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话你好怎么说(日语口语天天练)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东京记者马玉安

9月27日下午,日本在东京日本武道馆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国葬。共有约4300人参加了仪式,包括来自约20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代表。但由于日方期待的“豪华阵容”并未出现,岸田文雄首相的“吊唁外交”突变为“尴尬外交”;再加上国葬“创伤”可能的后续发酵,以及支持率逼近“警戒水域”等制约因素,注定安倍国葬最终得不偿失。

“吊唁外交”突然变成了“尴尬外交”

参加安倍国葬仪式的外国政要,并不是日本所期待的“豪华阵容”。日本最希望美国能以最高规格出席,但美国已委派副总统哈里斯赴日,并非专程。他的下一站将是访问韩国。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出席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着实让日本自尊心受挫。看来在美方眼里,毕竟英国比日本重要,日本显然高估了自己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其他现任国家元首或七国集团首脑都没有来日本参加葬礼。前领导人都来了: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德国前总统武尔夫、意大利前总理伦齐等。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原计划出席,但紧急取消行程,理由是要留在中国应对灾害。但是在英国女王葬礼之前,加拿大也发生了自然灾害。特鲁多为什么没那么多出席?

岸田在安倍手下担任外相四年半,自认为是外交“专家”。为安倍举行国葬,如果世界各国领导人能来日本欢聚一堂,可以算是日本外交非常显著的成功,对岸田政权来说是加分项。可以说,岸田在国葬的安排和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

有分析指出,前总理吉田茂的国葬仪式是在他去世11天后举行的。如果岸田只是单纯想向安倍致敬,国葬仪式也不用安排在两个月后。这两个月只是为了给前来参加国葬的各国领导人足够的时间准备行程。与此同时,安倍晋三及其领导的政治派别在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内仍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举行国葬仪式也能赢得“安倍派”的人心,给外界留下上田继承“安倍路线”的深刻烙印。

然而,尽管日本民众反对,精心设计的国葬仪式如今却变得“冷清”了。Taharamoto希望参加6000人的国葬,并与30名海外政要举行会谈。现在,这个期望太高了。难怪日本媒体评论说,岸田文雄的国葬是以所谓的“吊唁外交”为由举行的,现在可能陷入“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

国葬“创伤”或后续发酵

围绕安倍的国葬,日本社会的抗议活动从未停止。27日,数百人仍在日本武道馆附近的公园举行国葬仪式的抗议集会。

日本共同社近日就安倍的国葬进行了舆论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反对”和“倾向于反对”,38.5%的人“赞成”和“倾向于赞成”。关于岸田对决定为安倍举行国葬的解释,67.2%的受访者回答“没有说服力”,只有28.8%的人回答“有说服力”。

显然,尽管岸田一再强调安倍的国葬是合适的,但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日本国民的理解和接受。

国葬真正触动了民众的“痛点”,而这些“痛点”逐渐恶化为“创伤”。

第一,国葬费伤害日本舆论。据英国媒体报道,安倍国葬的费用高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国葬的实际费用。预计一半左右的资金将用于加强现场安保,另外三分之一用于接待外宾。有评论指出,举行安倍国葬在法律、制度、程序、预算等方面都不成熟。它也是一个岛国。希望参照英国国家元首的葬礼,找出一种能被本国国民接受的国葬形式。

日本人民不喜欢为一个已故的人花费如此巨额的金钱,这是很自然的,尤其是那些不喜欢安倍政权的人。不少日本民众对此提出质疑,表示无法接受政府的解释。他们说,他们更愿意“把他们的税收用在活人身上”,比如新冠肺炎的防疫、物价上涨的补贴和其他社会福利。

日本共同社最新数据显示,安倍国葬预计总费用超过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00万元),这笔钱将全部由政府用国家储备支付。顾名思义,国家储备基金主要是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拨款。一旦用于国葬,其合理性必然引发争议。日本政府虽然可以自行决定支出,但使用时需要国会批准。立宪民主党党首岸田文雄坚决反对,称“预备基金可以用于灾害管理,但国葬不同,必须由国会决定。”

第二,国葬对日本孩子的误导。国葬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让日本国民很不舒服。安田官宣国葬后,神奈川县川崎市、北海道代光市等地教育当局要求中小学降半旗,引发舆论发酵。有评论指出,在日本,只有在“3·11”东日本大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时才降半旗,为国内政要降半旗,这是史无前例的。日本NHK报道称,有专家指出,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反国家基础教育法。而且政府强制公民为安倍表达“哀悼”,还有违宪法规定的思想信仰自由,更让人不愿意看到未成年人过早被误导。

第三,国葬本身是违宪的。二战后的1947年日本国葬条款到期后,仍有一人享受国葬待遇,那就是1946年至1954年担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但吉田茂是把日本从战后的废墟带到60年代经济腾飞的功勋人物,安倍的功绩似乎很难和他相比。更何况,即使吉天茂的国葬有这么高的民意基础,但因为违反宪法等问题,还是受到了很多批评。从那以后,历任首相都不再遵循它。无疑,安倍的国葬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此前有市民团体表示,“市民们很愤怒,认为没有法律依据的国葬是荒谬的。”公民应该通过参与诉讼来聚集全国的支持者;政府未经国会讨论动用国家储备是违宪的。如果举行国葬,会使人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偏差,违反宪法第19条的相关规定。另一个市民团体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中止,要求停止预算的执行。但日本政府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国葬是内阁官房设立法规定的“国葬”,与内阁会议的决定一起成为法律依据。

支持率逼近“警戒水位”

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75万选民中,反对为安倍举行国葬的比例高达76%,而支持者仅占22%。可见反对安倍国葬的力量在日本根深蒂固。而岸田不顾舆论反对,执意推进国葬。强行服丧之后,接下来对他意味着什么?

日本共同社、日本《产经新闻》、富士新闻网、日本《每日新闻》和社会研究中心最近的舆论调查均显示,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大幅下降,从42.3%到29%不等,比上一次调查下降了13.9%到7%,创下岸田去年10月上台以来的新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自民党的支持率也降至20%。但不支持率较上次民调上升9.7个百分点,从46.5%到50%不等,不支持率超过支持率。一些自民党成员认为,不支持率会突然超过支持率,如果这样下去,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

日本政界有一个著名的“青木法则”,意思是如果民调中内阁支持率和政党支持率加起来不到50%,那么这个政权就有很大的危险,可能会垮台。“青木法则”简单易懂,政客们喜欢用它来衡量现政权的“稳定性”。

有评论指出,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如果本届内阁的支持率继续下跌,“后岸田时代”之争将提前打响。

(光明日报东京9月27日电)

《光明日报》(2022年9月28日第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同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