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扬州市哪个镇最富)
高邮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长江北岸,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中部,丽霞的西缘。东邻兴化市,南接廉江区、涵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安徽省)、金湖县,北接宝应县。市区西南至扬州至南京165公里,东南至无锡、苏州至上海331公里,北至北京980公里。
演变
高邮是何丽霞河的浅凹平原,向陆地退缩。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的龙丘庄遗址,表明7000多年前就有灿烂的人类文明。
夏、西周、商时期,淮海只是扬州,属于古扬州的版图。
春秋时期,吴燕沟的土地与吴越合并。
战国时期,楚成为楚国。
郑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筑高台,设驿亭,故名高邮,又名秦驿,属九江郡。
西汉先后属荆、吴、江都。梁武帝第五年(公元前118年),建立高邮郡,属广陵国。
东汉时,高邮郡属广灵郡。东汉末年,高邮县废之。
三国属广陵郡,先属魏,后属吴。
西晋,高邮郡后,属徐州临淮郡。
东晋、高邮两县属广灵郡。东晋南北朝时期,高邮(今金湖县、天长市)西北部的华侨在尤、冀、青、并州和平安县定居,形成北阿镇(又称三阿),与平安湖、下阿溪合称三阿。
南北朝时,南宋设立高邮郡,属广灵郡,临泽郡属海陵郡。自南而下,先后设置广野县、神农县,高邮县划设的高邮、朱堂、三桂县归其管辖。临泽县仍属海陵县。
隋、朱堂、三桂、临泽四郡仍合并为高邮郡,属吴州(不久改称扬州),后属江都郡。
唐代,高邮郡先后隶属于兖州、汉州、扬州、广陵郡、扬州(均今扬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的部分地区划为钱球县。天宝七年(748),改称天长县。
五十代中,高邮县先后隶属于武都江都府,后唐东都(扬州),后周大公府扬州。
宋,开宝四年(971)置高邮军,直属京师。圣旨上写着:“唯一的是高邮,古称大邑。船车相遇,水陆重要。宜以军名,宜以公望之。”高沙县,同为军州,辖高邮县;熙宁五年(1072年)军击扬州郡;元佑元年(1086年),高邮军复职;延安四年(1130年),邮军升为承州,由承州、天长军统领,辖高邮县、兴化县;绍兴五年(1135年),废州、县扬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军,仍领高邮、兴化两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高邮道,辖高邮、兴化两县;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高邮府,辖高邮、兴化、宝应三县,属扬州道。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建都,国号周。元末,高邮改为三福。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高邮府,领兴化、宝应两县,属扬州府;武四年(1371年)御林军升为高邮卫。
清顺治元年(1644年),扬州府所属的高邮府很快成为三州。在古代,历史上被称为“江左名区、广陵第一城”的高邮,有着900多年的二级行政区划经历,从宋代的军队到清代的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高邮县程子河以南地区曾属江高行政区和江都县,高邮湖西岭塘地区曾属高天县、甘泉县、东南县、宜阳县和仪征县。
1949年1月19日,高邮解放,人民民主政权成立,高邮县保留。
1951年11月,属泰州区。
1953年2月,属扬州府。
1970年转扬州。
1983年撤销扬州地区,设立地级扬州市,改为扬州市。
1991年2月,高邮县撤销,县级设立高邮市。实行计划单列仍由扬州市管理。
行政区划
解放前8个区106个乡镇(后合并为74个乡镇)。
1941年底,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挺进高邮县后,划第七区(今乔松区)等八区至淮南路以东,五区至宝应县,江都县十区至我县。1942年下半年,建县后,下辖一、二、
三、四、六、十区(其中二、三区1942年9月至1943年4月由范北行署管理)。
1943年2月,兴化县兴北区下关河以西地区划归我县第七区;4月,撤销樊北行署,二、三区由我县直接领导,十区划归江都县;今年夏天,将在第四、第六和第七区指定八个乡镇建立新的五区。此时我县下辖7个区。为了适应边区的发展,减少伪区,便于随时改造农村保安的不合理编制,削弱封建势力的需要,适当调整了一、二、三区的管辖范围。调整结果如下:第一区所属的莲芝、柳田、者多3个乡划入第四区,狗儿2个乡、东滩6个乡划入保安乡;二区属龙奔乡、两保、北宁乡、四保,划为谢佳镇;三个区所属的东会乡三个鲍、祥林乡四个鲍、吉林乡一个鲍、东会乡四个鲍划为刘汉乡;灵乡、三阳乡划为灵阳乡;四区所属者多乡三保、柳田乡三保定为张观乡;分属于六个区的泗安乡七个鲍和武宁乡一个鲍划为广智乡;五个宁乡和七个宝乡划入薛楠乡;五个宁乡七保,两个王莹乡被定为雪北乡;祥子的五个鲍和龙华的一个鲍被指定为紫东乡;林动镇的五个保护区被指定为韩阳镇。
1945年5月,第一区改为三多区,第四区为河口区,第五区为官多区,第六区为街头区,第七区为黄陂区。被宝应县分割的临泽、泗水依旧。
1945年11月,龙奔和刘汉地区由樊川县划归我县。
1946年1月至10月,高邮市、横泾、临泽、司徒、界首、稳定、三多、狗儿、刘汉、车逻、龙奔属县管辖。
1947年1月,沙沟县石包区、沙沟区撤销后划归我县。
1948年7月,石宝区改为石沙区,1948年10月撤销。
1948年2月14日,宝应县夏姬、泗水两区划归高邮县管辖。3月28日,撤销南林工委,恢复界首、三多区委;林动工委更名为林动区委。10月18日,除谭力乡划归黄陂区外,石沙区划归夏姬区。
1949年1月19日,高邮县全境解放。这时有13个区,153个乡(镇),938个行政村。同年1月22日,泗水地区划分为泗水和芦村区(泗水区辖苏游、解珍、虎城、宋埠、瓦店、兰格尔、泗水7个乡,芦村区辖胜利、荥阳、兴安、市北、顾瑛、通口、高杨、寿林、武堂等。2月6日,黄陂区焦荡、北集乡划入横泾区管辖;2月11日,夏姬区夏寒、新民乡,黄陂区晴川、法庆乡划归临泽区,狗儿区中心、骨干乡划归安定区,横泾区柳南、刘备乡划归三多区,界首区更名舟山区,黄陂区更名李健区,狗儿区更名三多区。2月17日,淮南(今安徽省天长县)炳惠县南湖、金沟、明塔区划归高邮管辖;2月19日,江都县龙奔区划归高邮管辖;3月24日,泗水区划归宝应县,仪征县所属的唐灵区新平乡划归高邮县龙奔区。4月9日,重划官渡区,将三多区的者多、东滩、米仓、司徒乡,以及临泽区的三河、西城、大集乡、薛楠乡,舟山区的白马、龙胜、四美乡划入官渡区管辖;5月5日,南湖、金沟、民塔三区合并为南湖、金沟两区;敏塔区的闽南乡、留坝乡一部分划入南湖区,其余并入金沟区;5月11日,龙奔被分为两个区:车逻区和灞桥区。车逻区辖十三个乡镇,灞桥区辖十个乡镇。5月23日,江都县刘汉区春生、刘浩善、林西、海西乡划归高邮县三多区管辖;6月6日,仪征县整个唐灵区和公道区准地、黄连、南岔乡划归高邮管辖;6月8日,沙沟、李健划归兴化县,夏姬、芦村划归宝应县,江都县刘汉区划归高邮县管辖。10月10日,金沟区金沟镇北端两村划入宝应县管辖;11月19日,老阁镇以海陵溪为界,溪东划归兴化县。12月15日,唐灵区赖和乡更名为昌吉乡。
1950年9月27日,金沟区改名为明塔区。
1954年8月21日,明塔与南湖区合并为明塔区,南湖区原有的6个乡镇缩减为3个乡镇。合并后的明塔区有17个乡镇。同年12月29日,行政区域调整如下:将本县所属的三多、界首、临泽分别划入三多、舟山、临泽区。横泾区的蛟荡、北极、祁东乡划入兴化县,撤销廉政乡,新建贝林、沙关、志强乡。全区下辖11个乡镇。民塔区撤销柴犬、民建、西河、乔衡乡,新建东湖乡,下辖17个乡;官渡区撤销西城、曲墩乡,全区辖十个乡镇;桥区新建潘阳、唐家乡,全区辖十二个乡镇;临泽区由兴化县沙沟区划分为丁家村、发庆乡,新建瓦仓乡,全区辖14个乡。区域调整后,全县辖12个区,分别是市区、车逻、稳定、舟山、临泽、官垛、横泾、三多、灞桥、刘汉、唐灵、敏塔区;辖150个乡(镇)。
1955年5月,市区武安乡划归车逻区管辖。
1956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如下:撤销官渡区、车逻区;全县一百五十个乡合并为七十六个乡;撤销村级组织,成立811个农业合作社。
1957年8月,全县有683个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2月,灞桥、刘汉、三灶、横泾、马厩、舟山、临泽区撤销;保留唐灵和明塔区;全县各区所辖七十三个乡合并为三十六个乡(实际设立三十八个乡),设立镇、界首、三多、临泽四个县城。同年4月28日,明塔划至宝应县。应县的赵勇、夏姬、有营、姜庄、胜利、顾瑛、迎北7个乡和苏雅乡的部分地区归高邮县的夏姬、王莹乡管辖。9月15日,该县将原来的一个区(唐灵)和三十一个乡(镇)调整为十八个乡(人民公社),与行政机构整合,辖69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原镇、武安、车逻、闸河、新民合并为镇(公社);东墩、张悬乡、马蓬乡部分合并为东墩乡(公社);灞桥、伯钦乡合并为灞桥乡(公社);唐庄、沙堰乡合并为唐庄乡(公社);三多、狗儿、司徒乡合并为三多镇(公社);甘多、平胜乡合并为甘多乡(公社);临泽镇和晴川乡合并为临泽镇(公社);周巷、官垛乡合并为周巷乡(公社);周山、广智乡合并为周山乡(公社);界首镇、马蓬乡部分合并为界首镇(公社);唐灵区改为唐灵乡(公社);龙奔、易购、捷佳、刘汉、横泾、夏姬、王莹仍在原建制内。
1958年9月,取消乡镇建制,建立18个人民公社。12月4日,夏姬、王莹两个公社划归宝应县管辖;龙奔公社并入高邮(镇)公社;界首公社并入舟山公社。到目前为止,全县有十四个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恢复界首和龙奔两个公社;4月19日,高邮公社分镇(包括武安和车逻的王琴和浩志大队)和车逻两个公社;三多公社分为三多公社和司徒公社;周巷公社分为周巷公社和官垛公社;东墩公社分为东墩公社和马房公社。这时,这个县有二十个公社。5月22日,唐灵公社分为唐灵、乔松、天山、吉果四个公社。三多公社原狗儿乡、易购公社原南丰乡、建明乡合并组成狗儿公社;原唐庄公社沙堰乡改为沙堰公社;甘多公社原平胜乡改为平胜公社。到目前为止,全县有26个公社,470个生产队,4511个生产队。
1960年3月,农村体制调整,合并为镇、车逻、东墩、灞桥、刘汉、甘垛、唐庄、司徒、三多、狗儿、舟山、界首、临泽、唐灵公社等十四个公社;县农场有三个,分别是湾头养猪场、农场和果林场。3月23日,车逻公社新民大队、镇太平大队、界首公社金盾大队和湖西胡莎、路桥、张度大队合并,组成湖滨渔业人民公社;兴化县贵德大队隶属于我县临泽公社。
1961年10月,农场更名为沿河公社,唐庄公社分为唐庄公社和沙堰公社。
1962年1月,林妙场国有部分更名为高邮县果林场。6月30日,经地区同意,同意我县按自然片划分为五个区:沿运、刘汉、三多、颍南、唐灵;划出一部分郭林农场成立英南公社;辖镇、三多镇、界首镇、临泽镇四个县城,易沟、马厩、龙奔、三阳、横泾、平胜、博钦、谢佳、周巷、晴川、天山、乔松、唐灵、吉果十四个公社。10月13日,高邮县运东渔政办公室成立。
1963年,高邮县原种场更名为高邮县蚕桑场。
1964年,撤销岩云、刘汉、三多、英南、唐灵五个区委员会。1965年2月,市、镇管辖的宝塔、泰山、武安三个农业大队划设城东人民公社;东墩公社划出十八个大队成立张悬人民公社;增设水产养殖场和泰山寺良种场。调整后,全县划分为31个农业公社、1个渔业公社、4个农场(果林场、蚕桑场、水产养殖场、种子场)、渔政处、1个市、3个镇、628个生产队、5758个生产队。
1966年2月,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农作物种子场撤销。同年4月2日,沿河公社撤销,其辖区并入城东公社。调整后,共有30个农业公社、1个渔业公社、1个渔政办公室、3个农场、1个农场、1个市和3个镇。
1969年6月,运东渔政处撤销。
1971年4月,农科所被撤销。
1973年1月,农科所恢复。同年4月2日,镇、社区系统合并,临泽镇并入临泽公社,界首镇并入界首公社,三多镇并入三多公社。
1975年9月,高邮县养鸭场成立。
1977年1月8日,中共高邮县委经县党代会选举产生后,在县内设立了五个派出机构,分别是党的沿运片、南片、东片、北片、西片核心小组。
1982年1月3日,以原党的核心小组为基础,五片分别成立了临城、刘汉、三多、临泽、乔松区。这时全县有一个镇,三十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六个农场,一个研究所,六百九十一个生产队,五千六百二十一个生产队,七个街道办事处,三十一个居民委员会。
1983年8月3日,高邮县开始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年底前,全县恢复乡(镇)、村建制。
1985年5月17日,江苏省政府同意临泽、界首、三多改镇。
1986年8月21日,灞桥乡和乔松乡改为建制镇。
1988年4月22日,高邮县市政府发布通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唐灵乡,在原辖区设立唐灵回族乡。
1993年6月16日,高邮市委决定取消区级机构设置。
1996年9月10日,高邮市政府下发通知,撤销宜沟乡、唐庄乡、沙堰乡,在原辖区内设立龙虬镇、唐庄镇、沙堰镇。
1998年,撤销马蓬乡,撤销司徒乡。1999年12月,湖滨乡、武安乡撤至高邮镇,张悬乡撤至龙丘镇,店垛镇撤至刘汉镇,沙堰镇撤至唐庄镇,白琴乡、龙奔乡撤至谢佳镇,狗儿乡、武宁乡撤至三垛镇,甘垛乡撤至甘垛镇,晴川镇撤至临泽镇,英南乡撤至周巷镇,解散。调整后,高邮市辖19个镇和1个乡。
2000年3月14日至31日,全市行政村总数由638个合并到284个,村民小组总数由5544个合并到2879个。5月20日,高邮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经江苏省政府和扬州市政府批准,33个乡镇合并为20个乡镇。8月26日,高邮市政府决定将高邮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2013年8月1日,高邮镇撤销,高邮街道办事处设在高邮镇原行政区域和谢佳镇所辖的黄渡、十里两个村委会。2.撤销马蓬镇,在马蓬镇、龙虬镇原行政区域所辖的奥林、双庙、福塔三个村委会设立马蓬街道办事处。三。撤销灞桥镇和谢佳镇,将原灞桥镇和谢佳镇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谢佳镇。四。撤销唐庄镇、刘汉镇,合并原唐庄镇、刘汉镇行政区域,设立新的唐庄镇。五、撤销司徒镇、三多镇,合并司徒镇、三多镇原行政区域,设立新的三多镇。不及物动词撤销横泾镇、甘垛镇,合并横泾镇、甘垛镇原行政区域,设立新的甘垛镇。七。撤销周巷镇、临泽镇,合并原周巷镇、临泽镇行政区域,设立新的临泽镇。八、撤销吉果镇、乔松镇、天山镇,原吉果镇、乔松镇、天山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乔松镇。
截至2016年,高邮共有11个镇(街道)、1个乡镇(唐灵回族乡)、2个省级开发区(高邮经济开发区和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新区(高邮城南经济新区)。有175个村委会,1787个村民小组;52个社区居委会,453个居民小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