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是哪个省(柳州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
除了名气已经够响的桂林,还有不得不提的首府南宁,最不可忽视的地方是自治区北部重镇——
柳州
柳州市全景。
摄影/甘霖
现在很多人知道柳州,但大多是因为螺蛳粉。然而,如果你有机会注意到,当别人提到桂林的风景时,一个柳州人面部肌肉所表现出的不易察觉的不屑,当你把电视上的五菱汽车、两针牙膏、金嗓子宝藏罗纳尔多与这个既不是省会也不是“世界第一”的“小城市”联系起来时,你就会意识到:
真的是淹没在刻板印象中的内城。虽然,即使在存在感较低的广西,柳州也没有得到什么名气,但它蓬勃的内力,它惊人的剥皮,绝对能给那些只知道它有螺蛳粉的人以强烈的认知冲击。
以刘的名义:
柳州与刘的不解之缘
柳州有个好听的名字。柳树是一种精致而多情的树。天上的星星中,南方朱雀口中有八颗星,排列成优美的形状,形似柳叶,供柳树倒伏。有人认为柳江、柳州的“柳”字是因为其地理与星宿的对应。
柳州所在地区有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图为柳州鹿寨县喀斯特山区。
摄影/ke0v0
还说柳江水流湍急,汉代称之为柳江。因其不雅,后成为“柳”。这样的考证自然少了很多浪漫。幸运的是,至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人,因为住在流下,人们称他为刘姓始祖柳下惠,成了当时的“男德标杆”。他的后人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宫廷级人物。由于年轻时的一场激烈的政治改革,这位伟大的诗人被长期流放到南方。柳州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广西柳州的地理位置。
制图/孙露
那一年,一位满怀心事的大诗人,正带领着当地人民在柳江畔实践着他的农业改革工程。看到学校生机勃勃,形势喜人,他心情大好,写了一首笑话诗,第一句是:
"柳刺柳州历史,植柳河畔."
就这样,四个柳字重叠在一起,这就是历史的奥秘。一年后,刘慈石在柳州病逝。他的才华和名望使他成为大师,被后世佛祖列入“唐宋八大家”。柳州,这个古诗词中的“百越文身之地”,也在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圈。
柳州市柳宗元雕塑。
摄影/周建
可以说,柳宗元的到来是这条岭南河流的第一次幸运,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曾经的“棺材之城”:
河水是如何保佑柳州的?
在刘慈石的时代,柳州无疑是蛮荒的。真正让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可见的,是棺材。
传闻柳宗元遗体送回陕西时,御中心的人第一次看到了柳州棺椁的独特品质和精良工艺,被已故的大文豪带了过来,柳州棺椁一战成名。
柳州河上游的山上盛产木材。
图/人民视觉
不用说,像乾隆皇帝在江南吃饭,这个故事大概是后世的棺材商人杜撰出来的。但一个事实是:自宋代以来。柳州棺材,因其绝对可靠的质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殡葬用具。
如今,棺材已经成为柳州最受欢迎的文化象征。一个真心祝福你的柳州男人,甚至会送你棺材工艺品作为礼物。一口小巧精致的棺材,放在客厅,放在车头,升官发财,开了镇宅。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在数百年棺材文化的熏陶下,柳州人早已学会以最坦荡的姿态面对这个狭小的木箱里折射出的死亡。
柳州寿材作坊师傅在加工寿材。
摄影/周建
柳州的棺材之所以质量上乘,销往世界各地,就在于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
我们来看看柳州在整个广西水运体系中的地位:柳州境内,水量丰沛的龙江、榕江、洛江三条支流先后汇入柳江。也就是说柳州是三江汇合的地方。那么,来自这三条河流上游的水、人、物,自然汇聚在柳州。
柳州上游三条河流来水示意图。
设计/裕丰安防
再看柳州城市地理的细节:在桂北壮美的喀斯特峰峦中,柳州位于相对平坦的桂东盆地。和桂林一样,除了美丽的石峰点缀在城市里,用作天然的公共公园,柳州整体上还算平坦宽阔。在这里,柳江竟然直接做了一个近90度的大弯。这种蜿蜒曲折的河水,是风水学中典型的“情水”,是最有力的聚人之道。
柳州市中心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过。是因为这个被柳江掬起的“锅城”,有着美丽的景观:可以容人,可以集货,可以经商,可以养旺宗族。
流经柳州市的柳江。
设计/裕丰安防
不难推断,当年柳江上游村民收获的一级杉木,是由商船配送到风起云涌的柳州城。城中世代传承的商人和工匠开设店铺,加工出售,逐渐形成了棺木产业集群。
柳江沟通的西江流域是广西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水路。南可达广州港出海,北可通过灵渠沟通湘江和长江。材料进来,货物卖完,一条完整的棺材产业链自然形成。
宽阔的柳江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航道。
摄影/周建
这种地理优势,当然不仅仅是比棺材便宜。柳州作为整个西江航线上最受欢迎的城镇,在改地为河之后,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扬子江上著名的武汉、重庆的所谓“港口文化”,柳州也有。
现在柳江上的水上巴士。
摄影/范科军
北方湖湘的野习,加上沿河来往的商贾,使得柳州处于岭南,但楚风弥漫。要知道,直到现在,桂东流域的河流里,柳州人和桂林人说的普通话,可以和很多湖北人、四川人无障碍交流。
移民也带来了品味的改变。很多外地人觉得广西人能吃辣,刻板印象其实是柳州螺蛳粉。这真的扭曲了很多广西人。事实上,广西很多地方都不吃辣,尤其是桂东南,物产丰富,山珍海味十足。人们的食物口味清淡高雅。只有广西东北的柳州和桂林人受到湖湘文化入侵的感染,把一个省的名声带了回来。
酸辣螺蛳粉汤底。
下图/吴雪雯
更有意思的是,柳州不仅能留住移民,还具备大量输出移民的能力。
在700公里外、客家人环绕的江西赣州老城区,人们说着和柳州人一样的方言。这就是语言学上著名的“赣州方言岛”。原因是明代柳州移民到赣州。今天,大概是因为力量薄弱,赣州方言岛正逐渐被周边方言蚕食,呈现消亡之势。越来越多在赣州老城区长大的人声称,只有去柳州旅游才能找回“童年的感觉”。
柳州街景。
摄影/吴雪雯
总之,纵横交错的河网,众多的码头,熙熙攘攘的商埠,移民,这些躁动不安的能量和事物,让柳州的风土包容而灵动。这种开放自由的氛围也为这座城市未来的产业发展培育了深厚的土壤。
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现代工业文明偏爱柳州。一方面始于新桂系军阀在此投资设厂;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铁路的建设。要知道,现代的铁路就像古老的河流一样,对这个桂北的美丽小城特别有好感。
刘铁大桥。
抗战时期,柳州的工程师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将柳江铁路桥拼接到极限,使黔桂、湘桂铁路在此交汇。这直接奠定了柳州作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州成为刘娇线的起点。这些因素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柳州铁路局是全国唯一一个不在省会城市的铁路局。
柳州铁路交通位置。
制图/孙露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政权和交通系统的双重加持下,柳州进入了工业化的狂飙突进时期。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亲自决策,上海、武汉等超级城市的大量工厂和工人陆续迁移到柳州。这次产业迁移对柳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柳州人至少有一半是上海工人的后代。
柳州的工厂和山。
摄影/ke0v0
柳州成了绝对的工厂城市。无论是钢铁、机械等硬核重型工厂,还是纺织、日用品等规模或大或小的轻工业工厂,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工厂形式,在当年的小柳州几乎都能找到。
工厂的烟囱连同旁边的喀斯特峰峦高耸入云,柳江两岸铺设了大量的宿舍区。迷人的自然风光混合着浓烟滚滚的冰冷厂房,成就了桂东盆地当年最神奇的景观。
柳州市工业景观。
摄影/ke0v0
上世纪80年代,积累了共和国制造业深厚内功的柳州工厂开始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从轴承、齿轮等机械零件,到牙膏、肥皂、电风扇等生活用品,柳州人“什么都做,什么都赚钱”。这座广西小城不仅自给自足,而且畅销全国。市民生活的便利和优越不亚于任何传统的繁荣城市。
柳州,制造业,实用主义。
设计/裕丰安防
柳州孕育的这些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聪明、实惠。毫无疑问,融入这一理念的成果就是喊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的柳州汽车工业。
柳州汽车生产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军阀时期。柳州机械厂及其衍生工厂先后生产出木炭卡车、飞机、柴油机、拖拉机甚至缝纫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柳州拖拉机厂开始研究家用面包车。因为他们的主要仿品是日本的三菱vans,所以有一个比三菱更大的名字:五菱。
如今的柳州宝骏汽车生产基地。
摄影/周建
世纪初,五菱和很多国产汽车品牌一样,遇到了发动机技术瓶颈。经过一番权衡,五菱决定将大部分股权交给外资,以换取核心技术。唯一的条件就是把所有配套厂家都留在柳州。
背后的故事众所周知。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厢式货车完美传承了柳州工业惠民便利的精髓。五菱洪光被授予“神车”称号,驰骋全球,成为无数劳动者致富路上最可信赖的伙伴。
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车间。
摄影/卢玉坤
如今,拥有四百万人口的所谓“中小”城市柳州,其实是中国四大汽车城之一,也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汽车生产基地的城市。
今天走在柳州街头,你会直接感受到它作为汽车城的独特景观:到处都是宝骏或者五菱生产的这种小型电动车。他们无处不在,数量众多,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城市是不是连小学生都持有驾照。
柳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小型电动车。
摄影/周建
如果你现在移民柳州,第一件事当然是花4万元(含政府补贴)买这样一辆车。充电方便,小巧灵活,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城市享受着近乎乌托邦的待遇。大家都开同一辆车,所以没有比较,没有歧视。你开着它走过一座又一座桥,品尝一家又一家粉店,穿梭在柳江两岸。
作为广西的一个城市,柳州街头当然有很多电动两轮车。
除了随处可见的赛博朋克汽车,柳州还有很多工业特色的城市景观。比如这里的垃圾桶安装了太阳能充电板,可以让桶上的蝴蝶图案在夜晚闪闪发光。比如柳州的高楼异常多,20层以上的高楼就有1300多栋。柳州王迪大厦高303米,共72层,是西南非洲首都第一座300+高的建筑,也是广西最早的第一高楼。一个外国人走进电梯,常常会感到恍惚,忍不住叹气。他想不到,小柳州的城市建设发展比很多省会城市还要强。
当然不只是螺蛳粉
柳州不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即使在今天,这个城市也没有自行车共享服务。但它存在于许多资深旅行者的宝藏清单中。要知道,那些有经验的旅行者不仅仅是为了螺蛳粉而来。
别忘了广西是自治区,柳州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居住。
摄影/周建
首先,如果你想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喀斯特峰峦中崛起的城市,除了最典型的桂林,柳州绝对值得一看。应该说,除了柳州没有桂林象鼻山得天独厚之外,这两个城市在平均观感上确实各有千秋。
工业污染问题过去确实困扰过柳州,但是经过近30年的治理,现在这个城市基本没有污染问题了。
柳州市民丰富多彩的水上活动。
摄影/周建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以重工业为支柱的城市,地表水水质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柳江上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世界级的水上运动比赛。如果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游泳运动员,你可以放心地跳进柳江游泳。
据说柳州有30多万株紫荆花。每到四月,香花满树,绚烂无比。落花时,柳江波涛汹涌,花瓣纷飞。在山峰上,在水的岸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柳州的花景和中国任何一个以花闻名的城市一样震撼。
柳州街头盛开的紫荆花。
摄影/周建
当然,作为一个以一碗螺蛳粉闻名的城市,讨论柳州,美食自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正如我前面所说,讨论广西的食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广西不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统一饮食风格的省份。至于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柳州,在传统重口味的背景下,因为移民和工业属性强,这里的美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融合。
柳州街头的人们很挑剔。
摄影/吴雪雯
螺蛳粉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子:柳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喜欢吃宵夜。在厂里宿舍旁边的宵夜摊,大家吃完螺蛳锅还意犹未尽,干脆让店家在锅底放点当地的干米粉。这是最早的螺蛳粉。
柳州人心胸宽广,开放平和。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正宗”、“规矩”、“正宗”。只要符合你的口味,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螺蛳粉。
摄影/卢玉坤
比如来柳州吃本地螺蛳粉,想找“最正宗”的,绝对没有。每个螺蛳粉都不一样。有人着重田螺的清香,有人爱浓浓的骨头汤,有人倾向于用异常辛辣的辣椒,还有的炸鸭脚嫩滑无骨放肆。甚至近两年当地卖的最好的螺蛳粉也从传统汤粉变成了“油炸螺蛳粉”...总之这个年轻的吃货还是在柳州。
蜗牛鸭脚锅。
摄影/柳州思米、摄影/Bug创意
柳州的宵夜文化兴盛至今,螺蛳鸭脚锅依然是柳州宵夜摊的必备美食。甜甜的荔浦芋头和长满汤汁的豆腐脑,让这锅有了挥之不去的凝聚力。夜已深,风在吹。三五好友聚在巷子的拐角处啃鸭脚,然后烤一打生蚝,炒几碗螺蛳粉。谈兴淡淡的时候,悠悠散散,又是江城一个普通的夏夜。
柳树河之夜。
摄影/ke0v0
常年生活在世界上相对僻静的角落,柳州人更有底气冷眼观潮。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变化之中,谁也不知道这座被一条弯弯的小河环绕的古城,会为这个国家生出什么样的惊喜。
文当大崩驴
编辑|大毛驴
编辑| Neff
地图编辑|孙露
地图评论|和尚
设计|裕丰安防
头部摄影|范科军
图片|周建
未署名图片|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书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