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kg是多少斤(40kg相当于什么东西重)

7月17日,雨后的四川雅安市老林沟山区,满是水汽。一架直升机穿过薄雾,缓缓出现在这片森林空上。远远望去,可以看到下面挂着一条吊带,直升机尽力减慢飞行速度——吊带下面,有人坐在吊椅上,吊带因为惯性向外倾斜了一点角度。

最后直升机悬停在几条超高压输电线上,旋翼以空的速度匀速旋转。这里是一个电力线故障点,身穿银色屏蔽服的操作人员示意直升机再次降低吊椅高度,直到他握住损坏的电力线,身体开始随着电力线的晃动而轻微晃动。

邱中华站在地上,手里紧握着对讲机,眼睛紧紧盯着斜坡上方70米的地线——它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避雷线,可以将雷电流引导到地面,保护输电线路。

拇指粗的地线已经接近张力的极限。遭雷击后,19根丝线中有12根断裂,剩下的7根丝线只有5根受力。如果按照传统的维护方法要求人坐在操作飞行车里,用滑轮把飞行车挂在地线上,这根线可能还没滑到事故点就断了。

0kg是多少斤(40kg相当于什么东西重)"雷击后地线断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旦地线落在下层导线上,通往成都负荷中心的主线就会瞬间跳闸。停电的四川,经不起再折腾了。

时光荏苒,在国家电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输变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一班副班长邱中华期盼了九年的技术,将在这一刻接受考验。

等待9年的成功

前几天的一场暴雨中,50万伏“江子线”的地线为下面的导体抵御雷击。

邱忠华指挥操作手,用工具夹住断了的地线两端,为其承受住地线侧向拉扯产生的拉力。

7月17日17时48分,直升机稳稳地降落在公路上。经过5个小时的抢修,地线得救了。

这是国内首次在50万伏输电线路上进行直升机绞车吊椅作业。按照之前的例行维护,12个小时以上就会断电。

很长一段时间,输电线路出了问题,运行人员不得不爬塔,顺着运行速度滑到运行点。一般维修可以带电作业,但遇到断线严重的电线,停电是唯一的选择。

带电作业是为了减少停电次数。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输电线路多。对于四川来说,电网供电压力不仅限于四川。

四川负责运营和维护超过2万公里的50万伏UHV输电线路,以及5条80万伏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始段。清洁能源穿过群山,被送往中国中部和东部。

如果四川电网出了问题,那就是多米诺骨牌的开始,连锁反应将呼啸而来:上海每五盏灯就有可能熄灭,江浙电网供电能力可能骤然降低,甚至电网的震动都会给华东电网的设备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将直升机引入电力维护是减少电力故障的有效手段。早在2013年,邱忠华来到四川电网的第三年,他就关注到了“直升机吊操作员成线”的技术。当时他跃跃欲试,恰逢国内类似训练发生安全事故。整个行业一片哗然,计划中的技术测试被搁置。

2017年,随着Air 空公司飞行安全系数的提升,一些业内专家开始摩拳擦掌。邱忠和申请继续研究。技术演算,安全考量,碎片化的信息向他袭来,方案不断被推翻,不断被重复。要想把技术落地,必须克服四川地理和气象环境的挑战——这里多高山、高原,空气体的颠簸很容易导致直升机驾驶的不稳定。经过长期观察,他们把飞行时间安排在上午9点至11点,此时风力相对稳定。

邱中华和队友一起参加了三周的训练,每天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户外晃荡。空气在挤压身体,呼吸开始困难,工作服的边角打在脸上很疼。他在吊篮里不能大幅度移动,只能把安全寄托在队长身上。掌握平衡后,完成电路的操作。晚上,他迷迷糊糊的瘫在床上,在梦中颤抖。

直到去年,该公司在大凉山的实验获得成功,这使得直升机在高空带电作业时运送人员进出电场成为一种安全的选择。

地狱模式

邱中华进军电力行业的动机很现实,也很简单。他是湖北广水人。高考志愿时,作为农村孩子的他被做电力的表哥吸引,说“电力就业率比较高”。此外,在少年时代,“西电东送”一直在宏大图景的想象中占据重要位置,他最终填报了三峡大学输电线路工程专业。

2010年,24岁的邱中华大学毕业,正好赶上四川的超高压“招考”时代。当年6月底,他到公司报到,7月初,四川第一条UHV线投入运营。他觉得自己与这个行业有着看不见的缘分。

但当他带着“建设大西部”的心来的时候,四川给了这个湖北小伙一个打击——如果说在电网工作是一种体验,从四川上来就是一种艰难的模式,“甘阿良”就是地狱模式。

地壳运动在川西高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邱忠华有时候去山区上班,那里山路弯弯曲曲,司机开得很快。晕车的时候,他向外望去,觉得惊心动魄——在没有护栏的通村路上,他们仿佛在云中漫步。

刚来的时候,小伙子邱中华穿着短袖在森林里巡逻。下台时,胳膊被蚊子叮得“上下一样粗”。即使裤子扎得很紧,草坑里的蚂蚱也会捉。最多我一个同事挂五个。

电路到哪里,他们的工作可能就在哪里。很多时候,他要学会和荒野打交道。有一年冬天,邱中华和两个同事在甘孜修电路。那时候是地勤。谁也没有注意到,一只灰蒙蒙、有点瘦的狼,站在大约300米外的山头上,一直盯着他们。没有人记得是谁首先发现了狼。这三个人只是本能地在地上摸索尖锐的物体。幸运的是,狼没有跑过来。

0kg是多少斤(40kg相当于什么东西重)"2017年1月,邱中华在800kV晋苏线68线进行带电作业。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时候,山上的电塔看起来很近,但到达是个问题。带路的老乡不同意,指着前面的大坡跟他说:“跟我走就是了。”散落的小沙砾打在他的脸上,他爬上了山旁的树枝。垂直高度400米,爬了近3个小时。天气不好,而且要变了。下山的时候只能加快速度,膝盖受不了。“如果有东西能垫着我们的屁股,我们愿意坐着从上面滑下来。”他一度怀疑自己选错了专业。

这种怀疑在他进入直播工薪阶层的第五个月达到顶峰。那时候他要面对他最怕的东西——身高空。

最怕高的人留了下来。

2012年3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并发出带电作业竞赛邀请,行业内27个带电作业团队相继报名。

那时候,邱中华刚刚上了5个月的电气化班。进入电力公司后,“大一新生”会在运维班实习一年,做一些红外测温、导线弧垂测量等基础工作。电力行业有个传统,师傅带徒弟。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邱中华后来的师傅饶建斌观察了很久,于是从“新生”中被挑了出来,选进了直播工作班。

“这个年轻人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他经常早上六七点背着背包去办公室学习。”饶建斌觉得自己够勤奋认真,好奇心强,测出来的数据准确,是带电作业的好材料。

邱忠华果然没有辜负师父的期望。他很聪明,记忆力很好。在四川电网理论考试中名列前茅,顺利进入省内培训。训练场是成都温江,依山傍水,雨过天晴还能看到100公里外的西岭雪山。

结果,邱忠华被培训的第一个项目——快速爬塔训练弄了个措手不及。蔻驰也傻了眼,别人噌噌噌爬二三十米的电塔,邱中华不敢爬,他恐高。

邱中华小时候住平房,没有爬楼梯的烦恼。拜访亲戚家。如果楼梯没有栏杆,他就扶着墙。他不敢站在楼梯上,他的腿会发抖。很难爬上去,他会觉得离地面越来越近,一直在转。

电气化班经常面临七八十米空的高度。习惯走路,控制身体以钢丝摇摆的频率摇摆。入选的16人中,邱中华年龄最小。其他人工作时间最短7年,最长14年或15年。

“实在不行就别爬了。”教练有点不耐烦,不想为难他,也不想在训练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最后他得到了安慰:“不是每个工作都需要高空。以后还可以做地面模拟,没人逼你。”

电气化班除了爬塔,对体能的要求也比其他班更强。爆发力——25kg的工具通过绝缘绳向上传递。人要保持平衡,同时又要整齐稳固的连接起来。耐力——10公斤的工具箱要一直拖着,其他工作要用另一只手。

邱中华身体素质不好。高中之前,他身高167cm,体重刚刚超过40公斤。他刚来训练场跑三公里就吐血了。打篮球,别人打他,他就摔倒;甚至有一次他跑100米,蹲在旁边呕吐。

0kg是多少斤(40kg相当于什么东西重)"2021年3月,邱中华对500千伏潭村二线进行间隔棒带电修复。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想过放弃,比如离开电气化班去做运维,甚至回去考研跳槽。但最终,竞争精神战胜了其他想法。他决定强迫自己适应。

训练塔旁边有一个旋转楼梯可以观察。邱忠华紧紧抓住扶手,一步一步地向上迈着,然后站着向下看。从3米到5米,再到30米,大概用了一个月。再往下看的时候,队友像蚂蚁一样爬来爬去。

他紧跟球队的训练进度,一天爬五六次塔,长跑,俯卧撑,蛙跳……白天体能训练,晚上实战训练,刷题,自学,全程训练成肌肉记忆。这一年终于成了他的“脱胎换骨年”。

7月份16人进11人,9月份11人进8人。最恐高的人留了下来。

到10月份打篮球时,邱中华已经能够与队友进行身体对抗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强壮了,精神更强大了。他可以在high 空暂时忘记恐惧,专心保养。在比赛中,四川电网获得第10名。虽然他没有获奖,但他打破了记录。

与恐惧共存

邱忠华最终成为了整个四川电力系统的“特种兵”——全省能从事50万伏以上UHV带电作业的技术人员只有22人,他就是其中之一。两个人分了两个班,现在他已经是一班的副班长了。

这几年,邱中华遇到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2017年初,80万千伏晋苏线68号塔排水线路出现夹紧螺栓松动问题。

68号塔位于四川大凉山大井梁子。雅砻江的水冲向金平水电站,转换成清洁的电,只需7毫秒就能送到2000公里外的江苏。水电站每年可向江苏输送340亿千瓦时,相当于苏州市近25%的用电量。

一个小小的螺栓夹缺陷,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江浙沪的供电。此时距离除夕还有三天。津苏线已经开始满负荷运行。停一小时电,就少送750万千瓦时电,相当于4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大梁子刚下过雪,冰冷的雪混着雨水滴在电线上,凝结成厚厚的冰。面对3100米的海拔和每秒近5米的风速,邱中华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咬紧牙关。

业界做了很多实验。用一根直径4厘米的铜棒炸50万伏的超高压线路。铜棒在接触导线的瞬间着火爆炸,化为灰烬——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电压和电流,更别说生物了。

安全的第一步是用电线“等电位”,使人体从零电压变为80万伏。没有电压差,就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在带电作业的high 空中,操作人员眼中的一切都只分为导电物和绝缘体,包括自己的身体。最危险的时刻是导体接近高压线的时候——在等电位形成之前,电位差会使导体释放瞬间电流,直到导体与导体完全接触。屏蔽服是由一种特殊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它的作用就是为人体接收这些瞬时电流。但是,哪怕多放电一秒钟,屏蔽服也可能着火,失去作用。

在平原超高压电线上工作时,电线在距离导电物体40厘米时就会放电,穿着屏蔽服的操作者只需在这个距离内用手快速抓住电线即可。但在高空,寒冷、缺氧、稀薄的空气体会使导体更容易放电,安全距离会被放大到50cm甚至70cm。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电位转移杆来连接导线,这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次,在海拔3100多米的地方,邱中华只能用一根电位转移杆去碰电线。在两人即将接触的瞬间,邱忠华用来连接转杆的背丝发出“嘟嘟”的声音,地面上的同事可以看到接触点有零散的弧光闪烁。通过紫外成像仪可以看到,电线附近的电火花瞬间变成如同烟花般的蓝光团。

他把自己和电线之间的相对距离缩短了10厘米。"当电线对放电没有反应时,立即取下它."在下一秒钟,电位转移杆与导线完全连接。80万伏,相当于家用电压的3600倍,在他身上形成。他与电线等电位,可以安全工作。

当时,邱中华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中国第一次UHV高空带电作业。拧紧螺栓下塔后,他发现自己的速度还是很慢——屏蔽服已经被烧焦了一点,“我还是很害怕。”

0kg是多少斤(40kg相当于什么东西重)"邱中华使用自主研发的仪器在500 kV潭桂线进行带电作业。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邱忠华有时也会放弃。在两年前的一次任务中,他在第一步上滑倒了。平时的肌肉记忆会驱使他进行下一步,但那一刻他的脑子里全是老婆孩子。他害怕了。完成第一个作业后,他匆匆忙忙走下高塔,去找其他人代替他。

在成千上万次爬塔中,那一次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难的一次,只是一次普通的电塔。饶是经验丰富,也会被躲在暗处的“恐惧”咬一口。只有专注才能战胜恐惧,才有勇气与死亡共舞。

很多电力工作者都反复做着一个共同的噩梦——掉塔。邱中华觉得梦里的秋天太漫长了,忍不住喊了出来。“大半夜的,你在干什么?”他的妻子会很快把他摇醒。

这份工作的痛苦不仅仅是面对高空。在一次夏季任务中,邱中华和他的同事们连续工作了7个小时,在这期间他们试图不喝水,因为他们太渴了以至于漱口。午餐用绳子传递,在塔上吃。如果塔高50-60米,再往上爬就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在塔上,他们可能要长时间站立、弯腰甚至趴在凹凸不平的金属上。每次下来都要带点淤青。

我老婆能理解他的痛苦,但对两个孩子来说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岁半的儿子看着他总感觉怪怪的。7岁的女儿已经对“出差”这个词脱敏,甚至对父亲产生了冷漠的情绪。邱中华不怪女儿离家半年多。

有时候晚上六七点,爬二三十米高的塔维修。邱中华能看到村里的人,打开电灯,炊烟袅袅升起,小学生背着书包跑回家。他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他很羡慕这种平淡的团聚,所以会“归心似箭”。

在妻子的提醒下,邱中华也尝试了新的方式安抚孩子。Xi的昭君娃娃,南京的板鸭,上海的梨花糖……每次出差,他都会给孩子带回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他在四川出差的时候,女儿会给他一个单子。事实上,他忙得没时间出国,只好在回程时在成都买点东西,笑着“忽悠”女儿。

但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辛苦和孤独,还有常人无法经历的冒险和无法欣赏的风景。他还记得上山的路上,小猴子趴在汽车引擎盖上,不愿离去。春天,爬到塔上维修时,燕子经常好奇地围着他飞。他喜欢这种专属的安静。

“我们不单独工作”

从24岁到36岁,邱中华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丈夫和父亲。皱纹多了,身体开始轻微发胖,发际线开始不可抗拒的后退。但是因为这份工作,他的心态很稳定。

刚来电气化班的时候,邱中华很不耐烦,声音很大。他看事情黑白分明,对世界了解不多。这种性格是不讨团队工作的电气化班喜欢的。

有一年,邱中华想在国庆节带女朋友回家见父母。饶师傅问他,快到日子了为什么不请假。

“为什么法定节假日一定要请假?”

饶师傅没好气地甩了他一句:“早说,好安排别人值班。”过了几天不好的日子,钟华觉得自己在找自己的茬。

又是一年元旦,同事办了婚礼。邱中华请朋友出去玩,和朋友在一起,没有参加婚宴。饶师傅又骂了他一句。这个有点严肃的小老头,很看重这个职业,也很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他自己的态度,单位里谁请谁就去。“我们是一个团队。因为我关心你,所以我想参与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环节。”

饶师傅恨铁不成钢,有时喝多了还生气地对他说:“你这有脑子的乔(四川话:笨)怎么教都学不会。这样早滚!”

被师父“打”,渐渐“在路上”。现在,从事线路工作的男生多了,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作业。邱中华作为副班长,主动组织了一次“小团建”,请队里兄弟喝啤酒,在梁山上小烧烤。

0kg是多少斤(40kg相当于什么东西重)"邱中华在劳模工作室开展创新活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一次,因为工作安排,他和同事吵了一架。结果当晚就设了酒局,一开始骂他脾气。看到对方的副班长这个样子,也赶紧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固执。两人和好如初。

“我们不是单枪匹马。”邱中华经常这么说。在一次爬塔作业中,他的徒弟罗祥强的屏蔽服接口意外松动,容易烧坏,导致他的手腕和上臂暴露在超高压电线中。

“你站住,别慌,你的屏蔽服是开着的。”在上面写完作业的哥哥对着他吼。罗强自己没有找到它。如果手臂直接接触高压电,严重烧伤可能导致截肢,严重烧伤可能导致直接死亡。

对于电气化班的每一个人,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考虑整个团队的危险点。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从2016年开始,公司一直想提拔邱中华做技术管理。这个职位对于研究和行政工作来说比较轻松。他不想。“以前跟兄弟们说修电气化,一堆‘海誓山盟’都说不出来,就跑了。”

直到现在,饶建斌师傅喝多了还会跟他重提旧事:“你这个猥琐的姑娘,很多人争取的机会你都不要。”

邱中华对此从未后悔过。他喜欢一线的技术和作业。12年间,他和他的团队发明了23种带电作业仪器,申请了30项专利。他发明了电动升降装置,使人们不用爬塔,乘坐“电梯”就能进入电线;他还进行了无人机和辅助装置进驻川藏联网线。成功后,湖北、河北、安徽的很多单位都来找他。

邱很满意。当他做到了,其他人就可以效仿经验,跟着当地的课程走。

这些发明已经付诸实践。四川电网带电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开展带电作业1300余次,减少停电时间2800余小时,避免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邱华还有很多期待:发明更多让大家安全工作的工具,学习100万伏带电维修技术。四川正在建设从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到重庆的100万伏UHV项目。他希望一旦设备投入运行,他们能赢(四川话:他们能做好)。他还认为,目前的干旱最终会过去,湖泊最终会恢复完全过剩,清洁的电力仍然会以毫秒的速度沿着UHV输电线路输送到全国各地。

上大学之前,邱中华很少离开家乡的小山城。我第一次去省会武汉是转机去四川。来到四川后,皮肤晒得黑黑的,健壮而有朝气,说话带着特朗普口音。他习惯了四川的麻辣和高山,他喜欢从比山顶高一点的塔上眺望,那是他自己的,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轮廓

邱忠华,1986年出生,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UHV分公司带电作业一班副班长。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能源化工地质系统工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入选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

任职期间创新发明电器23项,申报专利30项,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5项,获得省公司及以上创新奖20余项。

同一主题的问题和答案

新京报: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你一直坚持的?

邱:从事这个专业是我一直坚持的。我的家人不想让我做这份工作。他们担心我会出事,但我喜欢。希望在工作中保证大家的安全,不定期练习各种带电作业技能,不要空手。同时,我想让自己保持一种向上独立的探索和突破的状态。让带电作业变得越来越容易,技术越来越先进。

新京报:你觉得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邱:团队成员最难调整。成熟的维修工调过来了,新员工也过来了。新人刚来的前两年,基本上每次爬基站都会有一个塔上的老师傅指导。如果我有机会在现场,我一定会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有风险,但是新员工对这个业务有热情,他们总会成熟的。坚持的理由是,相遇的兄弟还在一起,一起肩负风雨。

新京报:你希望未来取得什么成就,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邱:我们现在的工作风险很大。我想通过一些科技上的投入或者一些智能设备的应用,让这个工作更安全。

新京报:你觉得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邱:我们团队的氛围很好。每天再累,和兄弟们一起工作让人开心。而且这份工作需要人不断突破,不断努力。我们在带电线路上干了这么多年。如果能减少老百姓家里停电的次数,减少企业停工的次数,我还是挺开心的!

新京报记者郭一萌刘浩楠实习生崔健

编辑杨海校对吴兴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