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买东西(淘宝购物平台)

支付机构“破壁”,再现新进展。继阿里的饿了么、优酷等应用接入微信支付后,这两天,淘宝App部分用户支持微信支付的消息再次传出。有网友表示,在淘宝上下单后可以选择微信支付的支付方式...

淘宝买东西(淘宝购物平台)

视觉中国视觉中国

淘宝内测微信支付

根据多家媒体披露的网友截图,部分用户已经可以在淘宝订单页面看到“微信扫码支付”和“去微信找朋友帮我支付”。

淘宝买东西(淘宝购物平台)

图片来源:淘宝截图图片:淘宝截图

其中“微信扫码支付”不同于直接访问或跳转。在订单提交界面,用户需要通过淘宝给出的二维码进行微信支付。第一步,截图用户保存微信支付码,第二步,打开微信扫描完成支付;另外,“微信找好友帮我支付”就是把支付链接发给微信好友进行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个功能还在测试阶段,只有部分网友可以看到。3月27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打开淘宝的订单支付页面,但尚未发现微信扫码支付的入口。不过,在目前支持的支付宝支付、花呗分期、请朋友帮忙支付、零钱四种支付渠道中,记者注意到,“请朋友帮忙支付”可以通过复制支付链接的方式,将链接发送给微信和QQ好友,对方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支付订单。

就支付互联互通的最新进展和考虑,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阿里和腾讯,截至发稿,未收到后者回应。

“我认为这是两大巨头支付互联互通的重要进展。腾讯的支付产品可以进入阿里生态,微信支付已经拓展到重要的线上电商场景。同样,对于淘宝的商家和用户来说,也多了一种支付选择,这将有利于商家运营成本的降低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评论道。

不过,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注意到,通过截图扫描和链接分享的支付也引来了少数用户抱怨“截图支付太麻烦”,呼吁“尽快全面开放”。

对此,王鹏博补充道,“如果新支付方式的流程和环节比较复杂,预计很难改变用户在淘宝的使用习惯。”

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目前,巨头之间的支付互联互通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腾讯和阿里的“互联互通”。

早在2021年7月,就有消息称腾讯和阿里正在制定互通方案。腾讯将允许阿里的电子商务信息与微信共享,阿里将把腾讯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

2021年9月,北京商报记者从阿里集团获悉,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书旗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此外,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淘、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审核。

3月27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就淘特、闲鱼、盒马接入微信支付的最新进展采访阿里,但没有回应。不过,记者进一步发现,包括一淘、闲鱼、盒马在内的很多app都是通过自动跳出支付宝来支付,并不支持微信支付。

早在2021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已经推进支付互联互通。比如网上支付、条码支付等领域已经向银联中国银联快捷通开放。然而,虽然两者互联互通的步伐在不断推进,却有些“姗姗来迟”。

对此,零一研究院院长余百成对今日北京商报表示,双方有一个巨大的生态。除了支付互联,还有其他层面的互联,比如技术、用户、业务等方面的考虑。在百城看来,阿里腾讯支付互通的内测,也是技术层面推动的一种体现。

王鹏博指出,阿里腾讯支付互联的主要难点可能在于不同场景的收入分配,以及阿里和腾讯两大集团如何逐步将自身的商业生态与互联进一步融合。在他看来,支付平台可以利用渠道互联的机遇,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场景和服务商,打造更加去中心化的开放平台,为有需求的商户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和流量支持,从而助力商户的数字化升级进程。

如何把握互联互通的机遇

事实上,除了腾讯、阿里等巨头,一年多来,包括美团、Tik Tok、拼多多在内的生态互联网巨头都在推进支付互联,接入自有渠道之外的其他支付方式,从而表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

随着支付互联的加速,余百成认为,阿里腾讯支付互联“重拳出击”的后续难点,既需要两个平台的努力,也需要政策层面的推动和协调。未来互联互通后,由于支付形成的竞争壁垒将被打破,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充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互联趋势下,各类支付巨头被迫做好支付体验,深化用户精细化运营。在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看来,“后续,机构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通过‘垄断’限制用户选择的老手段将一去不复返。机构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出发,继续做好优化,倾听用户的声音,用优质的服务吸引和留住用户。"

王鹏博表示,预计短期内支付市场格局会相对稳定,因为经过多年竞争,产业链环节清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品牌认知大多已经成型,短时间内很难有太大改变。对于头部支付机构来说,条码和流量场景的互联互通不会对其现有C端用户的流量造成太大损失,反而会为其提供新的机会,触达过去因流量封锁而无法触及的C端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扩大其用户池。

“如何借助互联渠道、场景、条码的‘东风’,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场景、生态和产品服务,提升服务商户和消费者的能力,逐渐成为支付机构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实现自身业务进一步突破的关键要素。”王鹏博说。

北京商报记者刘思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同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