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和洋的区别(什么叫江什么叫河什么叫海)
作者/高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大家对海洋这个词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海和洋通常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洋”,用来表示被大陆隔开但又相互连接的广阔水域。
但是你知道吗?实际上,大海和海洋是孪生兄弟。它们是两种不同但相关的水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们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世界陆地和海域对比图
那么,海和海洋有什么异同呢?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海洋:我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海是什么?海洋是海洋中与陆地相邻的相对封闭的水域,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其中,水域开阔、与海洋相连的水道较多的海域称为“边缘海”,如黄海、东海、南海等。深入大陆,只有与海洋相连的狭窄水道称为“内海”,如渤海、地中海、加勒比海等。海洋的中央部分称为“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全球海洋分布图
海洋和大洋最显著的区别是它的大小:海洋很小。海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是整个海洋的主体,是名副其实的大哥;海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是海洋的附属部分,所以只能是小弟。因此,习语“望洋兴叹”而不是“望海兴叹”是合理的。
海洋和海洋的第二个区别是它的位置:海洋靠近陆地,而海洋远离陆地。由于陆地河流和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海水的水温、盐度、水色和透明度与海洋有明显的不同。比如黄海,因黄河曾经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水色偏黄而得名;纬度较高的渤海,由于黄河大量淡水的注入,盐度降低,每年冬天都会大规模结冰。由于海洋远离陆地,不受陆地水体的直接影响,杂质少,污染少,更清澈。中央洋很多水域的透明度可以达到几十米,大西洋的马尾藻海透明度最高,水深72米。
海和海洋的第三个区别是深度:海浅,海洋深。因为靠近陆地,海通常位于大陆架上,所以水深很浅。比如渤海平均水深只有18米,黄海只有90米,东海只有349米。除了北冰洋的平均水深在1200米左右,其他三大洋的平均水深都在3000米到4000米之间。由于海水较浅,从海面到海底有充足的阳光透射。再加上河流带入大海的大量营养物质,大海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所以渔场多分布在海里,比如舟山渔场。当然,海洋里也有很多渔场。由于海洋的深度,当冷暖洋流交汇时,底层冷水会带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涌入,从而形成丰富的渔场。比如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在冷暖洋流交汇区。
最后,我们强调海洋和大洋的区分是主观的。比如北冰洋其实符合海的定义。它被亚欧和美洲环绕,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平均水深只有1000多米。因其面积略大,被归类为“海洋”。一些海洋区域因为某些特征而被称为“海”,例如,马尾藻海实际上是大西洋的一部分。
清澈、深邃、蔚蓝的马尾藻海。
虽然海洋和大洋各有特点,
但是,他们有着“同根生”的密切关系。
海洋:我们血脉相连。
首先,海洋和海洋是相互联系的,海洋通过陆地或岛屿之间的海峡与海洋相连。海洋通过这些海峡流入大海,从而实现海洋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循环就像人体动脉一样,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海洋中的淡水注入大海。水流就像静脉一样,缓慢地将海水输送回海洋。如太平洋的黑潮(分为马暖流和黄海暖流)通过中国台湾省以东的海峡进入东海和黄海,完成循环后再流回太平洋。这个循环过程不仅带走了海水中的污染物,净化了海水,还带走了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黑潮形成北海道渔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黑潮与中国近海环流的关系
其次,海洋和大洋都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比如夏季吹向中国大地的东南季风,在海洋的影响下,温暖湿润。海洋气候效应比海洋更深远,西太平洋暖池(泛指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暖海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引擎。它通过沃克环流和哈德里环流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当来自西太平洋暖池的暖流东移至东太平洋时,会造成秘鲁沿岸海水温度过高,秘鲁渔场的鱼类大量死亡。这就是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此时哈德里环流增强,导致我国季风、台风和降雨增多,导致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
西太平洋暖池:全球气候变化的引擎
最后,海洋和大洋都是全球变暖的抑制剂。随着人类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全球变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海洋和大洋可以溶解二氧化碳,通过海洋环流降低海洋表面的温度,从而延缓气温上升。海洋在默默承受着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人类自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龙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