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首先提一个问题。你知道用蚂蚁花呗、JD.COM白条等产品分期购物,年化利率成本是多少吗?

如果你的答案在7%以下,那么这篇文章对你很重要。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实际利率比你想象的要高出一倍以上。

——油建编辑部:温暖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作者:7号投资人

来源:MBA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分期付款的典型场景——买手机

先来看一个场景。假设我们想在天猫网上买一部手机,如下图所示: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我们可以选择全款5999元,也可以选择用花呗分期付款。一期是一个月。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分12个月还款,每期537元,共计6449元,其中“手续费”为449.92元。

稍微有点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手续费”就是利息,那么我们消费贷款的利率是多少呢?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利率怎么算?多高?外表和真相

可能有人会说,利率=利息÷本金,12期为一年,那么年化利率= 449.9÷5999 = 7.5%;

同理,月利率=37.49÷5999=0.625%,在可接受范围内。

我想说,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但是这个算法是错误的。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种新的情况:

比如你买这个手机,赊购(赊账),12个月后一次性支付6449元(其中本金5999元,利息449.9元),那么毫无疑问利率是7.5%。相比分期付款,你也多付了449.9元。你发现一些不同了吗?

以12期为例。分期付款的“玄机”在于你每期都在还本金,也就是说你欠的本金越来越少。

然而,贷款人一直在所有本金的基础上收取固定百分比的所谓“手续费”,即利息。发现玄机后,真实利率是多少?

计算过程有点复杂,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首先要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具体计算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看结论。

12期每期需要支付537元,一定利率r下的现金流贴现应该等于本金,即:

本金= F1/(1+R)+F2/(1+R)2+…+F12/(1+R)12

其中:F1代表第一笔现金流,以此类推,R代表月利率。

5999=537.4/(1+r)+537.4/(1+r)^2+……+537.4/(1+r)^12

用计算机求解R就行了。Excel中有一个专门求解这个方程的函数,就是IRR(内部收益率)函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得到: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注:复利俗称“复利”。这里以复利计算更合理,如果以单利计算则略低,但差别不大。

为了让用户明白,余额宝会不厌其烦的给你解释,所谓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比如某一天3.784%),就是在余额宝上投资1万元,一年收益378.4元;

但它不会告诉你,如果你借1万元买花,一年需要还1440元利息。

如上表所示,有三期和六期,都在14%以上。

笔者用其他几种商品算了一下,发现利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花呗的利率基本和商品种类无关。对不同用户进行验证后,发现与用户无关。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其他机构似乎走得太远了。

笔者对比了几个电商平台,发现如果说花呗的问题只是没有告诉你真实的利率水平,那么其他平台就太过分了。以下是JD.COM和小米平台截图: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而JD.COM小米引入了费率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个费率的价格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同样,通过笔者的基层调研,很多消费者基本都把这个“费率”理解为利率(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个例)。

但“利率”绝不是利率。如上所述,利率是经济学中的专有名词。

在中国,利率的定义和解释掌握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手中,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计算都受到监管。比如房贷也是分期还款,但是房贷不敢引入任何费率的概念。利率就是利率。

永远不要说消费信贷是按费率定价,而不是按利率定价;

这是给货币基金定价的最佳方式。这些公司不知道或者不会计算。不信你看下图。绝对是“真锤”。

小米集团和51信用卡申请上市时向监管机构披露的信息(其他公司也是如此,这里只是举例)。

小米集团准备发行CDR时向证监会提交的提示: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小米集团披露的小贷利率为16%,与作者的计算非常接近,再次证明了作者计算利率的正确性。

51信用卡上市时提交给HKEx的招股说明书: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消费也是贷款,定价方式应该是利率。他们向监管机构披露的也是利率,只是不想告诉你而已。

JD.COM小米只是玩了一个误导消费者的把戏,但他们还是对利率这个词心存敬畏,不敢越界。但是,苏宁走得更远,如图:

苏宁直接标注每期月息1%。笔者认为,这种定价方式已经涉嫌“欺诈”。

笔者整理了下面各个平台的利率,统一了12期的利率,如下表所示: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小米和JD.COM的利率最低,其次是柏华,苏宁的利率出奇的高于20%,伤害了趣店的用户。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信贷的利率高吗?

暴利行业

根据上表,消费信贷的利率基本在14%-27%,那么这个利率高吗?作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利率进行比较: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不太严谨的理解,从左到右,前四位是我们存钱可以得到的利率收益,基本在4%以下。

最后四个是我们贷款所需的利率成本。消费贷款的利率是住房贷款的2.5 -5倍。看到这个倍数,不知道说什么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24%司法不予保护,也就是说超过24%,就是完全意义上的“高利贷”。

店铺的消费信贷利率已经超过了24%,再次伤害了店铺的用户。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该店用户通过“高利贷”买手机。

看到消费信贷的真实利率这么高,很想知道这些业务的规模。

基层调研发现,使用花呗等消费信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具体业务规模有多大?好奇心驱使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真实可靠的尺度数据。

首先要知道蚂蚁金服通过这个产品做了很多消费信贷,但是钱从哪里来?

研究显示,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消费贷款公司会以消费贷款为基础,向金融机构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

没有金融基础的读者不需要知道ABS是什么,只要知道钱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只需要找出蚂蚁金服发行了多少ABS就可以知道它的规模,如下图所示: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据权威金融数据终端wind统计,截至2018年11月9日,以小微金融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余额接近2000亿,其中大部分是基于互联网公司的消费信贷。

笔者看了详细数据发现,以“花呗”和“借呗”为主的资产超过1600亿。考虑到ABS只是蚂蚁金服的一个资金来源,“花呗”和“贷呗”的规模可能会高于1600亿。此外,百度和小米发行ABS较多。

以上是股票总量。从发行金额来看,仅蚂蚁金服2018年发行的ABS总额就达到了1200亿。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从资金成本来看,年利率基本在4%-6%之间。以花呗为资产的ABS主要信息如下: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有了这些信息,消费信贷的整个产业链就非常清晰了。居民给银行钱,银行给蚂蚁钱,蚂蚁给消费者贷款,如图: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我们发现,就花呗业务而言,蚂蚁金服是一个毛利在8%左右的好业务(为了便于计算,不再区分花呗和借呗)。

以1600亿元的规模计算,仅蚂蚁金服的花呗业务毛利就达到了100多亿元(当然,毛利还要扣除各种运营成本、覆盖坏账风险等。,此处不再赘述)。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更糟糕,因为借消费信贷的消费者和给银行提供资金的居民可能是同一批人。

比如有人用花呗,一般买余额宝,银行理财等。,然后觉得自己赚到了。他们善用财力,实际亏损惨;

比如有些年轻人经常借消费贷款,但父母可能在买银行理财或者存款。合并方面,消费者在走了一段弯路后,还是自己借钱,同时还要向蚂蚁金服、银行等中介机构支付10%以上的成本。

检查完这些之后,作者似乎加深了他对许多事情的理解,例如:

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140亿美元。市场预计,融资后蚂蚁金服估值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成为全球最好的独角兽企业;

京东金融2018年的估值也升至1000亿元以上。

两家公司的估值涨得这么快,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利用互联网“放高利贷”确实有利可图,但消费者似乎对此浑然不觉。他们只是觉得,有了消费信贷,他们似乎更加捉襟见肘。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你可以免费听。

“财务估价/建模的财务报表分析第1讲”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洞察Finsight”

专注金融领域,为金融核心人才提供职业发展计划的学习平台。以知识、经验、技能分享为核心,联合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社区服务、求职辅导、职位提升等方式,为中国金融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求职解决方案,帮助其提升职场综合竞争力,实现最佳职业发展。合作访问:sybil@umefin.com

花呗分期利息高吗(6000花呗分期24期利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