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笔app(借乎app借款软件下载)
虚假信用欺诈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诈骗分子冒充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员工。
按照目前的政策,受害人之前开办校园贷和助学贷款是违法违规的。需要消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注销校园贷账户。以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或让受害人在正规网贷、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再转入其提供的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2.诈骗分子冒充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员工。
据说受害人的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工具需要消除不良记录,不消除会影响个人征信;或者受害人有过网贷、分期记录,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以可以帮助销户、消除分期记录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1起案件
赵先生接到电话时,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声称赵先生大学期间申请了校园贷,现在可以帮赵先生注销校园贷账户。赵先生一开始不相信,但对方表示如果不注销他的校园贷账户,会影响赵先生的个人征信,影响他以后贷款买房买车,于是赵先生同意了。先是对方让赵先生下载华为云大会打开分屏,然后以数据异常需要“清零空额度”为由,指使赵先生向花呗、白洁、美团、拍拍、分期乐等5个贷款平台借款,并将借款的9万余元转入对方指定的账户。之后对方要求赵先生继续向苏宁贷款平台进行贷款转账,赵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操纵分析
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是银行职员,要帮受害人“注销校园贷”账户,抓住公众对个人征信普遍敏感的心理,以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引起受害人内心的恐慌,从而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之后,通过“清算空额度”等字眼引导公众向正规网贷平台借款,借款转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从而完成诈骗。为了引导受害者方便地进行贷款,诈骗分子经常让受害者下载会议类型的应用程序,与他们分享屏幕。
2起案件
陈女士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陈骁大学时借的9000元“校园贷”一直没还。现在国家在大力整治校园贷。如果陈骁不还钱,会影响个人征信。虽然陈女士上学期间没有借校园贷,但陈骁信以为真,因为对方提供的信息一点都不差。对方提出,只要按她说的做,就可以帮陈女士清除贷款记录,个人征信不受影响。然后在对方的指引下,陈女士下载了几个贷款app,最终申请了三笔共计6.5万元的贷款。然后按照对方的要求,把贷款转到了三个陌生的个人账户。按要求操作后,对方要求她删除所有下载的app。此时,陈骁意识到不对劲,赶紧打开查看之前贷款的app,发现自己已经亏了6万多元。
操纵分析
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是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使用过校园贷或者被冒用过身份信息,可以帮助其清除贷款记录。不清除记录会影响受害人的个人征信,会引起受害人的恐慌,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本案中,诈骗分子还利用非法渠道获取公民的个人身份信息,从而取得被害人的信任。
警察教你如何识破虚假信用诈骗?
骗术“四步走”: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选择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群体实施诈骗。
第二步,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来电号码,告知受害人个人信息,取得信任。
第三步:打电话冒充银行、网贷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作人员,称要帮助受害人注销校园贷账户、消除校园贷记录或清除支付平台不良记录,理由是不注销或不清除会影响公民个人征信,造成公民内心恐慌,从而降低警惕性。
第四步,以“核实流水”、“清零空额度”等字眼,引导受害人向网贷平台借款,并将借款转入其指定账户,从而成功诈骗。
乌鲁木齐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
1.凡是声称消除校园贷记录、升级学生账户或者清除不良记录,否则会影响征信的,都是诈骗。
2.有关部门并没有推出所谓的“取消校园贷”、“消除不良记录”,个人征信也无法人为修改。只要借款后能按时还清,就不会影响个人征信。
3.公民如对个人信用信息有疑问,应通过当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或拨打征信中心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进行咨询。不要相信陌生电话。
4.“96110”是全国反诈骗专线。如果遇到“96110”打来的电话,说明你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必须马上回答,防止被骗。
5.如有疑问,请拨打0991-7654321热线。
6.广大市民可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注册“全国反诈骗中心app”。国家反诈骗中心应用程序可以帮助识别诈骗电话和非法网站,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来源:乌鲁木齐网警巡逻执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金俊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