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2022-08-17

大工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的根本问题。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谁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三大以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始终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德育为根本任务,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体系为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其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注重思想引导,以“1149”工作体系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

党委研究产业部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体系的落实,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融合”,结合研究生成长成才特点,助力学校“大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构建。

大工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双团双游双赛”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数百个研究生党支部网上学习接力赛和数千名研究生党员党史知识竞赛;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成立博士宣讲团,入选“辽宁省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作为全国青年宣传联盟在东北地区的唯一发起单位,联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组织了数十场理论讲座,设置了博士宣讲团预约机制和沉浸式“接力”宣传形式,并结合北京冬奥会、团建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率先推出“辽宁高校青年冬奥讲座”和“第20期青年礼物”。

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推动依托教研室、课题组垂直设置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和师生联合党支部。目前,研究生导师垂直党支部69个,其中65个党支部书记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1名博士生获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模范”称号,2个党支部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模范党支部”,1名博士生获辽宁省“华宇大学生年度人物”。通过党建促团建,发挥支部组织动员优势,开展研究生“奋进学法,抗击疫情”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讨论,凝聚抗击疫情共识。

强化科研育人,以“144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

以教育引导研究生“科技强国、科研报国”为目标,搭建“1442”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工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加强科研精神的培养。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举办“名师大讲堂”200余场,邀请学校党委书记向长乐院士、校长郭东明院士等著名学者教授讲解学科前沿,培养研究生科研精神。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举办“R&D竞赛”系列竞赛,搭建集宣传、培训、选拔、指导于一体的研究生创新竞赛平台,完善资助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锻炼科研创新思维;连续三年举办博士论坛,鼓励学科交流融合,强化博士同行的引领作用。

加强科研道德的培养。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戒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开展廉洁教育月等活动,举办学术道德和学风主题讲座,利用“工大研究生”等媒体平台加强宣传警示教育,讲解分析学术失范案例,促进科研道德品质培养。

加强科研文化的渗透。开展研究生“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和综合素质“双标兵”的示范作用,对“辽宁省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单项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别奖”获得者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其在学术研究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科研教育的“1442”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夯实工作基础,以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促进学生成长。

面对近年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党委研究产业部门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与疫情防控要求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注重人文关怀,优化学生日常管理措施。

大工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的学生管理制度。2020年春天,研究生系统和所有研究生在夜以继日的大雨下,在全国率先返校。两年多来,通过20批次安排研究生返校、15个节假日学生流动管理、10余次大连及周边疫情危机应急处置、2次大规模封闭管理,不断探索构建疫情常态化下的学生管理新体系。在校园疫情严控期间,“学历最高广场舞团”登陆央视,是工大研究生青春力量的生动体现。

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预警。不断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和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坚持以研究生“台账”为重点的双周报送制度,对需要关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一人一档”台账;联合学校心理中心,通过开展“心灵影院”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研究生理性、平和、积极的健康心态。

加强学生服务保障。落实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国家、学校、导师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注重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丰富资助教育内涵。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进研究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长-楼层长-楼层长”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出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文明宿舍管理细则》,建立“文明宿舍”评选机制;建设“研究生社区科研文化活动室”,覆盖刘波公寓生活区、西山生活区、北山生活区,促进师生思想文化交流。

打开内部通讯网络以备不时之需。充分发挥学生骨干、辅导员、导师等的作用。,不断完善通讯网络,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增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工作研判,努力及时发现苗头性信息并有效化解。

加强团队建设,以“导师+”和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协同育人。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庶人责任的意见》和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办法》,加强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协作,建立辅导员与导师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双谈”制度,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和优势,形成育人合力。

大工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构建“四位一体”的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一、理论学习导师发言。坚持“导师带我学理论”的原则,组织导师以小组会议、课题组文体活动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营造导师学习、师生共同学习、专题研究的良好氛围。二、科研导师带。邀请校内外知名导师,围绕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第三,文化活动导师来了。深化研究生文体活动“导师+”的内涵,营造师生和谐交流的良好氛围。第四,导师有麻烦。引导导师密切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继续利用新导师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培训,提高导师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评选,营造“尊师重教、敬业助学、互学互鉴、和谐互助”的导师文化。

推动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队伍优进强出。实施研究生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在招聘培养上下功夫。2017年以来,招聘43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继续加强研究生辅导员培训,构建以专题讲座、小组学习、辅导员沙龙、工作案例分析、工作论坛等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日常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积极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和辽宁省的辅导员骨干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促进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继续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基金(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日趋专业化的过程中,研究系统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一个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一个获得“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个获得“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1部网络文化作品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评选展示活动一等奖。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继续牢牢把握以德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注重协同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积极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速”,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四大献礼,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闻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新闻网

编辑:刘良宇

校对: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同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