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大全(英雄故事大全300字左右)
[学习]即使在这个世界上,英雄的精神也会存在并统治几千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崇敬英雄,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英雄的感人故事。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
夏的英雄誓言
革命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们誓死把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何总经理、夏烈士、等。都是满满的英雄豪杰,但初心不变。马日事变之后,湖南血流成河,但他们没有被吓倒。夏在狱中坚贞不屈,在给妻子的信中,立下“坚持革命,遂吾志,誓将真理传播于天下”的豪迈誓言。和平年代,生死考验少,但考验无处不在。只有铸造理想信念的灵魂,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2020年9月18日,在湖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故事]
“砍头无所谓,只要社会主义是真的。杀夏,,及后世”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是年仅28岁的夏临死前所作。
夏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历史上,夏家几代人都做官,但他从来不以“夏家主”自居,反而经常帮助家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夏同年入党。此后,参与领导和组织长沙黄包车工人罢工斗争,领导平江、浏阳农民暴动,有力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8年初,党组织把夏调到湖北开展革命工作。夏告别了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独自一人去了武汉。从没想过这个,但这成了一个永久的战术。到武汉后不久,夏因出卖汉奸被捕。尽管受到各种惩罚的折磨,他仍然拒绝屈服。就在临死前,他想用纸笔写下“砍了头也没关系,只要是真的就好。杀夏,,及后世”这首不朽的诗,慷慨地死去。
“三无手”的王杰
王杰的“荣誉不交,待遇不交,物质不交”是一面镜子,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王杰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实践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
——2017年12月13日,视察第71集团军时
[故事]
王杰,1942年出生于山东金乡县。1961年8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雷锋为榜样,他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乐于服从祖国的需要”,逐渐成长为一名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学习,写过十几万字的日记。他任劳任怨,在执行训练、建设、抗洪救灾等任务中,不怕苦,不怕死。他被称为“不安分的人”和“不知疲倦的人”。
除了“两怕”精神,王杰曾在日记中写下“不伸手要荣誉、不伸手要待遇、不伸手要物质”的“三不伸手”精神,也深深打动了不少干部群众。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郫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排雷队进行军事训练。在炸药包即将意外爆炸的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在场12名民兵和干部的生命,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
“跟党走”的红军战士
就军队而言,坚定信仰最核心、最重要的是铸牢军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刚才我在参观军史馆时,被红31军93师274团“半带”在长征途中的故事深深打动。红军战士宁愿饿死,也要留下半条腰带,带他们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核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2016年1月5日,视察第十三集团军时
[故事]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274团8连第三次过草地,陷入缺粮困境。官兵们只好挖野菜,吃草根。
14岁的战士周广才拿出自己的牛皮腰带,和战友们一起煮好吃了一半,攥紧剩下的一半,眼含热泪对战友们说:“同志们,我们留着做个纪念,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吧!"
就这样,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大家都饿着肚子,留下了半条裤带。
在随后的征途中,周广才的六个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到达了延安。周广才的腰带背面烫着“长征”字样,纪念那段难忘的时光。
“为苏联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
闽西这个地方,为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长征时,红军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警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各师几乎都在一战中阵亡。不幸的是,老师陈树湘被抓了。他撕开腹部伤口,绞肠破肚,壮烈牺牲,实现了“为苏联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故事]
陈树湘是红34师的师长。湘江战役打响后,红34师与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激战4天4夜,直至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湘江。红34师在完成阻击任务后,被国民党军阻击在湘江以东,退路被彻底切断。全师伤亡最大,粮草弹药告罄,四面受敌。陈树湘命令突围队在湘南开展游击战,决心如果突围失败,他发誓要为苏联流最后一滴血。
在越狱过程中,陈树湘遭到当地民团的伏击,腹部严重受伤,肠子流了出来。因捕捉不当,他命令卫兵补拍。守卫们忍无可忍。他们含泪为老师包扎伤口,抬着他打着走着。最后,为了掩护他的战友,陈树湘不幸被保安队抓获。
敌人一抓到老师,就欣喜若狂地用担架抬着陈树湘去邀功。途中,陈树湘猛地拉开绷带,忍着剧痛,用手撕开腹部伤口,绞着肠子,壮烈牺牲。
英雄母亲邓于芬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献出了生命,洒下了鲜血。他们的母亲送孩子去抗击日寇,他们的妻子送妻子上战场,男女老少一起动员。邓是北京密云县的一位母亲,她把丈夫和五个孩子送到了前线,他们都在战斗中牺牲了。华北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全体人民团结起来,维护民族独立,为民族解放而坚持不懈”;口号是:“抗日到底”。这是中华儿女抗击日寇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故事]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失利,密云长城外围划为伪满洲国,包括邓所在的密云县张家坟村。入侵者企图通过烧、杀、抢、闪(青苗)等手段制造大片“无人区”。
为了赶走侵略者,邓毅然把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送到游击队,让和五儿子加入村里的抗日自卫队模范队。她和丈夫一边开荒种田,一边给八路军扛口粮、扛子弹、跑交通。她托人给在前线的儿子捎个信:“不用担心家人,安心和魔鬼战斗吧。”1941年秋,侵略者在丰(宁)、滦(平)、弥(云)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万人大“扫荡”。在这场大“扫荡”中,她的丈夫和五个儿子同时被杀,四儿被敌人抓走。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长子在一次保卫盘山根据地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被俘的四个儿子惨死在鞍山监狱;二是儿子因为战斗中受伤回家休养,却因伤势恶化,无药可救而死亡。第七个儿子也在躲避扫荡的过程中不幸身亡。
1945年,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邓见证了胜利。
这个村子成了农民的开国将军。
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和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坚持下乡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和甘祖昌同志一起下乡打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并被选为全国道德模范。我很高兴参加我们今天的会议。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应该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3年9月26日,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故事]
甘祖昌1927年入党,参加革命,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主任。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功勋卓著的老英雄,却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多次申请回家务农。他在报告中说:“我的健康正在衰退,但我的手和脚仍然很好。我可以回到农村,和乡亲们一起改变家乡的面貌。”
经过反复研究,组织终于在1957年批准了甘祖昌的请求。甘祖昌带着一家12口人,在阔别30多年后回到了江西省莲花县岩背村。
将军不是农民的时候,甘祖昌和村民一起修建水库、电站、桥梁、荒山、红土田。60多岁的时候,我还咬牙和年轻人一起挑水泥、运材料;严冬,他跳进稻田,用双手捞出淤泥。他只是把每年的冬水田改造成了每年的良田,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从1957年回乡到1986年去世,29年间,甘祖昌参与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管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他的妻子龚全珍一生以丈夫为榜样,致力于教书育人,助人为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书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