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几个市(武汉有几个区和几个县)

湖北有几个市(武汉有几个区和几个县)位于光谷科技创新走廊上的国家记忆基地。(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薛婷摄)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力度,强化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措施,深化改革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率先实现东部地区创新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城市群是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格局的主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重要讲话

协调,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新型城镇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为湖北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集聚和城市竞争力。

牢记总书记指示,湖北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昂扬的姿态实施“一主引领、两翼带动、全球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推进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建设,引导各市州差异化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1万亿城市、2个5000亿城市、5个2000亿城市等。同时,大力实施县域经济“三个一百”工程(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县域经济实力增长在前[/k0/],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共同奏响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交响乐,为打造全国发展新格局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汉都市圈携手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全国九大中心城市之一”、“新一线城市”,大武汉十年来重现辉煌,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十大城市,2021年排名第九。

武汉作为湖北的龙头城市,GDP一度占全省近40%,2021年仍占35.4%,是华中第一大中心城市。

“一花独大非春”,“一城独大”不利于区域整体演进。纵观世界,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适应区域发展新趋势,我省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城市群,以城市群为动力,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制,推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三大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无疑是主引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以武汉、湖北、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流通枢纽”,这是我省加快建设全国发展新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举。

“武汉,每天都不一样!”在过去的十年里,武汉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7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9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21.35%、57.62%和90.47%。光屏端网络、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生物技术三大产业集群正加速向万亿级迈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新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一。存储器、商业航天、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提速。国家创新平台和两院院士分别增至143人和81人。高新技术企业8500多家,五年翻了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市场主体超过157万户,较5年前增长50%。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投资。

从“独舞”到“群舞”。近年来,武汉都市圈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占全省的60%。随着城市能级的快速提升,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科技创新之源、高端要素集聚、综合交通枢纽连接、开放交流等功能都在增强,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在城市圈内部,共同推进规划与合编、交通与网络、科技与科技、产业与链条、民生,深化创新协作、产业协同、市场联动、开放互动、服务共享,共同建设“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的现代城市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武汉通过高速公路网、高铁或城市轨道网与周边八个城市相连。7月17日,亚洲首个、全国唯一的航空空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通航。“花湖机场和天河机场正在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国际航空空客货运输‘双枢纽’,助力武汉都市圈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打造新的内陆'空中部出海通道',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信心满满。

工业科技合作。放眼武汉都市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总部和R&D中心设在武汉,生产基地设在周边城市。早在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就在孝感率先将旗下子公司华工高力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多功能传感器制造商,其温度传感器产品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2016年,昌飞投资建设了昌飞钱江科技园。此后每年扩大生产,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长钱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新伟坦言:“当初选择钱江,主要是看中了江汉盐化工的副产品,生产光纤预制棒的重要原料氢气。再说潜江离武汉近,物流成本低。”

把工厂开到天门的华世通公司,把R&D中心放在光谷生物城。华世通在光谷生物城资金、人才、租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70人的研究团队,全力攻关肾病聚合物、抗肿瘤抗体等创新药物。PD-1免疫抗肿瘤药物即将上市。

9月20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市在汉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建设“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金融中心、国家交往中心”的目标,重点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提升工程、武汉-湖北-黄煌交通增链工程、航空空客货运输“双枢纽”建设。四是通过建设科技飞地和离岸科技园,打造光电信息、大健康、智能三大科技创新产业带。黄石(武汉)离岸科技园作为全省首个科技“飞地”,已入驻企业60余家,被列入全省科技创新“十大品牌”。

今天的武汉都市圈充满活力,正在从发展型城市群向成熟型城市群迈进。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跨越、十年翻番”的要求,武汉都市圈加快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武汉都市圈是湖北经济发展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认为,武汉都市圈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其成长必将有力推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托起湖北南北两翼。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翔流域的省级副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宜泾都市圈,支持宜昌建设连接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级副中心城市”。

从“一主两辅”到“一主两翼”,十年来,襄阳、宜昌作为南北两翼的两个省级副中心城市和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1年,襄阳市、宜昌市GDP均突破5000亿元,加速中西部同类城市崛起,带动“石翔沈燧”和“宜景景恩”城市群经济总量分别突破万亿元。

看,襄阳已经连续跨越4000亿元和5000亿元两个台阶,2021年达到5309.43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二,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50强。正在全力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高新区综合实力跃居全国高新区第29位。2021年,襄阳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64个,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8个,比亚迪、郑达集团现代农业与国际商务区、贝特瑞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今年4月,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襄阳工业园项目一期开工,将建设30GWh动力电池及零部件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40亿元,有望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同时,襄阳都市圈一体化深入推进,着力打造向北向西开放的门户和连接武汉都市圈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一年多来,“石翔追随上帝”同频共振,“北阵”这一扇区发展迅速。2021年5月,从襄阳保康县到神农架阳日镇的包神高速正式通车,湖北最后一个不能通高速的地区神农架林区进入“高速时代”。随着郑万高铁的开通,“石翔沈燧”实现了四地高铁互通。

依托圈内汽车产量占全省45%的优势,襄阳、十堰、随州与武汉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肖涵随想10”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襄阳“中国有机谷”、十堰“中国养生谷”、随州“现代农业港”、神农架“中国药谷”建设大踏步前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链。“石翔沈燧”文化中心联盟和旅游联盟相继挂牌。4个地方推动建立了13个公共服务联盟,城市群内市县两级356项政务服务实现了异地网上办理。

看看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去年,宜昌GDP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16.8%。正在全力打造非省会的中西部龙头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公司、仪化、兴发、安琪酵母等龙头企业云集于此。2021年,投资320亿元的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邦普集成项目“同年签约,同年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可为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池正极材料,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将宜昌工厂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在宜昌集聚发展,为打造千亿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提供有力支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李平说。

义井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令人瞩目。宜景都市圈的使命是打造南、西开放门户,成为武汉都市圈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形成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硬链接通信速度提高,沿江高铁武义段、京京高铁、宜郑万高铁联络线等建设。正如火如荼。宋智高速公路、宜莱高速公路、宣县高速公路、鄂鄂湘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建设时。,区域性的“半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

行业联动频繁。一年来,宜昌、荆州、荆门三市联合申报“国家磷化工产业集聚区”,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首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宜昌与恩施共建鄂西南雾灵山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四地联合推出“宜景金根一卡通”旅游,成立“宜景金根”城市群创新联盟,启动“宜景金根科创走廊”规划。

公共服务共享。“宜景金根”城市群在总窗口开启政府服务一体化合作,发布首批171项总合作事项。门诊费用结算、劳动调解仲裁、公积金存款贷款等高频项实行跨地区办理。建立“怡景金根”远程评标合作机制,四地联合推进远程评标项目数百个,交易金额超过40亿元。

生态环境共治。(4)签署《宜景金根城市群生态环境合作协议》,建立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长江和清江流域。宜昌、荆州、恩施联合申报“风景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进入国家试点,荆门、荆州共同治理长湖生态环境。

9月28日,全长116.8公里的襄(阳)至靖(门)高速铁路正线开工,将成为襄阳都市圈与义井靖都市圈的重要纽带。

好风,凭借它的力量,送我去青云。今天的襄阳都市圈和义井京都市圈,犹如雄鹰的两翼,正在向着新的梦想飞去。

湖北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大事记

在2000年

湖北省开始提出“一主两副”的发展思路,即以武汉为龙头和主引擎,襄阳和宜昌为两个省级副中心城市,形成三驾马车带动全省发展的格局。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8”武汉城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即以武汉为龙头,鄂州等周边八市为辐射带动。

2008年十一月

我省决定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2012年5月

构建我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即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为引领,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四基地一枢纽”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将市州关系总体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形成区域全覆盖、各级统筹、多载体支撑、多平台推进的战略体系。

2018年10月

国务院公布并批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汉江流域10个市(林区)、40个县市迎来历史性机遇。

2018年12月

我省勾勒出以“一个核心带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两带”是指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小绥湘10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三区”包括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和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

2021年7月

我省提出“一主引领,两翼带动,全区配合”。原“一主”主要指武汉,后“一主”指武汉城市圈,两翼指石翔沈燧城市群和义井金根城市群。

2022年6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明确了各市州的发展目标。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建军整理)

湖北有几个市(武汉有几个区和几个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悦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