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电子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电子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绪论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2、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3、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7、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8、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9、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10、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1、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1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3、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14、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15、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16、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17、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8、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19、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20、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21、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22、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3、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24、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6、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27、   [答案要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8、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9、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3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31、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2、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33、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35、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3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37、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38、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39、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0、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41、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4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43、   第一章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4、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45、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6、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47、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8、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49、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50、   二、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1、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52、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53、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54、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55、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56、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57、   三、意义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58、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59、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60、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61、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62、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第二章   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答案不行,慎用!)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63、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64、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66、(答案不行,慎用!)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的基本命题。

67、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没能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68、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

6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70、真理的本质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71、人的认识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不能确认自身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72、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

73、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74、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75、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77、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

78、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79、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81、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

82、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

83、某些逻辑证明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

84、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

85、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