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斯洛伐克很恐怖吗)

在国际大棋局中,有无数的妥协、交易和利益输送,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比如1938-1939年,一个国家为了世界“持久和平”而分裂。这个国家就是捷克斯洛伐克,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年轻国家。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因其优越的战略地位、发达的工业和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独裁者觊觎的对象。在这个关键时刻,本应竭力遏制希特勒侵略的英法,却成了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帮凶。在维护欧洲和平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消失了。

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斯洛伐克很恐怖吗)

一、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划分的?

1.1938年10月,在英法等国的纵容下,希特勒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苏台德区是德国人聚居区,但一战前是奥匈帝国的领土,从来不是德国的固有领土。

2.10月7日,斯洛伐克在德国的煽动下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总理蒂索发布《独立宣言》,要求德国出兵保护。3月16日,德国人开进了斯洛伐克。

3月15日凌晨,希特勒强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66岁的捷克总统哈查签署了这项旷日持久的协议。当天上午10时,荷枪实弹的德军装甲车和士兵纵队在猛烈的风雪中进入布拉格。虽然很多布拉格人挥舞着手臂,在路边排队迎接,但大多数人都用手帕擦着湿润的眼睛。这一天,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

4.在捷克斯洛伐克为和平“消失”的过程中,匈牙利和波兰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1938年11月,企图恢复旧领土的匈牙利在希特勒的个人努力下,在斯洛伐克南部获得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当德国人进入苏台德地区抢劫捷克的契诃夫地区时,波兰也趁火打劫。

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斯洛伐克很恐怖吗)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实力大增。捷克的40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师已经不是德国的敌人了,闻名欧洲的斯柯达兵工厂也落入了德国手中,开始源源不断地为德军生产各种武器装备。借助德国力量扩张领土的匈牙利,也离希特勒越来越近。

二。来自英国和法国的助攻

当希特勒将屠刀伸向弱小的邻国时,曾经号称保证捷克边境安全的英法两国轮番胁迫捷克斯洛伐克屈服,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未来的欧洲永远和平。那么英法是如何出卖别国利益来满足第三帝国独裁者的呢?

1.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出最后通牒

1938年9月1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共同起草了一份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声明,要求捷克方面立即将苏台德地区50%以上的德国人移交给德国。如果捷克方面拒绝,就要承担开战的责任,然后英法就置身事外了。小国必须把领土交给侵略者,否则就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英法强盗的逻辑可谓离谱到了极点。

2.主动向希特勒投怀送抱

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斯洛伐克很恐怖吗)

为了彻底制服捷克斯洛伐克,9月28日,张伯伦主动给希特勒写信,建议召开多边会议讨论领土割让问题。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国领导人,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给德国的协定》,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协议规定,捷克方面将把苏台德地区和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移交给德国,捷克方面在移交过程中不得损坏上述地区的任何设备。

这次会议最不可思议的是,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是事件的直接当事方,但却不允许其代表参加会议。他们只是在会后宣读了签署的协议文本。因为在英法眼里,这个协议已经被接受了,不管捷克方面给出什么答案。

三。英法绥靖政策的原因

1.英国婉拒,奉行绥靖外交。

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斯洛伐克很恐怖吗)

英国首相张伯伦英国首相张伯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不仅失去了海上霸权,也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随着经济停滞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面对来自德国的威胁开始重整军备,但又担心英德战争的可怕后果。当时英国主要考虑的是再次繁荣,保持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竞争力。为此,英国希望英德之间能够达成普遍谅解。为了最终实现普遍的谅解,奥地利、苏台德区、波兰等。都是谈判的筹码,所以英国完全无视捷克斯洛伐克的核心利益,一再满足希特勒扩张的胃口。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在当天的广播讲话中公开表示:无论我们对一个处于强大邻国压力下的小国有多么同情,我们都不能为了它而把整个大英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2.法国因内政不稳而趋于保守。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政府更换频繁。从1920年1月米勒朗组阁,到1940年3月达拉第下台,法国经历了40届政府,其中1926年组阁的赫里奥特仅执政3天便匆匆下台。法国政府之所以频繁更迭,是因为法国政党众多,政府在议会中缺乏稳定的多数席位。第二,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法国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导致议会中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斗争激烈。但内部的不稳定反映在法国的外交政策上,越来越趋于保守。面对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扩张,法国经常忍气吞声。

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斯洛伐克很恐怖吗)

当然,英法的绥靖外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国内民意的反映。例如,当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署慕尼黑协定后返回巴黎时,他受到了欢呼“和平,和平”的黑暗人群的欢迎。张伯伦也一样,不仅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在白金汉宫受到了英国国王的热情接待。对英国人来说,他们这一代人的和平新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就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被英法三国以所谓保证欧洲持久和平的名义瓜分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