2018年初,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JD.COM内部员工大会上宣布,2017年京东金融累计服务客户超过4亿,整体营收超过100亿元,已实现独立分拆和单季度盈利。
据《中国经济周刊》驻陈生强记者了解,经过1.0到2.0的迭代,京东金融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服务于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按照他的规划,京东金融服务于B端客户,包括金融机构、政府和非金融企业,盈利模式将逐步从资产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
商业模式转型:用科技服务金融
在出任京东金融CEO之前,陈生强是JD.COM集团的CFO。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京东的逻辑。COM最初的财务工作相对简单。首先,供应商有融资需求,其次,消费者有财务管理和信用购买需求。基于这些需求,JD.COM建立了金融部门。
基于“用科技做金融业务,提高行业效率”的理念,陈生强给京东金融团队定下了一个“生死时速”:要求团队每三个月必须拿出一个优秀的产品,否则大概率死亡。对于每一个产品,陈生强都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与同类型企业相比,客户体验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否则,进入这个行业是没有价值的。”
最初的商业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它的背后是JD.COM商城巨大的商业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提出了“转型”,放弃金融业务的暴利,向金融机构开放自己的科技能力。陈生强承认他确实“花了很长时间说服团队”。
陈生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2015年得益于宽松的宏观环境,京东金融发展顺利,但他还是很焦虑。“我想的是,如何避免公司的死亡?如何避开公司的天花板?京东金融是什么模式?”
在他看来,金融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是资金限制了业务规模。多少钱决定规模。按照这个模型,净资本会成为发展规模的瓶颈,与团队和技术能力关系不大。中国不缺科技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对于京东金融来说,需要选择回归核心能力。
“从整个思维逻辑来说,我认为JD.COM不应该继续做金融。”陈生强直言,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京东金融的核心能力在于用户运营和金融理解的水平,在于运用科技手段服务金融机构的水平。
“如果说成立于2013年的京东金融,过去几年一直在做自营金融的1.0版本,那么从去年开始转型为2.0模式,利用自身的数据和技术服务于全行业的金融机构,帮助全行业优化金融服务的供应链成本和效率,增加收入。”陈生强说,现在京东金融不仅是2.0,甚至开始超越2.0。“我觉得可以称之为B2B2C的2.0模式。2.0模式中,第一个B是京东金融,第二个B是金融机构,第三个是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京东金融将自己的核心能力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输出给金融机构,帮助其赢得消费者。”
资产转给金融机构后仍不放弃牌照
京东金融转型后将如何盈利?
陈生强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上,有很多公司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但大多数都是销售硬件、软件或数据库,主要以产品为主,负责业务流程。他们无法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用户,也无法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将所有的业务流程、用户和金融产品数字化。JD.COM借条、供应链金融等产品的发展,其实就是实现数字化资本化的过程。
据悉,目前京东金融连接的合作伙伴覆盖400多家银行、120多家保险公司、110多家基金公司、40多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
在陈生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基于用户运营、产品设计和系统开发的能力,京东金融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链条服务,包括交易系统、风险定价系统、数据、资产端、资金端、客户和客户运营能力等,帮助他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他举例说,当用户发起(贷款)申请时,所有操作都由机器完成。没有任何审批人,但这完全取决于系统操作。因此,除了前期投入的大量固定成本外,每笔订单的可变成本趋于零。如今,京东金融拥有3000名从事技术、数据和风险控制的员工。
“总结一下,京东金融首先是用数据和技术解决金融问题,然后把这些创新的金融业务还给有场景和客户的金融机构。让金融回归金融,让科技回归科技。”陈生强说。
他透露,京东金融未来将不再直接持有金融资产,而是将资产、基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转移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或京东金融帮助金融机构在其基础上做资产、资金、用户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金融拥有支付、小贷、保理等多张牌照。虽然公司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但不会放弃已经获得的各类金融牌照。“车牌对我来说是防御,不是攻击。”陈生强直言,获得牌照主要是基于合规的考虑,未来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格。
“当你成熟了一个业务,你会把这个业务转给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直接做资产资金和用户运营。我不再持有金融资产,但可能会不断有新的东西出来,我会在牌照合规的基础上做。”陈生强说。
积极出海走向全球化
2016年11月,京东金融从JD.COM集团分拆,被业界认为是为京东金融单独上市铺路。在陈生强对《中国经济周刊》坦率地说,京东金融仍然在整个大集团体系中,这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从策略上讲,它会延续自己的逻辑,“怎么决定?”。
按照陈生强的规划,京东金融根据自身的布局,未来在科技行业会有大量的投资计划。
与此同时,京东金融也在积极筹划“出海”。去年,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最大零售商商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根据计划,合资公司初期将以支付业务为主,结合泰国消费实际,提供更多本地化的支付产品和服务。
在陈生强看来,中国在互联网金融的积累上领先世界,现在东南亚也在学习和复制很多中国公司的模式。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未来京东金融将进入美国、欧洲等地区。
“我认为中国是时候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了。既然是这次,为什么不是我们?”陈生强说。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的头条
请返回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