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电充电宝怎么代理(街电充电宝代理赚钱吗)
来源:时代财经作者:徐宵倩
来源:寻源官方微博
低调了一年多的三巨头正在集体自救。
6月30日,搜店微信官方账号悄然更名,从搜店更名为YoGo优购精选,业务也从租赁充电宝扩展到精选全网好物和生活券。账号显示认证主体仍然是深圳市珠芒科技有限公司。
不难看出,这是共享充电宝赛道探索新业务的一次尝试。从账号命名方式上看,似乎符合最近的“东方精选”,成为董众多模仿者之一。但时代财经在Tik Tok、Aauto Quicker、淘宝等平台上并未找到“YoGo Youpurchase and Selection”的账号,相关业务也未开展。
朱芒科技内部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公司确实设立了电子商务相关部门,其中一部分是针对跨境电商业务的,但并不是公司的关键部门,近期也没有公开招聘岗位。
一次“无效”合并?街电边缘化,搜电难成气候
去年,共享充电宝赛道迎来了一个亮点时刻。4月1日,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当天,搜电和街电也宣布合二为一,新公司命名为珠芒科技。合并后,珠芒科技一度成为市面上充电点最多的共享充电宝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的服务覆盖了82万个poi,“搜电充电”和“街电”背后的珠芒科技网店poi合计超过百万。从商家来看,2021年上半年排名前三的是珠芒科技、怪兽充电、小功率科技。
一年过去了,珠芒科技的点优势逐渐丧失。近日,时代财经在沪上多个商圈发现,街电和搜电的市场份额明显萎缩。28个点中,街电和搜电只有2个点,其余被怪兽充电和美团充电宝瓜分。
街电和搜电合并并没有起到“1+1 > 2”的效果。合并一年后,珠芒科技仿佛消失在话题中心,街电成了公司内部的边缘化项目。
据媒体报道,2021年底,珠芒科技裁撤了街电品牌部大部分人员,包括公关总监等重要岗位。此外,时代财经发现,并购后,珠芒科技正在进行一轮设备更新换代。曾经是街电的设备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搜电的柜台。
今年6月,小婷租了一个街边充电宝。我以为还充电宝和以前一样方便。可是用了之后,她转了好几个点,还是找不到机器退货。“一半设备是从商家那里撤的,另一半跟型号不符。”无奈之下,小婷只能买街电的充电宝。从此,小婷默默将街电的充电宝列入黑名单。
街电和商户的关系也陷入了僵局。有网友在脉脉上爆料。街电拖欠商户分成,甚至伪造利润分成。
曾经的充电宝三巨头街电逐渐被边缘化,搜电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说到搜电,不能忽略它在下沉市场的代理模式。去年下半年,各大共享充电宝公司开始代理。有从业者直言:“现在不入社就活不下去了。”
某种程度上,加盟模式确实减轻了品牌的负担。代理商直接从总部采购设备,共享充电宝企业提供设备和业务支持。负责铺专柜、抢占线下点的任务全部交给代理商,企业最终享受与代理商的利润分成。
然而,率先发力的电搜并没有真正在下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李姣是共享充电宝在三线城市的代理商,其中70%是搜索力,其余是美团充电宝。由于美团给的分成高于搜索力,他在增加美团柜的比例。
据李姣介绍,在代理模式下,商家和代理商的分成比例一般是7: 3。鉴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流量为王的规律,面对电影院、商场等大流量的场所,代理商只能拿到10%的收益。
“如果商家和代理商的分成问题继续恶化,这个行业将无法持续盈利。代理商也需要有更清晰的划分规则,而不是无序竞争。”小李对时代财经叹了口气。
裁员、亏损,共享充电宝集体自救
作为共享充电宝的第一怪兽,在连续五个季度盈利后,陷入持续亏损。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Monster充电收入7.371亿元,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12%,三个月亏损1亿元。
股价方面,在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怪兽充电大部分时间处于破发状态,开盘价从10美元/股跌至1.1美元/股,市值缩水近90%。
即便如此,怪兽充电依然是共享充电宝赛道的尖子生。在与同行竞争的过程中,拿下了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两大国内顶级乐园的门票。据蓝鲸财经报道,Monster以700万元的入场费中标环球影城。
怪兽充电宝的尴尬处境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一个缩影。即使有强大的背景,美团充电宝的日子也没那么滋润。
据媒体报道,美团承包了共享充电宝业务,高层领导离职,很多BD转到美团优化;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收入尚未出现在美团的业绩报告中,难以成为美团的业务增长点。今年年初,小电科技被曝裁员2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0%,涉及运营、KA、产品等多个项目部门。
从目前来看,各大玩家一方面在苦苦维持共享充电宝这个点,另一方面都在寻求第二个增长点。
怪兽充电探索“广告+白酒”业务,珠芒科技宣布发力硬件领域,开始试点面膜机、AED体外除颤器等产品。
财报显示,Monster Charging第一季度来自其他业务的收入(主要包括广告服务和新业务计划的收入)仅为640万元,无法支撑第二增长点的野心。珠芒科技的转型并不是来自空。搜电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工厂。而产品的生产、渠道、销售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无论是白酒还是面膜机,两家共享充电宝公司都还是“局外人”。
“公司找不到新的盈利模式。它有做电商和本地生活的野心,但是找不到路。”从竹芒科技离职的员工亚男告诉时代财经,“之前宣传的面膜机没有水花。为了减少开支,去年中秋节的月饼礼盒都省了。”
共享充电宝企业集体失速的根本原因是主业盈利遥遥无期,而在高频主业之外,各大公司找不到可以脱壳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这让它们的未来和命运始终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
(本文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金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