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情趣内衣(淘宝买的内裤会传染病毒吗)
昨天,在育儿群里,发生了一件事。
高二男生用淘宝搜乐高。十分钟后,他已经在浏览性感内衣了。
面对产品宣传图上模特们各种裸露的、挑逗的、诱人的手势,小男孩们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手机的主人——他的妈妈,我们育儿群的一个群友发现了这个,勃然大怒。
小男孩吓得愣在了当场,支支吾吾了好久才说看到图片点进去了。
经过回顾,我们发现从淘宝搜索“乐高”到“情趣内衣”大致有以下几条路径:
路径一:智能推荐
淘宝的智能推荐做得非常好,所以你在APP首页看到的基本都是你搜索过的类似推荐的商品图。
也许让孩子点开“不适宜观看”板块,大概有三个。
第一部分:首页顶部横幅活动推荐
第二节:淘宝头条下各种好物、好货、直播推荐商品。
第三部分:猜猜你最喜欢的产品页面
截图来自我手机上的淘宝APP对我的推荐。截图来自我手机上淘宝APP的推荐。
春节临近,我在淘宝上搜了很多年货,珠宝,包包,这些版块开始向我推荐相关商品,这是一种自然而精准的推荐。
但是注意:这个推荐是基于“我”的用户画像,而不是“我的孩子”!
然后孩子拿到手机,淘宝系统会根据我搜索、浏览、购买的习惯,继续推荐适合我的产品,而不是适合孩子的产品。
这就有问题了!
群友的孩子,文初小学二年级的男生,从搜索乐高变成了浏览情趣内衣。有没有暴露群友的爱好?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是一群朋友春节给孩子的新手机,他们甚至没有登录任何淘宝账号!
于是,从路径“首页-我的淘宝-右上角设置-通用-清除缓存”中,我们清除了所有内容的缓存“包括图片、数据等。”淘宝声明。
缓存清空后,图片和数据会不会消失,自己留下的搜索历史和喜好都没有了?
为此,我们重启手机,再次打开淘宝。
这时候我们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可能的路径:淘宝关键词搜索。
路径2:关键字关联
我们尝试输入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可能关心的关键词:
-男生可能对飞机感兴趣。
联想针对成人品类做了很多推荐,成人品类的“飞机杯”出现了三次,排名极高,分别排在第一、第五、第六。
-女生可能会对“公主裙”感兴趣
搜索联想在成人类做了两次推荐,排名第4和第6。
你根本不用点击内容。淘宝的关键词联想是根据用户搜索频率推荐的,使用淘宝的用户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不是小孩!
当儿童搜索一些“原本简单”的关键词时,会推荐“成人类”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孩子操作失误时,会出现强制(壁纸)等关键词,不可描述的内容也会出现。
为了防止本次搜索的内容影响下一次搜索,我们再次重复上述操作,清除搜索数据。
虽然淘宝声称删除了数据、图片等内容,但搜索页面的关键词搜索历史和联想词依然存在。
虽然在这个页面可以删除历史搜索,但是搜索结果不能删除,你可能感兴趣的关键词会继续显示。
也有可能是孩子在打字的时候,输入法有问题,或者操作错误,没输入完就开始搜索了。考虑到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以及部分手机的输入准确性,也有可能发生。
路径三:错误的操作,错误的关键字输入
如果把“套装”的错误操作改成“避孕套”,作为成人世界里避孕套的通用简称,自然会出现对儿童来说很奇怪的搜索结果。
“壁纸”被误输入为“强制”后,更是无法形容的搜索结果。
十分钟前,高二的孩子正在淘宝上搜索乐高。一眨眼,他开始浏览性感内衣。挺神奇的,不过离家家都不远。
对于成年人来说,做一些“不人道”的搜索和购买来增加夫妻生活的趣味性,是很正常的。
对于淘宝来说,根据用户的搜索、浏览、购买行为进行用户画像,然后做出相应的推荐也是很正常的;
唯一不正常的是,这些原本给家长的推荐,把访问者变成了孩子!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密码或者指纹来限制孩子在淘宝上购买;但是浏览页面和搜索不需要任何密码和限制!
并不是说孩子不能接受与性相关的内容,但是性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而不是引导甚至是倾向引导。
你认为你的孩子看到的知识内衣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但他们可能会看产品的“评论”和“买家秀”——有大量不适合孩子阅读的图片和文字。
随便搜索一下,这类内容评论层出不穷:
但是涉及到搜索引擎和智能推荐,就很难避免这样的问题了。
三年前。
我们一直在呼吁百度改善手机页面“相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因为2016年百度手机页面搜索关键词“妈妈”,之前的页面基本都是这样的页面。
当时推了一篇专题文章,呼吁百度改进相关词的算法(不要让搜索引擎“污染”孩子),还在朋友圈恳求了我认识的5-6位百度搜索引擎前项目经理帮忙转发和传达;还有一些在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的朋友帮忙转发一下(谢谢)。
现在百度对于“相对类别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已经优化了很多。
其他搜索引擎巨头,如谷歌的“Kiddle”和雅虎的“Yahoo!孩子”等等。
一年前
《冰雪奇缘》女主角艾尔莎加特(Elsagate)被一些不知名的组织篡夺,改成各种血腥暴力的动画内容,并出现在Youtube正常儿童视频的相关推荐页面,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网络理论家的热议和高度关注。
于是,人们发现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出现了这样的内容。
相关内容已从网站上删除,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当时我也参与了讨论,呼吁用户改变手机设置,屏蔽此类内容。
去年,优酷推出了“儿童优酷”,爱奇艺推出了“千叶卜”等仅精选儿童视频节目,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今年
搜索算法和智能推荐已经开始在“购物app”上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淘宝没有屏蔽这些内容的技术能力吗?显然不是。
Tik Tok已经开始测试“青年模式”。
但是Tik Tok的年龄限制是12+,说明要进入青少年市场;淘宝的年龄限制是17+,也就是说本来就是针对成年人的。
孩子接触到这样的内容,家长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不希望我的孩子过早接触到超出他们年龄的成人内容,不管是来自我自己的搜索,还是大数据下其他用户的搜索,甚至只是搜索关键词的奇怪联想!
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方案1:专用设备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ipad
注意,必须是ipad,不能是其他安卓平板。目前在苹果商店下载应用只需要一个密码,所以安卓市场可以直接下载各类应用。
这个ipad里,只放了和孩子学习娱乐相关的app。
apple ID和密码、支付密码等。需要进一步授权的都在家长手里。
选项2:多账户
设置iphone/ipad的隐私功能,或者华为手机的账号功能。
iphone/ipad
设置-通用-访问限制-启用访问限制,向下滑动到底部的“允许的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设置。
好处是设置后,大部分不适合孩子年龄的app都被废了;缺点是当你回调这个页面的时候,之前精心布局的页面都堆在了首页上,非常混乱。
对于老旧过时的苹果设备,比如老款iphone 4,可以设置年龄限制,然后只安装适合儿童使用的app。
华为手机
设置-用户和帐户-多用户-添加用户
可以添加适合儿童的用户,直接设置APP只适合他们的年龄组;可以自由切换。
其他安卓手机
如果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功能,请在评论区提出建议。
选项3:陪伴
家长可以随时陪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这也是美国儿科学会反复推荐的。电子产品可以作为教育资料,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度过亲子时光;但尽量陪看过程,不要当“保姆”。
这样,当孩子看到不适合孩子的内容时,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的行为,进行正面的解释和教育。
春节临近,有时候带宝宝回家过年,真的很难避免孩子接触到电子媒体中的不良内容。
无论是亲戚的手机动画,还是商场的暴力媒体内容。
我们能做的就是多陪陪孩子,遇到不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及时离开,耐心解释。
赶紧把手机设置好,让孩子过完春节不会一夜之间长大...
结束
编辑:马蒙排版:马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排版和美观。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熙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