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赚钱(赚钱网站)
案例解读
冒充正规贷款公司的客服,电话诱导受害人添加事先准备好的微信号,然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提成。上游犯罪团伙再通过微信进行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近日,通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处被告人华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判处何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你好,请问需要贷款吗?”2020年底,小辉接到一个自称“百度钱花”的客服电话。“我最近很需要资金周转。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百度有钱花’是比较正规的贷款公司。”小慧说,她加了客服提供的微信号后,对方表示自己是贷款专员。按照信贷员的提示,小辉下载了APP,申请了5万元贷款。之后,信贷员以注册会员、交押金为由,骗取小辉8万余元。直到有银行工作人员给小惠打电话提醒她可能被骗了,小惠才发现联系不上对方。2020年12月底,公安机关将华某某、何某抓获。
随着案件侦查的逐步深入,一种通过“电话引流”为上游犯罪团伙提供“客户”的新型作案方式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给小辉打电话的人是何某。2019年初,她应聘到华某某的公司做电话客服,但不是“百度有钱花”的客服。据何某在案发后供述,她每天只需按照华某提供的电话号码和脚本,引导受害人添加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微信号,成功添加一个微信号,就可以获得10元的“提成”。从入职开始,他就冒充过蚂蚁微贷、小米金融、江苏福彩等多家贷款和福彩平台的客服。只要“一条鱼上钩”,就算完成了一个任务,他也会自己去寻找下一个“猎物”。近年来,他获得了1万多元的非法收入。
据承办检察官介绍,华某某是这个“电话引流”犯罪团伙的组织者。2019年以来,他雇佣多名员工在金融、福利彩票平台上冒充客服。他每成功添加一个“在线”提供的微信号,就能拿到35元的“提成”。一段时间后,华某某不断接到客户称被骗的回访电话。另外,他的手机卡被举报为“骚扰电话”,经常被屏蔽。他意识到自己的“上家”可能在从事网络赌博或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但为了赚钱,他继续进行电话引流,共获利5万余元。
2022年3月30日,该案移送通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华某某、何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通过电话提供推广、引流,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面对检察官的讯问,两人均表示认罪服法,并主动退缴违法所得。
检察官提醒
“之前我们办理的很多电信诈骗等案件中,这些电话引流的犯罪行为,大多是诈骗团伙所为。本案中,华某等人相当于承接了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网络犯罪团伙的电话引流‘外包业务’。”检察官介绍,这种犯罪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形成了网络犯罪的黑色产业链,也给全链条打击网络犯罪带来诸多挑战。同时,检察官也提醒大家,在应聘公司客服岗位时,要充分了解岗位职责,一定要警惕冒充其他单位进行“电话引流”,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来源:通州检察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龙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