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是哪三产(三产融合是哪三产)
图为高粱喜获丰收,农民喜笑颜开。张艳摄
图为高粱喜获丰收,农民喜笑颜开。张艳摄
众信。本报重庆8月16日电。标题:(你笑起来很好看)红高粱生长活农村经济:重庆江津黄庄村产业扶贫路。
作者张贾欣
入秋以来,重庆江津地区的高粱陆续进入收获期。红高粱穗伸向远方,收割机在其中来回穿梭。蓝天空下,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收割景象。
“2019年,高粱种植中,还在移栽,平均每亩成本在300元左右。现在是直播种植,平均每亩成本只有30元左右;以前亩产300多斤,今年最高亩产达到700多斤。”农业专家、研究员郭裁说,全机械化种植的高粱示范基地将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时代。
江津区被称为“高粱之乡”,是重庆最重要的高粱产区之一。中国高粱产业有四大优势区域,江津属于“西南优质酿酒(糯)高粱优势区域”。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有效带动农民种植酒高粱,带领当地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扶贫之路。
图为重庆江津红高粱种植示范基地机械收割全过程。张艳摄
“连续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种植的趋势
事实上,在以缓坡和梯田为主的江津,实现千亩机械化耕作并不容易。重庆蒋姣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总裁唐鹏飞告诉记者,很多地方都缺少机械化耕作道路,田地支离破碎,凹凸不平,农机很难下到地里干活。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前提是实现连续生产。
为了促进酿酒高粱产业的发展,实现当地原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保证,江姬酒厂等企业建立了高粱工业园区,将原来不平整、分散的地块改造成适合大中型农机耕种、播种、管理和收获的标准农田。
“机械化种植要打破田间的界限,更要打破农民心中的界限。”唐鹏飞说,老一辈的想法是“我种了几十年高粱,还是不知道怎么种更好”。事实上,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器。现在一台收割机可以收割50个阿木日,相当于50个人的收成。以前人工收割高粱后,还要脱粒烘干,耗时长,成本高。现在,高粱在现场机械收割脱粒后,运回产业园的仓库,立即用大型烘干机烘干,清洗、清选、称重,一天之内装箱入库。
为了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工业园区种植团队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准确认识什么是适合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获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后,团队和农民共同努力,改善了产业园的基础种植条件,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实现产量和效益双提升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自己种粮食太不划算了。种子、农药、雇人耕种等费用。高,农产品收入低。好的时候还能剩点余粮。如果遇到天灾,只会赔钱。”58岁的当地农民陈其君说,他早年在外打工,近两年才回到家乡。他发现按照传统的零售种植是没有出路的。散户种高粱,亩产300多斤。除去成本,利润太低了。
“现在土地流转除去每年每亩700元左右的租金,我去基地干农活可以拿到75元的日工资。现在我不仅有温饱,还有结余,更不用说风险了。”陈其君说。
据了解,2018年,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下,江姬酒厂正式启动江小白高粱产业园项目。2019年,其唯一的核心高粱种植展示面积已达5000亩。四川省农科院高粱专家丁国祥研究员用“西南前三”来评价江姬酒厂的高粱种植规模。
“现在年轻人涌向城市,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劳动力空严重异化。只有农业机械化才是出路。”蔡说,江津下一步还将提升高粱机械化种植规模。
今年,江津区高粱产业园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预计总产量8500吨。按照最低保护价每公斤5元计算,预计产值4200多万元。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江津高粱辐射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至1万亩。
图为红高粱装车现场。张艳摄
三次产业融合“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村繁荣
“传统农业种植利润很低,必须依靠龙头企业通过二三产业反哺农业,让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通过产业融合引领和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据江津区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高粱产业园在示范种植区采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由政府、合作社、农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公司+科研院所+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红外线分享高粱油菜收益,每亩每年有300元补贴。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高粱规模种植的经济效益,做强做大高粱产业。
以工补农,就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江津特色富硒土壤种植的红高粱是酿酒的好原料,淀粉含量丰富,颗粒饱满。江津白沙镇曾是“西南第一酒镇”,重庆最大的高粱酿造基地江姬酒厂就坐落在这里。此外,江津黄庄已连续举办六届油菜花节,黄庄农业嘉年华项目已经启动……结合这些特色产业,江姬酒厂以高粱产业为主导,向循环农业、观光旅游延伸。借助江全产业链,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助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据江小白高粱产业园相关人员介绍,江姬酒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工业园区服务机构、合作生产等岗位空缺约300个。
“春天有上千亩油菜花,我们采取了‘油菜+高粱’的轮作种植模式,使黄庄走出了一条‘春天看菜花,夏天收油菜花,秋天收高粱,冬天酿精品酒’的现代农业新路。通过农旅融合,预计三年内黄庄地区可吸引游客约50万人观光旅游,可带动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同时也可以拓宽当地人的致富途径,比如民宿、餐饮、土特产销售等。”唐鹏飞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据了解,近年来高粱已成为江津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这一成绩是由于引进了江姬酒厂、鲁能集团等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它可以在产业整合中发挥主导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经济焕发生机。
正在忙着收高粱的67岁老人邱先明笑着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大部分农民都买了车。这几年,他和妻子在工业园打工挣钱,买了空开关、冰箱等电器设备。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就像遍地红高粱,越来越红火。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楠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