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简历(褚时健出生在哪里)
楚石坚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你肯定听说过香烟品牌“红塔山”;你可能对香烟不感兴趣,但你一定吃过蜜橘,也就是著名的“褚橙”。
没错,今天的楚就是中国无数企业家的教父——“烟草大王”和“中国橙王”楚。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穷孩子早当家,商业天赋初显。
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15岁那年,父亲去世,他辍学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到大街小巷卖自己酿的玉米酒。
他21岁参军,22岁母亲去世,两个弟弟战死沙场,失去亲人的楚也因为历史原因被送去劳改。36岁那年,他完成劳改后被调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糖厂当副厂长。
面对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糖厂,楚没有放弃。他潜心研究制糖技术,节约燃料,提高产量,使糖厂一年后扭亏为盈。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中国烟草大王的诞生同时充满了危机。
1979年,51岁的楚被任命为云南玉溪卷烟厂厂长,当时该厂也濒临破产。来到卷烟厂后,楚看到了一片破败的景象。谁愿意接手一个设备陈旧、工人懒惰、工作被动、根本没有管理的工厂?楚石坚是心甘情愿的!
楚国的石坚,一个乐观的人,开始以不屈不挠的力量努力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突破了所有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问题一:工人态度消极,工作懒散。楚石坚刚到卷烟厂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当时的烟厂环境差,生产车间破旧不堪,煤烟能呛人,烟灶让人出汗。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工人平均工资不到30元。
尤其是职工宿舍,20多平米的小房子,挤着一家三代七口人。厨房是公用的,院子另一角的厕所也是公用的。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这种条件下,工人们怎么能积极参加卷烟厂的工作呢?当时,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投资一百万元重建职工宿舍。周围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忽悠大家。结果,4个月后,一栋新宿舍楼拔地而起,工人们顺利搬进了新宿舍。从那以后,楚工一直跟着始终不渝。
两个问题:落后的烟草制造技术。
楚克服一切困难,引进国外技术,积极学习国外制烟知识,带领卷烟厂的技术骨干刻苦钻研烟草技术。
问题三:生产资金短缺。
一向胆大包天的楚果断将工厂抵押,换取银行贷款,烟厂得以正常经营。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不得不说,楚石坚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出身贫寒的他深知基层员工的痛苦,但工人的辛苦却没有得到回报。对他们强调所谓的奉献是徒劳的。只有先为员工谋福利,他们才会有发展工厂的决心。可以说是“你让我免去后顾之忧,我给你擦地板”。
此后,在楚的领导下,玉溪卷烟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6年,楚石坚进行“一车间”革命,建立“三位一体”体系;1987年,玉溪卷烟厂成为全国同行业第一;1988年,“红塔山”成为玉溪卷烟厂第一品牌;1993年11月28日,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玉溪卷烟厂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总资产3000亿元,年收入近2000亿元。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从此,立下汗马功劳的楚成为云南乃至全中国的“财神”,名副其实的“中国烟草之王”。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抵挡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在玉溪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想发财,你应该去找楚石坚。离楚石坚近的亲戚,发财也不远了。”
被大家追捧的楚石坚,亲手把企业推向世界前列,让企业盈利上千亿,但作为英雄,他的月薪和普通员工差不多。在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情况下,楚的心理逐渐失衡,他原本正直的人生开始偏离航向。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95年,一封举报腐败的匿名信将一代“烟草大王”拉下神坛,轰动全中国。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和业内人士都联名为楚求情,认为他的贡献是可以抵消的。虽然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但他犯了罪的事实是不容忽视的。法院一直强调“判决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能让楚石坚为难,但不能让后人传话。”由于楚身份的特殊性,这个案子花了四年时间才审理完毕。最后,朱石坚被发现贪污174万美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03狱中丧女,一代“烟草大王”何去何从?
楚石坚不仅自己抵挡不住诱惑,还默许家人收受他人贿赂,导致家人在受贿枉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楚入狱时,他的妻子马静芬和女儿褚英群早已被拘留。由于无法忍受牢狱之灾,她的女儿于1995年在狱中留下一封信后自杀。这无疑给了已经深陷低谷的楚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位70多岁的老人的生命走到了惨淡的尽头时,楚却强烈抵制这一切,在狱中积极改造。由于他的良好表现,楚石坚的刑期减少了17年。此时,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获得保外就医,但活动范围仅限于哀牢山。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4“烟草大王”落幕,“中国橙王”正式亮相。
褚,74岁,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丧女之痛,儿子出国受重创后,与妻子马静芬在哀牢山度过晚年。也许上帝不忍心埋葬一个商业天才,为他关上一扇门,同时又为他打开另一扇门。
哀牢山的楚石坚承包了2400亩山地,和妻子一起种蜜桔。然而,一个橙子从种植到收获需要6年的时间,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楚已经近八十岁了。然而,楚石坚对哀牢山上弥漫的橙香充满了期待。
作为中国企业家的教父,楚依然是很多中国企业家崇拜的大师,尽管他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比如潘石屹,万科的王石,联想的柳传志等等经常去哀牢山看望父母。
王石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楚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企业家的骄傲。所以我每次去看他,不能说是拜访他,而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向他学习。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而楚石坚则是“十年磨一橙”。年近八旬的楚石坚经常穿着马甲,戴着草帽,日夜守护着自己的2400亩蜜桔,下大力气研究种植技术,向果农请教种植经验。几年下来,他的技术不亚于几十年的果农。
楚石坚忍受着身体不适和环境的艰苦。最糟糕的时候,他甚至为了20美元和农民讨价还价。
好事多磨。楚石坚成功了。2012年,在电子商务的帮助下,他种植的蜜桔因为酸甜可口,在农业界爆红,年盈利3000万元。楚石坚又成功了。10年后,他又重新站了起来,成为“中国橘王”,他种的蜜桔也叫“褚橙”。
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褚橙被投诉口感大不如前。楚带领技术骨干调查,发现是果树种植过于密集,光照不足造成的。
为了提高褚橙的口感,稳定褚橙的声誉,褚石坚再次发挥他大胆的改革精神,忍痛砍掉了37000棵果树,重新种植。
改良后的褚橙味道比以前更好。虽然价格比其他的贵,但还是供不应求。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生总有起起落落,精神终能传承。
经历过人生悲欢离合的楚石坚在接受采访时说:“最近几年,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来找我问,‘为什么事情总是失败?’我说,你想简单点。你总想走运,靠大树。没那么简单。我90岁了,还在摸索!"
正如楚·石坚在他的自传中所说,“我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到现在,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没有那些收获和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楚石坚。”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起航的时候,无数人被风浪击倒,一些人失去了生存的信心。有些人干脆躲在荒岛上闭关自守,但有些人会顽强地扬帆远航,再次与风浪搏斗。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楚石坚获得了“烟草之王”、“中国橙王”、“企业家教父”等诸多荣誉,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卓越能力,更因为他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一生不畏艰难,不气馁,始终满怀希望,奋勇拼搏。这种精神值得年轻一代传承下去。毕竟,只要精神不破产,好事总会发生。
正岛的创始人曾问楚的墓志铭。楚石坚盯着刘东华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吐出五个字:“楚石坚是头牛!”
楚,真的很牛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夕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