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售商品(预售是什么意思不发货吗)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市场。

提前购买商品要提防很多问题。

消费者更应注意避免踩坑,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大闸蟹、月饼等各类预售活动将陆续展开,预售商品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预售商品出现问题的投诉不在少数。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预售风险呢?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预售”是指产品投放市场前的销售活动。预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费者先付款,然后卖家发货;第二种是消费者在预定时间内将预付款转换为实际付款。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商品在进入市场流通之前已经售出,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市民张先生最近在网上预订了两箱阳澄湖大闸蟹。商家说阳澄湖开通后可以发货。“今年,我换了个牌子。去年在网上买了预售的大闸蟹,取货时被告知买的型号没货。只有好一点的需要付钱送货,但是送到家的螃蟹质量不好。”本市消费者高女士也投诉了自己购买预售商品出现的问题。不久前,她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件上衣,页面显示是预售款,31天内发货。然而,高女士等了一个多月,卖家也没有发货。“我联系了卖家,被告知工厂还没有发货,需要等待。结果,立秋已过,我的夏装还没到。”记者了解到,预售的“新玩法”近日出现在各购物省电商务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商家的资质审核、消费提示、监督管理等环节的疏忽,预售过程中也存在发货时间过长、质量参差不齐、低价引流等问题。

既然预售模式饱受诟病,为什么网上还会流行?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大量预售商品具有价格优惠、性价比高等特点,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这类产品多由网络名人、知名主播推荐,用户粘性强。此外,通过预售,商家可以提前锁定一批客户,合理安排生产,减少库存压力。总的来说,如果商家能做到不违约、品控好、运营优,对消费者来说是获得更好消费体验的好选择。

精舍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电商越来越多地采用预售,有几个原因。第一,电商可以在新品上市前通过预售提前获取大部分销量,根据预售数据更好的引导产能,避免商品积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第二,消费者需要交定金,一旦交了就不能退,必须买。第三,对于商家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存款锁定销售,还可以提前回笼部分资金。同时,目前的网络预售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不退款、不退还预付款等形式条款不合理;提前注明发货日期,但无法在该日期前发货;商家在临近发货日期时发现销售业绩不尽如人意,就会找借口单方面取消订单,让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商家没有明确标注“预售商品”等字样。

曹磊认为,消费者如何避免踏入预售的坑,不仅需要消费者的“火眼金睛”,还需要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共同合作,才能遏制预售的问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网购时要多留心,下单前询问相关信息,仔细查看评论。此外,消费者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商家单方面延迟或取消发货是违法的,而未标明预售信息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不支持退货的条款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保留购物券、聊天记录等。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监管部门举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记者郑伟)

来源: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俊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