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c虚拟化(uac虚拟化怎么开启)

1.Windows 1.0

上映日期:1985年11月20日

当全世界还在黑暗的命令行中工作的时候,微软就已经在考虑基于图形UI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于是Windows 1.0应运而生。Windows 1.0的设计花了55个开发者整整一年的时间。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是那么的卑微。但就是这个版本为以后的Windows打下了很多基础——控制面板、菜单、窗口操作、多任务切换。尤其是256色和鼠标的引入,直接把人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和以前的DOS完全不同的世界。

不过和想象中的欢呼不同,因为Windows 1.0只是DOS下的一个软件,所以每次进入都要在DOS下执行一个命令。一般人都不喜欢这种“娃娃式”的操作。再加上当时几乎为零的Windows软件,Windows 1.0没有成功!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2.Windows 2.x

上映日期:1987年12月9日

两年后,微软推出了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2.0。与上一代相比,新系统充分利用了Intel 286/386处理器带来的高速和大内存的程序间通信优势。尤其是图形功能的引入,使得Windows首次实现了窗口叠加效果。也正是从这个版本开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为Windows开发软件,Windows的市场份额第一次大幅提升。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3.Windows 3.x

上映日期:1990年5月22日

随着硬件和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Windows 3.0首次推出了32x32像素的16色图标。改变是立竿见影的,新图标让Windows终于不再灰头土脸,颜值有了很大提升。Windows 3.x由3.0、3.1、3.2三个子版本组成,每个版本都有令人难忘的亮点。例如,3.0改进了内存管理技术,3.1增加了多媒体和网络支持,3.2首先推出了简体中文版。也是从这个版本开始,Windows开始真正进入国人的视线。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4.视窗95

上映日期:1995年8月24日

真正让Windows一瞥的是1995年发布的Windows 95。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微软第一个不再依赖于DOS的独立Windows版本。在Win95中,开始菜单被首次引入,并在随后的20年中逐渐成为Windows的标志。

然而,作为一个16位和32位的混合系统,与Win95一起,还有“蓝屏之死”(BSOD语)之称。之后微软陆续推出了Win95-A、Win95 OSR2等修订版。除了增加了IE4.0、USB、FAT32等功能支持,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提高了Win95的稳定性!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5.视窗98

上映日期:1998年8月31日

Win95 95万人空 Lane的场景让微软兴奋不已。三年后,它的续作Windows 98也来了。Win98继承了Win95的图形界面和操作逻辑,在功能和细节上做了更多的优化。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Win95为整个系统建立了一个框架,那么Win98就开始在这个框架上慢慢雕琢。

Win98是微软第一个专门为互联网开发的操作系统,所以在它的界面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功能模块,比如ie浏览器、Outlook Express、微软聊天、NetMeeting等。它甚至专门开发了一个活动桌面,让用户不用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直接查看网站内容。

除了网络功能,Win98还创造了许多第一。比如第一个支持多显示器,第一个支持USB(win 95 osr 2后期也增加了USB支持),第一个支持DVD播放。与Win95相比,Win98在硬件支持上更胜一筹,用户可以轻松连接键盘、鼠标、音响、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正是因为Win98的这一特点,才使得它仍然能够长期称霸PC市场。就连微软也不得不为它破例——延长Win98的技术支持两年!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6.Windows 2000

发布日期:2000年2月17日

与前面提到的Win9X不同,Windows 2000是微软NT产品线的一部分,也就是商用操作系统。Win2000分为专业版、服务器版、高级服务器版、数据中心服务器版四个版本,这是微软首次对同代操作系统进行细分。

虽然面临商用,但是Win2000吸收了当时很多家用操作系统(Win9X)的特点。比如动画弹出菜单、全新的图标设计、多媒体支持、互联网支持、自动更新等。,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同期的Windows Me。此外,它还积极扩展商业领域,并完善了存储服务、文件加密、NTFS 5、活动目录、域和远程计算等功能。正是这种“从左到右取一切”的策略,使得Win2000在家庭客户(主要是看重系统稳定性的极客)和企业客户中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然后很长一段时间,它成为了服务器市场的标准。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7.Windows Me

上映日期:2000年9月14日

Win2000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方面,但毕竟不是家用操作系统。当时微软还在为Win98没完没了的“蓝屏”所困扰,急需一个全新的home系统来转移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Windows Me诞生了。

“Me”是英文“Millennium Edition”的缩写,意为“千禧年(2000)”,但微软显然没有为这个“跨世纪”的版本准备太多素材。和Win98一样,WinMe是16位/32位混合操作系统。虽然去掉了DOS实模式,但整体架构优于Win98。但是由于驾驶的原因,系统的稳定性还是不太理想。

WinMe继承了Win2000的UI设计,看起来比Win98更有时代感。WinMe大幅优化了多媒体功能,如升级媒体播放器、添加影音制作、提供原生USB即插即用等。,很多都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网友对经典的《泰空军校》游戏记忆犹新,可谓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欢乐。

当然WinMe也有很多问题。第一,硬件配置要求高。很多可以流畅运行Win98的电脑在换了WinMe后就开始卡了。其次,硬件厂商的弱势使得WinMe的蓝屏比Win98还要糟糕。最终压垮它的稻草是游戏。WinMe与很多老游戏不兼容,让当时的电脑用户非常不满。最终WinMe成为“史上最短命的Windows”,微软也没有为其推出后续版本。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8.Windows XP

发布日期:2001年10月25日

或许Win2000的成功让微软喜出望外,又或许WinMe的惨败让巨人忐忑不安。简而言之,2001年10月,微软发布了第一款纯32位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XP。XP增加了新的Luna图形界面,与之前的WinXP和Win2000有所不同。WinXP第一次使用双排菜单,为后来的Windows开始菜单奠定了基础。XP提供了更好的WiFi支持,并增加了网络QoS安全机制,使得网络管理更加简单。同时,它还是微软第一个集成了防火墙、远程桌面、文件恢复、自动报错、NTFS等功能的家庭系统。可以说WinXP的技术变化不亚于Win95。

虽然WinXP内置了很多系统功能,但是由于软件设计的不合理,第一版还是有很多漏洞。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利用RPC漏洞大范围传播的冲击波和冲击波病毒。曾经让无数用户胆战心惊的自动关机界面,现在依然让人紧张。此外,WinXP还对电脑硬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像现在,当时的人们普遍对XP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但是随着XP service packs)的陆续推出,电脑性能的井喷,这些问题逐渐消失,WinXP成为继Win98之后又一个占领桌面的“系统神器”!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9.操作系统

上映日期:2006年11月30日

Windows Vista是微软历史上开发时间最长的操作系统。距离上一代WinXP已经过去五年了。五年磨一剑,Vista的诞生也让世人惊叹。Aero、高光、阴影、倒影、毛玻璃、3D界面、小工具侧边栏……相比XP,它在界面上的提升可谓是翻天覆地,以至于当时很多媒体都称之为“豪华游轮”。

当然,豪华邮轮的成本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对硬件(尤其是显卡和内存)的严格要求几乎超过了之前的所有版本。和当年的Vista相比,Win11对大家广泛讨论的TPM2.0的要求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Vista也创造了很多先例。其鼓吹“毛玻璃”不仅影响自身,也影响整个操作系统市场。与此同时,Vista在许多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包括首次集成IPv6、添加SuperFetch预加载机制、内置DirectX 10、提供Hiber Sleep、升级Windows Mail、添加窗口搜索栏、内置语音识别、提供用户账户控制(UAC)。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10.Windows 7

上映日期:2009年10月22日

由于Vista过于超前的硬件要求和部分功能设计的缺失,其市场表现极不理想。于是微软推出了它的改进版——Windows 7。Win7继承了Vista酷炫的外观,同时也集中修复了一些老问题。显而易见的是系统资源占用、UAC(用户帐户控制)、GDI加速和SuperFetch。这样一来,Win7在系统流畅度和用户体验上相比Vista有了很大的提升。另外,由于两年的差距,Win7出来的时候,市面上主流的电脑配置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都促进了Win7在用户口碑上的飞跃。

细节方面,Win7的变化同样明显。IE8,网页加速,库,任务栏进度条,新版本的媒体中心,功能区的广泛引入,更强的防火墙...比Vista更加丰富和实用。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11.Windows 8

上映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为了未来的触控和多终端协作,微软打算推出全新的操作系统来取代Win7。这个系统不同于以往,需要同时满足鼠标键盘和触摸的操作逻辑,于是磁贴应运而生。Windows 8是微软首款搭载磁贴的操作系统,创新性地以滑动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磁贴不仅出现在主屏幕上,还会在各种应用软件中使用。这个特殊的软件叫做Metro应用。与传统安装方式不同,Metro应用必须通过微软App Store进行搜索和下载。同时,为了方便触控,文件资源管理器等传统模块已经开始大规模改变Ribbon UI,这让Windows 8看起来与过去大不相同。

凡事有利有弊。虽然磁贴的加入是Windows历史上的一次大尝试,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用户的操作习惯。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进入和关闭桌面比以前复杂多了。而且由于取消了传统的开始菜单,鼠标和键盘用户不得不在巨大的开始屏幕中寻找想要的内容,更不用说早已习惯并能大大提高效率的右键操作了。

在Win8遭遇史上最大冰点后,微软发布了其改进版——Windows 8.1,专门针对鼠标和键盘用户进行了优化。比如开机后可以直接进入桌面,桌面左下角仍然显示“开始”图标,磁贴可以缩小到图标大小,开始屏幕内置传统模块入口。但总体来说,它和Win8没有本质区别,尤其是Win7还在全盛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用户宁愿坚持使用Win7,也不愿尝试更新的Win8/8.1。

平心而论,Win8/8.1系列还是加入了很多当时最新的软硬件技术。比如第一个支持3D打印的操作系统,第一个支持Retina高分辨率显示,第一个加入儿童角功能,第一个原生支持USB 3.0,第一个内置Hyper-V虚拟化技术,第一个加入Windows To Go(将系统安装到USB设备中)。但由于零售市场并不买账,Win8/8.1依然出现在OEM机中。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12.Windows 10

上映日期:2015年7月29日

虽然首款多平台操作系统Win8/8.1遭遇滑铁卢,但微软在这条路上显然没有放弃。2014年,全新的综合操作系统Windows 10诞生。Win10增加了很多新的设计,比如新的开始菜单、通知面板、个人语音助手(Cortana)、虚拟桌面、桌面搜索栏、时间线、平板模式等。,有效解决了之前Win8/8.1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Win10中,Metro应用(在Win10中称为Modern)不再以全屏形式出现,而是采用了类似传统Win32的标准窗口样式,既满足了鼠标键盘用户的习惯,又兼顾了触屏操作体验。

除了功能上的进步,Win10还首次引入了“即服务”的概念,即Windows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而是以云更新的方式定期引入新的功能。这样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用户只需升级系统就可以获得新的功能,而不是繁琐的手动安装。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Win10在6年多的迭代中,做了很多重大改进。无论是外观还是细节功能,都比初代有了很大的提升。至关重要的是,这种机制使Win10能够更及时地应对市场和用户的变化,这是以前的版本无法做到的。

当然,作为微软现阶段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Win10在新技术的支持上也是完美的。云服务、智能移动设备、自然人机交互、无缝文件传输、生物安全识别、原生NvMe支持的固态硬盘等。,都已经在台式机市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在Win10后期,频繁更新导致的频繁bug让用户怨声载道。尤其是久未解决的UI拆分问题,更是火上浇油。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13.Windows 11

上映日期:2021年6月24日

出于对新工作模式的考虑,以及对Win10性能的不满,微软在2021年6月24日发布了新一代Windows 11。与Win10相比,Win11带来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变化。首先是UI,新版本不仅解决了当前版本的问题,还创新性的引入了很多新的设计,比如新的资源管理器、新的设置面板、新的通知中心、新的操作中心、新的虚拟桌面、新的应用商店等。,让整个系统焕然一新。

其次,Win11在触控上有明显的提升。除了全新的平板模式,它还包括对传统浏览器、上下文菜单、开始菜单、设置面板、操作中心、窗口布局等的改进。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而是考虑如何更好的平衡触摸屏和鼠标用户。

开放性也成为Win11的一大特色。在发布会上,微软演示了直接在Win11中运行Android应用。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将可以直接运行手机应用,无需其他软件的辅助,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缩小计算机和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差距。

最后,小工具的回归也可以看作是微软效率工具的重生。在新的小工具面板中,我们不仅可以像手机负屏一样随意排列天气、路况、日程和待办事项,还可以选择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信息,并建立信息中心。

最后,Win11尽力改善Windows中最受诟病的更新问题。除了减少不必要的更新频率,更新包的体积也比Win10有了明显的下降(官方介绍下降了40%)。这样不仅能带来更短的更新时间,还能让操作系统更快更省电。

微软历代操作系统,你用过多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金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