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

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78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图为4号线。京港地铁供图

(第20次)《赛道上的北京城》加速奔跑。

中新网10月17日电:“轨道上的北京城”提速

记者杜燕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雷岩已经坐上了贯穿北京东西的地铁1号线列车,“飞驰”换乘地铁4号线西单站。

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78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图为智能机器人为乘客服务。京港地铁供图

雷岩是一名乘客和地铁工人。作为京港地铁4号线-大兴安河桥北站站长,今天,他将从早到晚值班,确保站区安全运营。对他来说,安全、方便、准时、舒适是乘坐地铁的诉求,也是要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

轨道交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如今,地铁早已超越了交通运输的范畴,成为首都日益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雷岩于2009年加入京港地铁,是mainland China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以PPP模式建设运营城市地铁线路的公司。入职之初,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地铁4号线开通的筹备工作中。当时,雷岩和许多乘客一样对“港味”地铁的开通感到好奇。

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图为16号线甘家口站。京港地铁供图

借鉴港铁国际化管理的经验,京港地铁引入了“顾客至上”的理念,希望给市民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为北京创造更大的价值。自2009年9月28日地铁4号线通车以来,京港地铁已经在首都北京生根发芽。从原来运营里程28公里的一条线,扩大到运营里程近150公里的五条线。

这是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1969年10月1日,中国第一条地铁线投入试运营。截至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已形成27条783km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成了以普通地铁线为主,地铁快线、机场专线、有轨电车等多类型为辅的多层次网络体系,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对于北京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来说,轨道交通方便市民绿色出行,也承担着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任务。

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9号线新宫站。中新社记者福田摄

从北京大兴的新宫到海淀的牡丹园大概20公里,坐19号线只要26分钟。从北京西站到中关村,8站20分钟左右...地铁将社区学校、政府机关、企业、楼宇公园串联起来,缩短了空之间的时间和距离,为大量人群的出行提供了可达性和便利性。最高日客运量超过1300万。

四通八达、越织越密的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活跃了经济,繁荣了文化,聚集了人才,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

面对面乘车、智能网络拥堵查询系统、自动扶梯、厕所、换乘楼梯位置查询……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地铁”已经成为首都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

如今,“无人驾驶”也进入了“城市生活正轨”。

2017年,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投入试运营。自此,中国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营技术不再依赖进口,其技术探索和经验将为后续线路起到示范作用。

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图为乘客可以刷脸直接进站。中新社记者福田摄

到2019年,北京大兴机场线将投入试运营,这条线路也将采用自主全自动运营系统,最高时速160公里。

2021年6月28日,随着地铁列车驾驶室上的无人驾驶“莫比迪克”,大兴机场线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运营系统的全功能运营:列车能够准时从冬眠中自动唤醒,自检后自动出库,并按照时刻表自动投入正线运营,完成站间行驶、车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自动发车、自动发车等一系列操作列车全程不需要人工操作。同年,它还实现了载人的全自动操作(DTO模式)。

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兴机场线乘务主管张泽,将于早班4: 25到岗,开展收集行车备件、监控运行、应急处理、交接班等工作程序。

“90后”他说,在全自动运营模式下,火车司机的工作角色和职责有些变化,但价值倍增要求和标准更高。他和同事们每天都以“棒子不能倒,硬币能立”的舒适标准执行运营任务,让乘客的乘坐体验更加稳定。

北京七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中新社记者福田摄

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京港地铁非票务收入部总经理黄伟伦深有体会。沿途有十多个商场和商业街的14号线,今年夏天在“14号线商业带”项目中落地。在黄伟伦看来,加强地铁与商业的互动,不仅能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服务和生活方式,也能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出更多贡献,让轨道交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价值。

这是北京轨道交通从“轨道跟随城市”到“城市跟随轨道”的一次深刻变革。

今年8月,《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 -2035)》发布,更加注重通过地铁引导优化城市空的结构和功能布局,实现轨道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根据规划,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将增至2683公里左右,绿色出行占全市80%以上,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占27%以上;800米站点覆盖了全市50%的常住人口和56%的工作岗位;市区45分钟内可达。同时重点打造轨道微中心,塑造城市发展的活力空室和市民愿意去的魅力空室。

“城者,所以晟敏也。”“人”在二十大报告中被提到了一百多次:“鼓励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北京将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城市路网,优化城市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空,建设“轨道上的北京城”。(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