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花怎么样(最可靠的借款平台)
知名网贷平台“安易花”被监管通报侵犯消费者权益“七宗罪”。6月15日,银监会通报即刻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刻套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7种行为。包括被业内多次叫停的营销宣传战术,“超低利率”营销,但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6%,贷款中的保证保险费未告知,存在监管套利行为,助学贷款不规范。
零点研究院院长余百成表示,银监会通报的营销宣传、产品展示、合作伙伴管理、联合贷款、履约保险、贷后管理等都是监管层近两年着力规范政策的领域,也是问题多发的领域。即刻消费金融是行业的头部机构,被银监会通报,可见消费金融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到稳健合规发展过程中需要承受的阵痛。消费金融业务针对的是大量的个人群体,机构和用户是互动的。要想长久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重中之重。
杜南此前曾对各大互联网贷款平台的信息披露进行过评估,很多贷款平台倾向于通过营销营造轻松的贷款氛围,而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手续费、保险费等实际贷款成本大多在放款前没有明显的提示。
“安意华”有七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信息显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检查中发现即时提现存在七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1.营销宣传夸大误导,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通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安易华”APP的宣传存在夸大宣传、误导立即。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声明,实际贷款年利率7.2%-36%;“极速借阅权”弹出窗口显示“免费领取”。单击将消费者导入联合贷款审查流程。
“小马花花”卡的自动分期内容体现在服务协议中,需要消费者点击协议条款才能看到,没有单独的醒目提示。在联合贷款申请过程中,未明确告知借款人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的合作机构和联合贷款合作银行,未充分告知所有与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相关的信息。
以某安易华APP的贷款测试为例。该贷款由即时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共同出资,由保险公司承保。整个贷款申请过程没有提前告知被保险人个人所需的保证保险费用,也没有对关键保险条款的提示和说明。
2.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个别服务定价不合理。公司管理综合资金成本36%以上的部分,如贷款利息、罚息、提前还款费用等。,实际上是作为“多付”向借款人收取的。合同中规定借款人可以申请超额支付,但未在客户端以显著方式告知借款人。存在部分借款人贷款已还清,但多付部分未返还至借款人账户的情况。截至2020年8月末,本合同约定还款期限已满的借款人多还款余额为86.52万元。公司标准会员服务卡成本低,定价高,定价不合理。
3.“非学生承诺”的要求不一致。商品分期要求20-24岁申请人做出“非学生承诺”,现金分期和循环额度要求18-22岁申请人做出承诺。一个借款人的母亲通过客服电话要求销户,询问如果知道借款人是学生,是否会停止给借款人贷款。公司客服回复,即使是学生的真实意愿,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系统审核通过后可以借钱给他,最终审批以APP系统为准。
4.合伙人管理制度不健全,控制不严。公司对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建立合作伙伴培训管理机制,未规定合作伙伴巡视检查的频率和覆盖范围,对合作伙伴和门店的风险限额管理缺乏制度规范。与医美商家的合作合同缺乏对培训事项的约定,贷款额度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5.联贷管理不规范,存在监管套利。在与某银行的联合贷款合作协议中,并没有按照贷款承担比例分担风险。存在贷款利息作为服务费支付给合作银行的情况。比如与某银行的合作协议中约定,将部分利息折算成支付给银行的金融服务费,年化率为1.5%。在与合作银行的联合贷款业务中,公司收取借款人的保费,定期转交给合作的保险公司,属于代他人代收代付保费的行为,但不具备保险中介资质。在业务环节加入保险经纪公司后,并未改变保费代收代付的行为性质,存在监管套利。
6.催收管理不到位,存在不合规催收。公司外包催收机构审核不严格,未建立外包催收机构评级考核制度和实施细则。公司的催收短信、电话、律师函都含有向无关第三方催收的内容。电话催收涉及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借款人信息,侮辱攻击。
7.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部分职能没有落实到位。“安易华”APP和部分第三方合作平台贷款申请页面上显示的利率并未折算成年化形式。在官网的产品信息、定价、服务内容的公示中,预付费用的标准披露不明确。隐私政策在收集客户信息方面不符合“必要性”原则,如收集客户的“短信记录”,未对通话记录、设备、地理位置等收集信息的时间和范围进行限制。消费者保护审查机制没有覆盖全过程,没有对设计开发、定价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审查。例如,标准会员服务卡的调整和定价计算未经消费者保护部审查。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保险机构引以为戒,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营销宣传、定价管理、贷款管理、第三方控制、催收管理、 消费者保护制度和机制,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活动,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小金公司的营销方式屡屡“翻车”
去年,360集团旗下的360借条发布的一则借款广告也“翻车”了。广告内容是一个空大姐扮成女人向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推销360借条,说只有向360借条借钱才能嫁给他。“你家那么穷,我为什么要嫁给你?”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强烈争议。当时360借条也道歉下线了。
2020年12月底,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当年第六次风险提示《关于互联网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在此次发布的风险提示中,银监会特别“点名”了一些网贷营销平台,无视消费者利益,利用“乡土气息”、“异域风情”广告吸引流量、获取客户信息。
立即消除黄金也被命名在营销和宣传技巧。《通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安易花”APP的宣传存在夸大和误导立即,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语句。贷款实际年利率为7.2%-36%;“极速借阅权”弹出窗口显示“免费领取”。单击将消费者导入联合贷款审查流程。
吸引广告流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营销技巧。然而,为了吸引眼球,消费市场的营销宣传却屡屡被监管机构点名。“翻车”的背后,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焦虑”。
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从2010年的4家增至2020年底的27家。以平安、小米、蚂蚁、唯品会为首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头部机构、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即刻消费金成立于2015年,背后的大股东是上市公司重庆百货(600729),持股33%。行业内,即时现金亏损和外资控股的捷信现金亏损的合资公司,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占行业总资产的50.5%。这三家公司都报告了上市信号。
2020年,即期套现收入将出现近四年来的首次下降。主要原因是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两个主要收入项目中,净利息收入为92.7亿元,同比增长17%。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亿的同时,支出却高达33.7亿元,净支出17亿元,比去年10亿元的净收入下降了270%。
对比贷款利率的收支可以看出,主营业务中的利息差收入被即时剔除,而手续费和佣金则占了一笔亏损。宝信财经首席经济学家郑雷认为,可能是公司扩张太快,抢占市场,不计成本。
同时,银监会指出,与某银行的联合贷款合作协议未按贷款承诺比例分担风险。存在贷款利息作为服务费支付给合作银行的情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俞灵渠表示,联合贷款投资比例没有按照贷款承诺比例分担风险。事实上,本质上,银行外包了风险管理。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前明确表示,风险管理不会外包,因此设立了服务费以避免监管。
贷款利率为什么「高」?
由于资金来源和受众的不同,消费贷款的利率通常远高于传统的个人贷款。通报称,“安易华”贷款实际年利率为7.2%-36%,以某安易华APP贷款测试为例,该笔贷款由即时套现和银行共同出资,由保险公司承保。整个贷款申请过程没有提前告知被保险人个人保证保险的费用,对关键保险条款也没有提示和说明。
就贷款产品官网和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App页面披露的信息来看,在今年3月杜南的测评中发现,当时19款贷款产品中,有7款只显示了最低的日利率,而没有明显标明利息以外的贷款费用,包括服务费、手续费等增值费用。
但在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借款合同中,对费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除了利率,还包括服务费、保证保险等费用。这些费用折算成年化综合利率往往大大超过贷款本金设定的利息。
零点研究院院长余百成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利率高有几个原因。一是客户下沉使得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普遍在3%以上,波动较大,贷后管理成本高,有的需要引入担保机构;二是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高于银行;三是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依靠线上和合作伙伴获客,获客成本高;第四,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平均借款金额较小,相比客户风控成本相对较高。
余百成指出,虽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科技降低了运营成本,但由于上述原因,借款人综合年化成本基本在IRR的36%以内,部分公司控制在24%以内,仍处于下降趋势,但仍远高于银行。
还需要指出的是,即期减保费业务存在监管套利。银监会指出,在与合作银行的联合贷款业务中,通过即时剔除款项收取借款人保费并定期划转给合作保险公司的方式,代表合作保险公司代收代付保费的行为,但不具备保险中介资格。在业务环节加入保险经纪公司后,并未改变保费代收代付的行为性质,存在监管套利。
宝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小贷和消费公司起到了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的作用,也就是“万能”的“万能”,但其贷款价格普遍很高,一点也不优惠。类似的问题在其他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资金立即被淘汰成为代表性案例,也反映出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存在的乱象。基金公司的淘汰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资金成本优势和风险管理能力。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阳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