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考研(税务专硕考研院校)
学院&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税务专业。
初试科目:政治、英语二、396联考经济学、433税收基础。
第一,关于择校和设置专业。
(1)考研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及考虑的因素。
我是中央财经大学税务专业的,所以考研选择面比较窄。基本上在专业领域,只有清北人比本科院校强。清华不招税考生,北大统考名额只有两个风险。复旦大学学费那么贵还需要租房没有住宿,综合考虑只能选择人大。而且人大在北京相关行业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应用经济学仅有的两所A+学科院校是。
(2)考研介绍及考研难度分析。
人大初试的分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个人认为这也和人大专业课的分数比较宽松有关。另一方面,人大433税务专业基础考试的内容是很有规律的,只要认真背下来就能拿到130+的分数。当然,北京老旱区的英语和政治还是需要额外努力的。在专业课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英语政治至关重要。
第二,初体验。
数学:
1.4月中下旬,朱杰网络课程基础部分+高数讲义结束,核心笔记+高数800题开始;
2.5月上半月结合讲义听线生成基础在线课程,同时继续做核心笔记+800高数题(尽量5月中旬做完),5月下半月结合核心笔记巩固线生成部分;
3.6月上半月开始结合讲义听概率论基础网络课程,同时开始做800行生成部分。6月下旬,结合核心笔记巩固概率论,完成800行生成部分;(6月复习任务会更重。)
4.7月上半月完成800题概率论部分,7月中旬尽量完成所有核心笔记、基础网课+讲义和800题,7月下旬从零开始加倍巩固之前的错题;
5.8月份进入网络精修班,将之前的知识点全部总结串联,查漏补缺。现阶段不建议大量刷题(精读班的配套讲义要完成),加深思维印象,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如果有必要,可以自己简单的把白纸上的框架知识背下来;
6.9月正式进入刷题阶段,396数学部分要以满分为目标,提高正确率。9月份每周3套练习,主要是基于上一年的真题保留,数学的真题保留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考前模拟;
7.10月份开始做张雨悠的题库做推广。我不需要每天做太多事情。这个时候,我会专注于其他科目。我能做1-2页的高数,线性生成,概率论,一直放在手上。我将在十月份完成整本书。优秀题库大概有15%的问题。如果太难,可以暂时放下,回头再看;
8.11月,市面上各种模拟题陆续出版。《张羽的最后四卷》、《陈坚的第十卷》、《赵鑫全的冲刺》、《四卷预测》、《八卷预测》等由(原名王成)主编。所有这些建议都可以在12月中旬前买入并完成。
9.考前半个月数学占用的时间很少(数学的压力在前几个月)。我主要集中精力背政治和专业课,用之前留下的真题做两次模拟。记得掐时间打分(可以让人改作文)。然后有时间可以看看之前模拟题的错题。
逻辑:
1.八月前听逻辑的讲座还可以。不建议现在就开始大规模做操。当你厌倦了学习其他科目时,你可以听在线课程。注意搭配讲座实例来加深理解,但必须在7月底彻底理解所有的网络课和讲座实例;
2.8月,我开始购买赵鑫全经济联考的1000道简明高分题。有两本书(这两本书题量很大,我觉得没必要再买了)。每天能做20题左右,但是要隔一段时间做高级手册和模拟题。今天做进阶考试第二天就做模拟,到10月底这两本书就差不多写完了。逻辑重点是熟悉他们,两天不做我就生了。
3.8-10月,逻辑除了做396道数学真题,还需要做199道综合真题;
4.类比11月到考前这段时间的数学节奏是可以的,因为模拟卷都是套题,可以用数理逻辑一起做。
写作:
1.10月中旬前写作内容不需要看,性价比太低,不建议上课;
2.10月中旬买王成或者赵鑫全的写作分册,根据范文和讲解提炼套路框架,尤其是对论点有效性的分析。之后就可以自己写两篇了。
3.11月的模拟题不用全写,价值不大。写作分册一般都有真题。可以认真写五篇作文,然后根据答案进行批改,主要是看小作文有没有漏掉逻辑漏洞;
4.大、小作文之前留的两套真题从12月到考试都是在计时模拟中完成的,不需要写很多文章。认真安静的写这两个就够了。建议写完后找人纠正一下。
政治:
1.不建议在8月之前看政治。看了就忘了,浪费时间;
2.8月,我开始阅读徐涛的强化在线课程,并结合他的核心测试案例黄皮书。我只需要看精读,但是10月中旬要看完所有课程和核心测试案例。期间还要配合肖秀荣的1000个问题,强化印象,加深理解。易错题建议单独整理,方便考前集中背诵,这对客观题的准确率很重要(个人认为,如果二战政治准备容易很多,我只需要做10道。
3.11月份可以开始做小八,只做选择题。还有,你要整理客观题的要点,主观题不需要看;
4.在12月,我会得到小思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并专注于整理客观问题。主观题不需要直接回答,我会尽量早点背下来。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一些机构总结的陈词滥调。
英语:
1.英语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努力。4月到11月,考研单词看了两遍,真题(不含作文)刷了三遍,除了英语二最后三年的真题。第一遍做题加熟悉的单词,第二遍注重对长难句的理解,锻炼自己的长难句拆分能力,第三遍通读文章,提高自己驾驭全文的能力,发现提问规律。
2.英语作文建议从11月份开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参考市面上的模板和真题,总结提炼自己的模板,包括小作文的各种信函格式和大作文的各种图表描述。不要完全背诵和套用,容易得低分;
3.12月开始计时模拟,做最后三套真题(包括作文),考前再过一遍核心单词。
税法:
1.税法占专业课比重较大(80分),内容庞杂。7月底前要跟着刘颖看完东奥在线课程,同时要完成课程(包括各章节的题)(增值税出口退税部分不用看,人大不考);
2.从八月开始,我再做一次。第二次,我会专注于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建议在纸上形成思维导图,方便第三次复习巩固。第二次将在10月底完成。
3.11月,只看思维导图,回忆知识体系,完成第三次复习。如果忘了,就回去看看,同时和光四一起训练;
4.12月完成轻四,总结错题。这段时间,重点放在计算题(企业税、个税、消费税、增值税)的计算逻辑上,不要苛求太多零碎的知识点。
税收+税收征管+国际税收:
1.从9月中旬开始看A+的材料。这一次,你不用去背它们。重点是理解意思,对需要背诵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重要性在材料中标注);
2.10月中旬正式进入系统背诵阶段,循环重复巩固记忆,一直背到考前一分钟。人大出的题都很有规律,背诵是满分。建议整理公式,划分结构,不要大段背诵。
3.第三,复试经验。
(1)复试形式
网上面试,初试复试比例为6: 4,没有笔试。20年来首次采用网上提交笔试答案的模式。在规定时间回答后,在规定时间拍照并将答案提交到相应邮箱。这个过程会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网络问题没有按时提交后怎么处理会不会影响公平性?而且整个学院包括金融、保险专业的复试方式都一样,都是笔试,工作量大。同时21年取消笔试,改为综合测试。
(2)复试高分经验(总结为:储备+心态+模拟)
①前期准备:
1.简历:一份漂亮的简历“为了考研复试”。
2.信息关注:关注人大研招网动态,按时缴费,提交人大要求的各类复试审核材料。
3.硬件条件:复试设备,安静的复试环境,网络畅通,提前下载的app,双机系统。除了笔记本电脑自带的摄像头,还要准备一个摄像头。(建议网上复试通知发出后再买。出了任何差错。首先,网上报名当天会很麻烦,更别说真正的复试日了。)
②专业知识储备
这部分占150分(150/350),主要是回答抽奖中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
1.最重要的:收集整理各年真题的回忆,透彻理解真题。
2.回顾要点
一、金融:把书上所有的课后考点(包括初试)背下来。不用背初试那么多,只要记住相关定义和重点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有条不紊的表达自己,备考的时候多说话。(一般一个考点300+字是正常的。如果像背书一样回答,很容易显得死板。而且书面语和口语差别很大,一紧张就记不住,结巴。
二。国际税务:由于初试有一定的基础,你按照初试准备就可以了。这学期听了朱庆老师的课,发现回答国际税收部分其实是有一定逻辑和思路的。
三。税法:总论部分很重要,然后四大税务考点需要考前复习。
四。会计:重要性低于上一部分,关键在于第一章和熟记历年真题。
③综合素质。
这部分占100分(100/350),可以说贯穿了整个面试过程。
1.对个人的家庭和家乡的一些提问(在这部分的聊天中,偶尔会有一些所谓“吸引眼球”的玄学)
2.简历和简历问题
2.礼貌大方的谈吐和整洁的妆容。
3.积极的态度:不要问老师答什么,答不上来就一直说对不起。你可以试着回答: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有点忘了,但是。。。(与此问题相关的几点)。让老师觉得你在认真思考,不会让场面太尴尬。
4.即兴发挥和从他人那里推断的能力。
5.科研能力的体现。这里不是说你参加过什么科研项目,大大小小的创新,而是你是否真的在关注税收领域。建议掌握一些热点税收知识,关注人大财税学院微信官方账号,闲暇时阅读,看完之后用一小段话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要点,放在一个地方,考前看一下,加深印象。
④英语准备
这部分占100分(100/350)
如果说专业部分充满了随机性,那么英语面试就更是随机了。而且也是大多数同学最沮丧的par。大致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熟悉历年真题。背诵税务专业的基本词汇和常用短语,然后试着组成一句话。自己列个问题清单,每天张嘴,自问自答。克服精神紧张然后努力形成自己的回答套路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废话和非专业的常见口语套话(类似于:好了,谢谢你的提问。在我看来,我认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同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