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东北菜虽不在八大菜系之列)
东北菜的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滋味浓郁,烹调方法以熘、爆、炖为主要特点,东北菜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所以东北菜看起来,都不那么好看,比如▽
▲ 小鸡炖蘑菇
▲ 五花肉酸菜炖血肠
▲ 锅包肉
东北饮食受朝鲜、俄罗斯、蒙古影响,烤制食品特别多,东北人,尤其是辽宁人,对烤肉有着深深的偏爱。
▲ 东北烧烤
牛羊肉是东北重要的饮食——烧烤的绝对主角。
▲ 东北烤牛羊肉
东北的饮食文化,还受当年闯关东的这一段历史影响。
当时百万军兵开垦北大荒,相当一部分人从山东闯关东而来,自然也带来了山东的饮食习惯。所以常见的东北菜如溜肉段、地三鲜、熏酱背后都有鲁菜的影子。
▲ 溜肉段
▲ 地三鲜
东北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其中主要是满族。
满族人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稗子、谷子等。为了方便常常吃到这些东西,满族人就把大黄米磨成面,包上豆馅,上屉蒸熟,然后冻起来,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来化开,热一下吃。
于是就有了东北一道特色美食,粘豆包。
▲ 粘豆包
当年,满族先人过着游牧生活,一口大铁锅驮在马背上,每到宿营,连荤带素扔到一个锅里,慢慢地形成了特色。
这就是东北乱炖的前身。
▲ 东北乱炖
02
不是所有炖菜都能叫东北乱炖
东北乱炖,是一道东北的传统名菜。说白了就是大杂烩。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肉类一同炖至熟即成。
东北乱炖,精髓在于一个「乱」字。它可以把很多在南方人看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菜放在一起炖。比如▽
▲ 土豆猪肉白菜
▲ 酸菜血肠五花肉
东北有四炖,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鲇鱼炖茄子、排骨炖豆角。
这四炖在东北有着怎样的江湖地位,这句顺口溜足以表明:猪肉炖粉条,馋死野狼嚎;小鸡炖蘑菇,吃饱不想饿;鲇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排骨炖豆角,天下没处找。
▲ 东北四大炖
BUT,不是所有炖菜都能叫东北乱炖。
东北乱炖不等于东北炖菜,东北炖菜大多是两两的搭配,一荤一素。而东北乱炖是多种材料炖在一起的,就是在不同季节搭配不同材料,大约十几种材料放在一起炖制而成。
东北的乱炖分清汤和酱汤两种。清汤能喝,但酱汤虽然类似油菜,但也可以喝,就是比较咸。
说到乱炖,其实在东北它原本都不能算作一道正儿八经的菜。原来的所谓乱炖就是剩菜烩一起,为的是不浪费粮食。东北人招待客人没有给上乱炖的,好面子的东北人丢不起那人。
无论是东北炖菜还是东北乱炖,都不需要什么繁琐的手艺,菜啦、肉啦简单切碎后,推到锅里,架上火咕嘟咕嘟就开炖,盛菜也不用精致的器皿,把炖好的菜用小铁锅、铁盆或者大号碗装好就端上来了。
看这炖法,再看这菜量,无不透着东北人的热情和实惠,吃东北炖菜无须担心菜肴不够,大盆大碗地端上来,用东北话就是——
东北还有一种炖菜叫铁锅炖。有点「柴火灶」的感觉,用的是一口大铁锅,烧的是柴火。
▲ 铁锅炖
铁锅炖一直是东北的硬菜。铁锅炖大鹅,铁锅炖大鱼,铁锅炖鸡腿,再贴上一圈锅贴……
说到锅贴,指的是在铁锅上贴上玉米饼,也是特别有东北特色的农家味。
贴锅帖也是特别好玩的一件事。贴时要用双手团团拍拍的把面团弄成巴掌状,随着「啪」的一响,一个饼子便稳稳当当地粘在了锅帮上。
▲ 东北锅贴
03
东北一大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酸菜,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东北人为了解决冬天吃菜问题而得出的智慧结晶。在如今,酸菜俨然成为了东北人的饮食标识,有俗话说「东北一大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 酸菜猪肉炖粉条
这道菜是多少在外漂泊的人,回家最想吃的菜呢!一口酸菜一口肉,汤和粉条泡米饭吃,简直人!间!极!品!
▲ 酸菜肥肠
酸菜爽口解腻,去了肥肠的油,又解馋。
▲ 酸菜炖冻豆腐
冻豆腐也是东北菜里的硬通货,炖菜里几乎都可以加它,配酸菜尤其味美。
▲ 猪肉酸菜饺子
南方人把饺子当成点心,只是餐桌上一道小吃,而北方人把饺子做为一道主食。要说最受东北乡亲喜爱的饺子,当然是猪肉酸菜馅儿的。
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非一般蔬菜能比的。简简单单地调一个馅,无需多放调料,吃的就是一个酸爽。
东北酸菜到底有多好吃,连乾隆皇帝都好这口。民间传说,乾隆东巡盛京时候,对酸菜汆白肉赞不绝口。
首先介绍一下,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种,黑龙江鲟鳇,就只分布在黑龙江流域,其最大的个体达5米,重达1000公斤,现在也为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没错,您可以开开心心的吃,因为这种鱼类已经成功养殖了。
下面是科普时间。。。
黑龙江为我国第三大河,流域河流总计1918条,湖泊泡沼6026个,水库679座,河流总延伸长度19800km,江河面积约2999866.7公顷。在众多的水域中,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阿察河、绥
芬河、额尔古纳河、兴凯湖等水域构成我国最长、最大的界江、界河、界湖水域,这些界江、界河、界湖水域鱼类区系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蕴藏着很多珍稀名贵的冷水鱼类和濒危鱼类。
黑龙江流域共有鱼类11目21科71属105种。其中,鲤科最多57个种(亚种),占54.3%;鲑科次之10种,占9.5%;鳅科8种,占7.6%;鲿科4种,占3.8%;杜父鱼科3种,占2.9%;七鳃鳗科、鲟科、胡瓜鱼科、鲶科、塘鳢科、鰕虎鱼科、鲈科各2种,各占1.9%;茴鱼科、狗鱼科、青鱂科、鳕科、刺鱼科、鯔科、鮨科、斗鱼科、鳢科各1种,各占0.95%,共占8.6%。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只是目前采集到种类,不排除今后增加或减少。
黑龙江如此丰富鱼类资源,给当地渔业带来巨大产量,从解放初期1.8万多吨增加到48.7万,产量主要来自养殖产业,自然捕捞量比重虽然下降,但产量相对区间内保持稳定。
捕捞量带来的问题是,捕捞群体趋向小型化、低龄化,经调查,施氏鲟捕捞群体平均全长2001年比1979年减少0.38%,平均体重减少了14.3%,平均年龄下降14.9%;鳇鱼平均全长减少11.9%,平均体重减少了67.5%,平均年龄下降12.7%;哈鱼平均体长2001年比1996年减少2.2%,平均体重减少13.2%,生殖力减少42.6%。
另外一个问题,鱼类自然分布区域逐渐缩小,黑龙江流域在1950年代以前由于地处边远,人烟稀少,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处于瓢舀鱼的状态,如今则处于稀少状态,自然分布区域逐渐缩小,捕渔场不断下移。如鲟鳇鱼1980年代以前主要产区为黑龙江萝北江段以下,1990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哈鱼1960年代遍布乌苏里江、黑龙江,1980年代缩小到乌苏里下游,目前仅为乌苏镇江段;哲罗鱼、细鳞鱼在1960年代遍布黑龙江、乌苏里江,目前仅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呼玛以上和乌苏里上游虎头以上江段;茴鱼、江鳕等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仅分布于呼玛以上的江段和支流;青鱼、鲂鱼、细鳞斜颌鲴、花羔红点鲑等22种已处于濒危状态。
黑龙江的鱼类资源再丰富,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目前黑龙江流域正在实施选择性放流措施。
科普时间就到这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三花鱼,是黑龙江省名产淡水鱼:即鳊花、鳌花、吉花 五罗鱼,是哲罗、法罗、牙罗、同罗、胡罗 十八子,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黑龙江当地土语带“子”的鱼远不止这些,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斑鳟子(学名黑龙江鮰鱼,又称海罗茨)、华子(又名滑子、划子,学名雅罗鱼)、柳根子(学名拉氏鳗)、草根棒子(草鱼,学名鲩鱼)、青根棒子(青鱼)、黄姑子(学名银鲴)、红眼瞪子(学名赤眼鳟)、麦穗子(学名麦穗鱼)、山鲤子(又名黑老婆脚,学名东北鳈)、川丁子(学名蛇鮈)、白漂子(又名青麟子)、紫泥肚子、葫芦片子(学名黑龙江鳑鮍)、鲤拐子(学名鲤鱼)、鲫瓜子(学名银鲫)、鲢子(学名白鲢、鲢鱼)、嘎牙子(学名黄鱼桑)、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鮠)、沙姑鲈子(又名山胖头、老头子,学名葛氏鲈塘鳢)、鲇鱼球子(学名鲇鱼)、七粒浮子(学名鲟鱼)、红尾巴梢子(学名拟赤梢鱼)。
三江即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鱼的种类素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称。 说白了就是这三江出产的野生鱼。
松花江鳌花鱼(鸭绿江也有)。
东北的淡水鱼种类繁多,什么鱼最好吃,用一句就能概括,“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
三花:就指的是3种淡水鱼,分别是鲫花、鳊花、鳌花。
这其中要数是鳌花,学术名是“鳜鱼”,知名度最高!也是松花江流域的名鱼。在唐朝时期,张志和大诗人也赞美过鳜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就蛮受追捧的!就是价格有点贵哈,一斤在180块左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robot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