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分析(毛利分析报告)
和毛利率是分析企业财务报告非常重要的指标。
什么是毛利和毛利率?
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时,毛利和毛利率是关键指标。毛利和毛利率直接表明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如何分析毛利和毛利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状态。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行业整体的毛利和毛利率都比较低,企业的毛利率不会很高;相反,如果企业处于产品稀缺的行业,行业的整体毛利和毛利率会相对较高,企业的毛利和毛利率也会处于较高水平。
比如酒、饮料、茶制造业的毛利比较高,年均毛利率一般在60%左右;而农业产业初级加工业毛利相对较低,年均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
第二,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可以体现在企业的销售价格上。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越高,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就越高。相反,当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弱时,其产品的销售价格较低。在产品成本基本固定的前提下,产品售价高的企业毛利率会高于产品售价低的企业。
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样的产品,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5000元,但甲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为8000元,而乙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为7000元。企业A和企业B的毛利率不同:
企业A的产品销售毛利率=(8000-5000)/8000=37.5%
企业B的产品销售毛利率=(7000-5000)/7000=28.6%
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或定价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毛利和毛利率。
第三,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进入市场到升级和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期、成长期、饱和期、衰退期。
如果企业的产品处于成长期,消费者会有强烈的购买产品的欲望,企业的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产品会批量生产,使得单位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此时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企业的毛利会达到顶峰。
而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景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对产品没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于是产品的市场规模减小,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毛利率迅速下降,甚至出现轻微或负毛利。
不同生命周期产品的毛利实现程度差异较大。
第四,企业产品的销售结构。
企业产品销售结构分析是对单一产品毛利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的结构分析。如果高毛利产品在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中占比较大,企业整体的毛利就比较高;相反,如果高毛利产品在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那么企业整体的毛利就相对较低。
例如,A企业年销售收入为5亿元,其中毛利率为50%的产品销售收入为3亿元,毛利率为20%的其他产品销售收入为2亿元,则该企业的综合毛利率为:
毛利= 3 * 50%+2 * 20% = 1.5+0.4 = 1.9亿元。
毛利率=1.9/5=38%
企业B年销售收入为5亿元,其中毛利率为50%的产品销售收入为1亿元,毛利率为20%的其他产品销售收入为4亿元,因此企业综合毛利率为:
毛利= 1 * 50%+4 * 20% = 0.5+0.8 = 1.3亿元。
毛利率=1.3/5=26%
产品毛利结构的变化对企业整体毛利影响很大。
第五,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管理水平对毛利也有重要影响。从毛利和毛利的计算可以看出,影响毛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入,二是成本。在其他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和成本的变化对毛利的影响主要包括:
收入变化。产品售价和数量最大化是保证收入实现的前提,但不可忽视的是,当毛利为正时,产品卖得越多,盈利能力越好;否则企业卖的越多,企业亏的越多。
如何提高售价和销量,取决于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如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盈利能力会好于同行业;否则会低于同行业。
成本变化。产品成本的构成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但会摊薄单位固定成本;成本的变化与产品生产的数量直接相关,产品生产的数量越大,产品生产的总成本越高。
在成本固定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一方面要增加产品的生产数量,另一方面要降低消耗,控制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企业也需要有更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否则,由于企业管理漏洞百出,生产成本很难降下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无法提高。
总之,分析企业的毛利和毛利率,不仅要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竞争状态等外部因素,还要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对毛利和毛利率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毛利和毛利率。
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娄秀荣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