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

早年在日本失传,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南宋山水画《寒江独钓》,据说是马援所作。画家用极其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渔夫独自在河中心垂钓的形象。他的笔触虽少,却有着浩瀚江水的感觉,呈现出一种如诗般耐人寻味的意境——一人一日舟,传达出独当一面的苍凉状态。

但金哲在《一幅画中的人生:中国画的秘密记忆》中提到,2012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修复这幅古画时,发现帛书上下两端有严重的横向裂纹,这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其实是头和脚被砍掉后剩下的部分。这幅画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剪下来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画中渔夫的比喻是什么?

金哲在《画中人生:中国画的秘密记忆》一书的序言中说,在中国古代,绘画往往被视为最后的技艺,画家从来不是直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然而,在聚光灯照不到的阴影里,他们用画笔记录当下,追忆过往。借助一幅古画和后人的题词,我们可以回到一个尘封的历史场景。有一个朝代的兴衰,预示着几代人的兴衰;也许只是再一次空山雨过后,地上飘落的红色激起了寻找者的情怀。

通过卷轴,金哲看到了所有活着的人——这也是古画最吸引他的地方。他试图还原画中对应的历史场景,潜入画中人的深层内心世界。“每一幅画都指向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诠释画中情感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特定时代气质和性格的追求...虽然书中的场景和情境的存在形式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喜怒哀乐、得失沉浮、生老病死,都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

以下内容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授权的《画中人生:中国画的秘密记忆》,对原文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插图都来自这本书。

作者|金哲是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画中生活:中国画的秘密记忆》,金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4月。

1817年初的一天,22岁的杨基诺信了的命,临摹了一幅传世的南宋画。

这是一幅神奇的画。在传入日本的近300年里,日本画坛最著名的卡诺画派为之疯狂。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寒江独钓图,(传)【南宋】马援,绢本彩色,26.7×50.6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画中生活的图解: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就像江湖人对武林秘籍的推崇一样,所有的坎耶派后人都把临摹汉江独雕视为高级画艺的一大要义。菅野派“三大画师”之一的袁心和留下了一份,这次终于轮到养心和第八代传人的掌门人菅野派了。

南宋《马援传》原本构图简单,除了一个人在船上钓鱼和微微荡漾的水线,其余都是留白。但猎界的行家都知道,越是惜墨如金,越考验你捕捉笔墨间韵味的能力。

狂放不羁的袁鑫继续在这幅已经极简的画面上做减法,干脆把雨棚和钓具删掉,渔夫的模样变得更加肆意颓废。他以原画的题目,画出了心中的浪人版渔夫。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左:菅野养心画;右上:菅野元信画;下图:菅野的隐居画作。(画中生活的图解: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谭佑是个和尚。他性格温和。他只是在人物的姿态和船的倾斜度上做了细微的调整,让画面有了更舒缓的情绪。

成名后的少年阳信极其自负,试图做一个完美的复制品。事实上,如果不是帛与帛之间的颜色差异,这两幅画几乎难以区分。

《寒江独钓》这幅画到底是什么?

在临摹的过程中,画家难免会映射到自己的影子里,对原画进行适当的变形。

更何况这幅画连原作者都不认识,却像是在学什么东西。这时候原画的本意已经不重要了,是临摹者的意图在借题发挥。

南宋马援传世的《寒江独钓图》到底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在冰冷的河水里独钓。但是,也不一定是这样,甚至可能是被题目本身在玩。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幅画中一些最引人注目但经常被忽视的细节。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衣着精致的“渔民”,整齐摆放的竹帽。(画中生活的图解: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首先,渔夫的样子。在寒冷的天气里独自在汉江里钓鱼,却穿着薄薄的长衫,戴着戴复古的头巾,连鱼竿都是那么精致。哪里是正经的渔夫,明明是个有钱有闲的书生,还真的不怕冷。

其次,雨棚上的钓具和帽子。桑葚帽是正经渔民用来挡风遮雨(雪)的。在这里,它们被整齐地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就像为了摆拍而刻意比较的形状。

回想一下上一张的雪钓图,看看下一张的江雪诗意图,或者看看同样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明代朱端的《寒江孤钓图》。照片中的渔民在冰冷的河水中瑟瑟发抖。

很明显哪个士大夫利用了题目,哪个才是真的孤注一掷在冰冷的河水里钓鱼。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寒江独钓图,【明】朱端,绢本彩色,171.9×109.0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画中生活的图解: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卸下钓具和帽子的行为,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暗示。

《寒江独钓》的画题出自唐代柳宗元名篇《江雪》,原是表达诗人的孤独与超然。很多人也用孤独来形容马援的《寒江独钓》。但是,这几乎都是从画名上先入为主的理解。

如果抛开所有的预设设置,仅仅从画面来看,其实只是一种沉浸的状态。

广阔的白色空间是一片广阔而平静的烟浪,船身微微向人类一侧倾斜,溢出几道淡淡的水线。垂钓者俯身观看钓线的运动,仿佛屏住呼吸,完全投入到钓鱼的乐趣中。

画家在画面中注入了温度和稳定,以冲淡“一个老人在冰冷的江雪中钓鱼”的孤独和寒冷。明白了这一点,回过头来看,那些被闲置在船篷上的钓具和帽子,就更有意义了。

哪怕是“斜风细雨”,也还是要“绿帽绿蓑衣”。在这幅画中,没有必要穿李。这里的渔民不再是末世失意的文人,也不是风雪里瑟瑟发抖的渔民。

脱下钓具和帽子的动作,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暗示——一种繁华世界的暗示,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有一个安定而平静的精神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郑谷的雪诗在后世不被欣赏的原因。《全州赋志》中记载的北宋书法家刘涛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寺院叫入禁地,值大雪,好写草书雪诗。唐涛和郑谷的诗《茶烟湿僧院》有四句。看到他第一本书里的“乱”字,我也不怕,因为我问“你老师是谁?”是的,“我没有老师。”不说要什么就退出。晚年受困,在灵泉院读书,取名灵泉山。

——甘龙《泉州府志》卷五十四

难道真的是刘涛的“乱”字写得太难看,所以失去了兴趣,甚至断送了自己伟大的事业?苏轼与刘涛交好,“尝其书,谓其妙多才”(《甘龙全州志》卷五十四),故此猜想不太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在惠宗想象的太平盛世,郑谷末年的和尚家怎么会下雪呢?

南宋皇帝对渔民的生活一直有一种神秘的向往。

画上的“坤宁秘戏”铭文告诉我们,这幅画出自南宋皇城坤宁宫,由宁宗朝皇后杨收藏。

当时尚未辞世,又因他是宁宗、杨皇后最宠爱的宫廷画师,又善于在画中留白,所以这幅没有署名的画很容易归于他的名下。

既然是给皇室的作品,这就印证了前面说的画中的寓意。甚至可以大胆猜测,画中国书生模样的渔夫,就是宁宗本人,就像在登山步道,月下赏梅花,松下看瀑布(宫廷画师的命运)。

南宋皇帝对渔民的生活一直有一种神秘的向往;

《谁是云上的渔夫》是一个愚公,一叶为家空。

光波,微风。睡觉的窗口是在白天。

——赵构《渔父词》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开窗而眠图》,【南宋】,佚名,绢本,24.8×52.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浮生图: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这首词是皇帝写的,这首词是孝宗皇帝写的,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渔夫在刘岸边的船上睡到中午,伸伸懒腰,打个哈欠。

宁宗从祖上继承了这个传统。在今天马援为他所作的《宋帝主张书》中,有这样一页改编自范成大的诗画《武Xi道中》:

把船拴在绝壁上,岸边桃花柳烟。

看山水到月明,躺着听渔人吹短笛。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宋帝命题书中听笛》,[南宋]马援,绢本彩色,28×27cm,私人收藏。(画中生活的图解: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从这个角度来看,“独钓寒江”似乎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2012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对这幅古画进行了全面修复,发现帛书上下两端存在严重的横向裂纹。这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其实就是头和脚被砍掉后剩下的部分。参考基诺元信(1476-1559)的临摹,这幅画应该是在传入日本不久后被剪成现在的样子。

日本人喜欢中国画,但不习惯几种情况下的欣赏方法。他们把带回来的画册拼接起来,剪成长卷,装在茶室里有挂轴的壁龛里,可以一边喝茶一边默想画作。

马援传世的这幅《独钓寒江》是被裁剪出来的典范,而马援之子马林的这幅《夕阳风景》则是从画册书页中拼接成垂轴的典范。

头图是什么(在线识别图片找原图)拼接后的《夕阳风景》。晚霞山水,【南宋】马林,绢本设色,51.4×26.6cm,金根艺术收藏。(画中生活的图解:中国画的秘密记忆)

剪下来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对应“寒江独钓”的主题,大概描绘的是西部寒鸦老树,千山暮雪。谁能保证不是《开窗而眠》《听箫声》里的柳岸和暖阳?

也许他脚下的河水并不冷,它的边缘原本是一片多风的河岸,春暖花开。

原文/金哲是

摘录/安业

编辑/罗东

校对简介/刘保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