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新区(南通2025年规划图)
6月30日,从市科技局传来消息,省科技厅通报了全省50个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我市1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部实现排名进位,平均进位6位,居全省第一,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南通国家高新区上升9位,居全省第13位,如皋高新区上升3位,居全省第17位,海安高新区上升6位,居全省第25位,市北高新区上升6位,居全省第36位;南通高新区、如皋高新区位居全省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一。
高新区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区和重要载体,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市科技局和各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自立和“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方向,把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导向,多措并举,大力推进高新区提质升级增效。
不断优化产业体系布局,积极推动高新区探索形成功能梯度布局、产业错位发展的“一区多园”辐射带动模式。海安高新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全力打造“尼龙之乡”、“磁都”、“特种玻璃基地”三张名片,成为全国“时尚尼龙基地”。
积极集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市北高新区新建了“东南大学-长城电子自主安全联合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汇讯远成集成电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等R&D机构,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高新区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了一批“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创业人才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其中,南通高新区2020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00个以上;申报省级“双创计划”17项,新入选7项。
大力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不断完善双创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如鱼得水、如鱼得水”的一流创新生态。如皋高新区“不见面审批(服务)”不见面率达到100%,全面推进全程电子化启动,新启动0.5个工作日内常态化。28000平方米的如皋双创产业中心已逐步打造成为集生态、生活、生产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聚集的洼地。
在全省绩效考核中的成绩,是我市成立科委,推进长江科技带“一核四区多园”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综合评价中,南通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四项综合指标均有显著提升,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3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4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提升5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9位。
海科(南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南油研究所
如皋软件园
市北科创中心
来源:南通出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书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