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门的技术行业(学哪些技术适合男生)
来源@视觉中国
文|品牌工厂
参考2022年跨境电商热门品类,便携储能产品榜上有名。
本月,华宝新能即将上市。这家便携式储能公司2021年收入达到18亿,便携式储能产品收入占其业务结构的79.82%;另一家储能大卖家Delaminhai最新估值10亿美元,成为储能新独角兽。
据方浩《2022年美亚便携式储能电源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亚马逊共有65个便携式储能品牌,其中EF ECOFLOW、Jackery、Bluetti占据月销量前三的品牌,这三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为61%。这三个品牌分别来自中国的郑好科技、华宝新能和德拉明海。
截至2022年7月,亚马逊美国排名前20的便携式储能品牌中有10个来自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便携式储能生产国和代工国,中国产品占据该品类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大部分人对便携式储能产品并不熟悉,但在海外,随着疫情后户外活动需求的上升,外出公路旅行、露营、野餐等户外消费迎来了新的升级,便携式储能电源成为户外供电的主流。此外,以日本为代表的应急发电需求成为便携式储能的第二推动力。
便携式储能被称为“大型充电宝”。2020年以前,便携式储能产品以小容量为主。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行业技术迅速提升,锂电池的成本越来越低。
品牌厂表示,随着市场的成熟,便携式储能产品按照容量分为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其中高端市场玩家少,出货量低,但产品利润和品牌价值高。代表选手有EF ECOFLOW和Bluetti;中低端产品玩家集中,出货量高,市场竞争激烈。代表品牌有华宝新能旗下的Jackery和今年才布局的安科创新。
短短几年,便携式储能赛道被清晰的品类需求和蜂拥而至的资金投入催熟,迅速形成了中国品牌的头部效应,同时也陷入了内量。未来这个赛道的市场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新玩家还有机会吗?
出道即巅峰,然后内卷
欧美国家一直都有户外用电和应急用电的需求,而之前的户外充电设备主要是柴油发电机、汽油发电机和铅酸电池。柴油发电机和汽油发电机在美国有很高的普及率,但发电机体积庞大,需要定期维护,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铅酸电池密度很低,0.1-0.2千瓦时的设备重量可以达到100公斤。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变相的市场催生了便携式储能的爆发式增长。新能源带动了上游锂电池行业的发展,锂电池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在大规模应用下,成本不断降低,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2013年至2021年,锂电池组平均单位成本下降了80.7%。
2016年后,锂电池开始取代发电机和铅酸电池成为主流储能电池,随后迎来中国储能品牌的成长期。
以华宝新能为例。2011年成立之初,华宝新能专注于充电宝代工业务。在2016-2018年便携式储能的早期市场,它承包了本田和TVC的便携式储能产品,直到2016年11月,它推出了首款锂电池便携式储能产品。之后,华宝新能不断扩大产品品类,成为亚马逊排名第一的便携式储能公司。
和中国大部分供应链商品出海一样,便携式储能从2015年到2019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白色烙印。这一时期的便携式储能产品主要是0.1-0.5 kWh的小容量,可以称之为品牌,即华宝新能旗下的Jackery和美国品牌Goalzero。
“随着需求细分和产品细分对R&D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Ecoflow和Bluetti逐渐兴起。”Bluetti海外品牌负责人于红说。Ecoflow和Bluetti切入大容量便携式储能市场。能力越高,对科技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即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容量可以存储电能,一个10000mAh的充电宝可以存储0.05度电。便携式储能容量一般为200-2000Wh,可提供0.2-2度电,可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迷你冰箱等小家电供电。
2020年,代工厂德拉明海推出BLUETTI AC200,在海外众筹平台首发。该产品的容量为1700Wh(即储存1.7 kWh的电能),有近20个输出接口。在推出后的48天里,它已经筹集了67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成立于2017年的EcoFlow郑好公司也专注于科技性能,开发了X-Stream闪电快充技术,将便携式储能的充电时间从10小时减少到2小时。目前2000Wh以上的产品占EcoFlow销量的45%左右。
目前便携式储能电路已经形成了华宝新能、EcoFlow郑好、德拉明海、Anker四足鼎立的格局,其中华宝和Anker主打性价比的低端路线,而德拉明海和EcoFlow则主打高容量、高功能的高端路线。
从2020年便携式储能爆发到现在,两年内,便携式储能赛道已经形成明显的头部效应,60%的市场份额被三大品牌占据。据执行资本创始人许金浩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便携式储能是一个资本雄厚的赛道。2020年前后,大量资本涌入便携式储能,推动了行业的爆发。另一方面,几个头部公司有能力控制上游供应链,可以获得更多的议价权,获得价格战的优势。
然而,当便携式储能电路成为一个新的机会,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球员进入这个电路,包括数码品牌,如商品胜利,罗马斯,公牛,贝琪,梁瑞等以及手机巨头华为、小米和新能源领导者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便携式储能产品。
“去年这个时候,亚马逊上这种1千瓦时的储能产品价格并不便宜,新品销量普遍不错。但如今,这类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很多,新品上架销售一般。”方浩集团商务副总裁里兹表示,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现在,新品牌短时间内达到收支平衡的难度比前两年大得多。”
当便携式储能的玩家越来越多,行业逐渐滚滚而来,那么如何发挥差异化优势就成为关键问题。
差异化优势:性价比,或者高性能
现在,便携式储能市场已经开始形成两极分化。一方面,高端产品注重高容量和功能。这些产品出货量低,但利润率高,被少数头部玩家占据;另一方面,中低端产品以性价比为主,跨界玩家进入1000Wh以下产品。因为技术属性不高,低端产品参与度很高。
高端产品以EF EcoFlow、Bluetti为代表。根据方浩的分析报告,在EF EcoFlow的产品销量分布中,1500Wh以上的产品销量约占45%,而Bluetti的2000Wh以上的产品销量约占63%。
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高端便携式储能产品时,一般会考虑与场景需求挂钩的容量、功率和充电速度。以2016W容量的产品EF ECOFLOW为例。这款产品的价格是1899美元,是EF ECOFLOW的最高单价。但是这款产品因为5000W的高功率,成为了这个品牌的爆款,占到了40%的销量。
在高端市场,新趋势也在发酵。例如,许多消费者开始关注电源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产品组合,对更大容量的家用储能需求也越来越大。
根据方浩的分析报告,低端产品以Jackery和Anker为代表。Jackery的产品中,300Wh以下的产品销量占比88.07%,Anker 400 wh以下的产品销量占比78.25%。这部分产品针对的是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入门级消费者对性能的要求较弱,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设计外观。
便携式储能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这部分低端市场。
除了华宝、德拉明海等充电宝玩家,这两年包括消费电子品牌、新能源公司也在陆续进入便携式储能赛道。去年11月,华为推出户外电源产品,提供500Wh和1000Wh规格;今年9月,小米发布了米家户外电源1000Pro、太阳能版100W等产品。米家户外电源1000 Pro可以提供1022Wh的容量。
不过,虽然未来便携式储能市场仍在加速发展,但新玩家进入难度更大。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首先,低成本便携式储能开始进入价量。第二,头部选手已经基本稳定。
“整个市场的价值转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二季度的数据。300Wh以内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概有几百家竞争,3000Wh以上的市场竞争不到十家,但是后者的销量在增长。”方浩集团商务副总裁里兹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头部的便携式储能品牌掌握了上游控制能力,在价格战中更有优势;而且海外品牌前10名中,有7个是亚马逊VC账号(即Vendor Central,是亚马逊的重量级供应商体系,VC账号在后台有更大权限获取亚马逊销售数据),包括Jackery、Ecoflow、Bluetti。这些VC账号有亚马逊平台的营销优势,有更多的流量倾斜,所以新玩家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一个是亚马逊流量集中在头部玩家,第二个是这个赛道大量投入资产。现在几个头部玩家的现金流都很好,新玩家很难打败他们。”知情人说,他接触过一个运营能力不错的团队。虽然有上游供应链资源,资金能力也很强,但还是不愿意进入便携式储能赛道。
对于热轨是否吸引众多跨界品牌对头部品牌构成威胁,Bluetti的于洪表示,暂时没有明显影响,未来竞争应该集中在2千瓦时(1500美元单价)以下,难以对现有品牌构成致命威胁。品牌跨界,成熟品牌的主战场基本都切换到2千瓦时以上了。
在这种背景下,便携式储能轨道仍需寻找新的突破点。
未来的增长点
随着产业升级,便携式储能轨道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我觉得未来的方向是布局功能参数更全的产品,布局低瓦数市场的流量产品,布局高瓦数市场的利润产品。”Riz表示,“对于新品牌来说,低端利润率相对较低,主要目标会去用户运营和品牌增长,然后逐步发展到高端产品的布局,甚至到5千瓦时以上的家用储能。”
可以说,便携式储能赛道正在从早期的抢占市场份额慢慢发展到比拼品牌价值的阶段,对产品细分场景和附加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便携式储能轨道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围绕生活方式设计产品。可以比作充电宝赛道。比如充电宝品牌iWalk,专注女性,在设计上满足女性的审美需求。有从业者透露,该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Anker。同样,在便携式储能赛道上,也将向个性化、生活化的产品设计演进。比如Anker表现最好的产品是2021年推出的新品,容量为256Wh,特点是价格低廉,外观升级。
在低端市场,新产品的性能普遍好于老产品。根据方浩的报告分析:“新的中端产品性能优于老产品,容量略逊于老产品。销量上升的原因是设计。”
第二个趋势是专注于用户体验更精细的独特设计,针对细分人群的特定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Riz介绍,一些品牌推出了针对户外作业场景的“三防”(防摔、防尘、防水)领域的便携式储能产品,对储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医院环境周围对静音的要求更高,房车或游艇周围对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要求更高,都会催生更细分的储能产品,为便携式储能提供更多机会。
第三个趋势是家用储能的发展。随着欧美能源和电力价格的上涨,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电力价格高、稳定性差,户用光伏+储能成为新的用电趋势。据中国经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2025年海外家庭新能源储存增速将维持在60%以上。近年来,许多能源公司,如中国的鹏能科技和古德威,一直在海外供应转换器,电池和其他配件,他们的海外业务也在增长。
对家用储能的技术要求更高,包括接入电网、能回馈电网、支持屋顶光伏和风力发电的高端家用储能产品。各种电路控制算法和优化的研发难度不亚于手机制造。随着便携式储能产业的升级,有机会发展家庭储能业务。
今年8月,江海科技获得数千万元融资。公司切入2000Wh-10Kwh家庭储能轨道,打造家庭储能产品和智能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今年,Bluetti还推出了支持太阳能充电的家用储能产品EP600。据说它可以为一个家庭提供一周的电力。
综上所述,便携式储能产品成为今年的出海热点,但也在经历一个内卷化和产业演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在未来找到新的增长点来刺激更大的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